2019/9/17

魚不只擁有記憶,對痛覺也特別敏感!專家嘆:等死的痛苦與殘酷,魚類比人類還清楚

2018-12-27 17:05

物競天擇,雖是大自然法則,但在部分現代人的價值觀中,不求捕獵和殺戮,懂得尊重其他物種的生命,卻是人類靈性的展現。不過,生活中的無知往往最殘酷。綜觀全地球的生物,等死的過程,魚類比人類要清楚得多。
「儘管有些魚類品種會被善待,但我們在美國餐桌上吃到的魚,絕大多數都是從水中被拉出來,直接扔到冰塊或者擺放在空氣中,這是一個又長又殘酷的死亡過程。」科學及健康專題記者 Cat Ferguson 形容,以鱸魚為例:扔在碎冰之中,其實還能呼吸近 1 個小時;離開水面要 5 個小時才會死去在不同肉類的屠宰流程中,對魚,人類可謂最不人道。
過去不少人都慣以某些藉口作開脫,例如認為魚是不會感到痛楚的。他們的理據是,在捕漁船和魚市場上,我們都經常看到魚會不斷用身體撞牆或者在地板生繃活跳。惟近年已有研究提到,魚不只擁有記憶,而且普遍對痛覺特別敏感

跟人類和其他哺乳動物一樣,魚的身體會產生鎮痛物質,以對抗痛楚。長期關注動物權益的記者 Dylan Matthews 亦撰文提到,早前有過同類實驗,研究者為虹鱒魚注射常見的人類止痛藥,例如嗎啡,隨即發現牠們的行為會有改變,這表明了他們感到疼痛。

多數魚類都以相當可怕的方式致死。」Dylan Matthews 形容:「漁民捕獲牠們之後,牠們被扔到堅硬的表面(例如一袋冰),然後慢慢窒息,死於水外。為了掙扎呼吸,在斷氣之前牠們會一直猛烈翻動,拍打身體,令自己渾身是傷。」

魚會感到痛楚,令部分人開始反思是否應該以更人道的方式處理魚類。長久以來,動物團體都可能忽視了魚類,他們過去認為工場式的牲畜飼養是最大問題所在,據指,僅在 2015 年,美國就殺死了大概 92 億隻動物。但最近有調查顯示,每年美國因進食而被殺死的魚類總數,估計高達為 143 億至 1,289 億條,數據浮動範圍頗大,準確性不高,但即使是最低估算,也幾乎是美國每年屠宰雞隻數量的 2 倍。

因此,如果你關心動物權益,除了減少進食魚類之外,另一個值得考慮的事情,是嘗試用更人道的殺魚方法,而不是讓它們經過痛苦而漫長的掙扎,等待窒息。

住在馬里蘭州郊區,熱衷釣魚運動的律師 Andrew Tsui,近年積極在美國改變飲食文化,並鼓勵人們使用一種來自日本的傳統屠宰技術:「活締」,工序較多,亦較費時,這種技術在美國並不常見,但在日本一些高級壽司店裡面,這種做法相當普遍。

「活締」指的是透過刺擊或拍打魚的頭部,令牠們的腦部死亡,然後切開魚鰓放血,再用鐵線從魚尾穿過脊髓,癱瘓其神經系統,魚就會靜止不動。這種快速的屠宰方式,可以縮短魚類的痛楚,亦好過割開魚的喉嚨,令牠們失血至死。
 
Andrew Tsui 提到,「活締」這種屠宰手法,不僅可以減少魚的痛楚。事實上,它更為善用食材,能夠減低魚肉的腥味。因為魚在窒息瀕死時,牠們會撕裂自己的肌肉,產生大量乳酸和其他化學物質,加速脂肪和肌肉的分解。這最終會令魚肉變酸,並產生大部分人都覺得噁心的腥臭。以「活締」殺魚,就能夠防止這個情況,肉質更可長時間保持鮮嫩。

右為「活締」手法(圖/Japanese Anglers Secrets
 
如 Cat Ferguson 所指:「兩片魚肉之間有著明顯的差異,以『活締』處理的魚,魚肉邊緣呈白色,中央有淡淡的粉紅色。另一種則呈現暗啞的粉紅色,肌肉顯然有出血現象…… 我不得不同意,『活締』處理的魚確實好得多,幾乎不會察覺到那種魚腥味,而且口感光滑和結實,肉質均勻。」
「不管你怎樣看待這種手法,是人道立場也好,與人道無關也好,能夠愈快解脫魚的痛楚,你就能夠吃得愈好。」
Andrew Tsui 如是說。
你並不需要強迫自己成為一個素食主義者,然而,為人為魚,用心進食,烹煮時應該多講究一點。

文/謝利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CUP(原標題:等死的過程,魚比人類知道得多)
https://www.storm.mg/lifestyle/751469?fbclid=IwAR2V_x5weY6XbjqHyFvFjniC3joR3LaSLBSePSOrac1IEKA_GNsY7BiHtJg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