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6/27
2016/6/16
國家地理雜誌:餵飽全世界(巴西畜牧業真相)
六月 10, 2014 — 食物知情權
現在,農業對環境造成了極大的挑戰。隨著人口不斷上升、各國日益富裕,對肉蛋奶的需求急升,增加了生產玉米和黄豆飼料的壓力,全球糧食需求愈來愈大。根據現在的情況,到2050年,我們將必須生產大約現在兩倍的作物才足夠!
「一提到對環境造成威脅的因素,浮現在我們腦海裡的往往是汽車、煙囪,而不會是晚餐。然而事實是: 人類對食物的需求才是危害地球的最大元凶之一。農業是全球暖化最重要的肇因之一,它所排放的溫室氣體比汽車、卡車、火車和飛機全部加起來還多!」
人們對需求量增長驚人,目前肉類畜牧業排放的溫室效應氣體約佔巴西全國總排放量的50%,養牛業是導致亞馬遜森林被砍伐的首要原因。現代肉類生產帶來的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令人震驚:
今日全球作物的熱量只有55%為人類直接食用,其餘則拿來餵養牲口(大約36%),或變成生物燃料和工業產品(大約9%)。
每餵給動物100卡路里的穀類飼料,我們只能從奶製品獲取大約40卡路里、蛋類22卡路里、雞肉12卡路里、豬肉10卡路里,或是牛肉3卡路里。
國家地理雜誌中,刊登了多張巴西肉類工業的攝影圖片,給大家一窺巴西現在的工廠化農場的面目:(圖片和引文來源)
「農人剷除這片亞馬遜雨林以種植玉米,只有受到國家法律保護的巴西栗被保留下來。儘管減緩伐林速度的努力已有進展,在位於巴西北部的帕拉州,去年被砍伐的森林面積仍增加了37%,令人憂心。」PHOTOGRAPH BY GEORGE STEINMETZ
「巴西格蘭雅曼提奎拉農場裡的800萬隻母雞每天會產下540萬顆蛋。輸送帶將雞蛋迅速送往包裝廠。過去40年來,開發中國家對肉品的需求已成長三倍,而蛋的消耗量更是增加了七倍,使得大規模的動物養殖場急劇擴張。」PHOTOGRAPHS BY GEORGE STEINMETZ
「在巴西的紐崔布拉斯養豬場裡,母豬被圈養在一格一格的畜欄中,空間僅夠牠們餵奶且不會意外壓死仔豬。養豬場往往是很大的汙染者:普通一隻90公斤的豬每天會製造6公斤的糞便。」PHOTOGRAPH BY GEORGE STEINMETZ
「在巴西希卓藍迪亞附近的一間工廠裡,每個月約有450萬隻雞被宰殺、除毛、切塊、修剪和包裝。雞的各個部位會送往全球各地:雞翅和雞腳主要銷往中國,雞腿到日本,雞胸到歐洲。全球人類對雞肉的好胃口讓家禽產量的成長速度遠勝於豬肉或牛肉。」PHOTOGRAPH BY GEORGE STEINMETZ
延伸閱讀:
- 吃牛肉,等於破壞雨林?( 養牛業是導致亞馬遜森林被砍伐的首要原因。)
- 13張圖闡述吃肉導致饑荒的原因
- PETA提供:關於世界地球日的事實
被畜牧業與人類肉欲活生生吃掉的地球之肺--亞馬遜原始森林
印尼,巴厘島-全球性保護組織WWF(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最新報告指出,到2030年,氣候變化的惡性循環以及森林退化將摧毀或嚴重破壞將近60%的亞馬遜森林。
這份名為《溫室中的乾旱和大火---亞馬遜的惡性循環》的報告披露了亞馬遜當地和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嚴峻後果,以及氣候變化給南美洲居民的生活帶來的影響。
從現在到2030年,亞馬遜地區的森林退化將釋放555億到969億噸的二氧化碳,其最高值超過全球溫室氣體兩年排放量的總和。此外,亞馬遜的毀壞也將打破全球氣候系統的穩定性。
“亞馬遜森林對於全球氣候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視和低估的,”報告作者美國麻塞諸塞州伍茲霍爾研究中心高級科學家Dan Nepstad指出,“它不僅對整個地球的降溫意義重大,還擁有足以影響一些大洋洋流的大量淡水水源,更重要的是這裡存儲了大量的碳。”
到2030年,農業的發展、牲畜數量增加、火災、乾旱以及伐木都將對亞馬遜55%的熱帶雨林造成明顯甚至嚴重的毀壞。如果未來降水量如科學家預測的那樣減少10%的話,還會有額外4%的森林被乾旱所毀壞。
在本世紀中期,全球變暖事實上將很有可能使亞馬遜地區的降水減少超過20%,尤其是亞馬遜東部,當地的氣溫升高將超過2攝氏度,甚至高達8攝氏度。
隨著亞馬遜森林進一步遭到破壞,預計印度和中美洲降水量會有所減少;在作物生長季節,美國和巴西的一些產糧區也面臨著降水減少的不利局面。
停止亞馬遜地區森林破壞的戰略包括將牧場和基礎設施建設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並迅速擴大現有的保護區網路。
“我們仍然可以停止亞馬遜地區的破壞,不過我們需要來自發達國家的支援,”WWF巴西分部氣候變化分析員Karen Suassuna指出:“是否能夠成功保護亞馬遜,關鍵在於發達國家能否儘快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來減緩全球變暖。”
目前的氣候變化正在加速這種惡性循環:如今在巴西境內的亞馬遜地區,將森林變成牧場、農田等造成的土地利用的改變每年正向大氣中排放2到3億噸溫室氣 體。而且,當森林火災因乾旱加劇而增加時,溫室氣體排放的數字也會加倍。整個亞馬遜地區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是巴西的兩倍。
“未來在京都議定書體系下達成的協議必須包括減少森林溫室氣體排放的有關措施”,WWF全球氣候變化專案總監Hans Verolme指出,“對亞馬遜森林的保護一旦失敗,不僅是居住在亞馬遜區域數百萬居民的災難,同樣將對全球氣候的穩定性造成災難性破壞。”
因為您的菜單,亞馬遜森林必須全部摧毀
牛類養殖是導致亞馬遜流域森林破壞的主導原因。從上世界七十年代以來就形成了這種狀況:來自政府當局的統計資料表明,1966年至1975年十年之間,被毀滅的亞馬遜森林當中,有百分之三十八的面積是用於規模化的牛只養殖。
現 今的狀況已經變得更為糟糕。國際森林研究所(International Forestry Research)的資料表明“在1990年到2001年的十年之間,歐洲從巴西進口的加工肉類占總肉類進口量的百分比,從百分之四十,上升到百分之七十 四。到了2003年,巴西的肉類的大部分都是供出口用,而這些肉類中的百分之八十都是以毀滅亞馬遜林林而獲得的。
換而言之,正在遭受毀滅的亞馬遜的森林,有百分之六十以上是因為我們喜歡的牛肉而徹底毀滅,成為地球沙漠化與暖化的直接原因,是我們的嘴與胃造成了當前的困境。
全 球氣候的變化是當代世界的最大威脅,可以說,我們幾乎已經失去搶救的時間。我們必須立即行動,堅定而又齊心協力。我們必須達成一致的意見,設立目標,降低 當前人類活動對地球生態與氣候的災難性影響。堅決我們的意志,聯合我們的力量,讓我們人類共同認識、解決這無比緊迫的危機。
http://w.baike.com/01056eb20ae24207993efd754b0fbb8f.html
畜牧業嚴重威脅亞馬遜雨林
時間: 2009-04-14 來源: 路透社
研究顯示,自2006年7月以來,研究涉及的630個熱帶雨林採伐的樣本地區中,只有12處是種植了大豆。此次研究是由若干環境組織和大豆業共同進行。
相比之下,將近200個樣本地區變成了牧場。其餘的森林採伐區尚沒有投入使用。
綠色和平組織亞馬遜活動協調員Paulo Adario說:“採伐亞馬遜熱帶雨林的劊子手是畜牧業。”綠色和平組織是贊助該研究的團體之一。
儘管亞馬遜熱帶雨林遭破壞速度相比之前幾年大幅下降,且初步資料顯示,在過去10個月中採伐速度有進一步下降的趨勢,但每年依然會有大面積的雨林遭到採伐。
由於最近幾年國外對巴西商品有強勁的需求,巴西的農業區域面積擴大,因而除了伐木者,牧場主和農民往往被人們視為採伐熱帶雨林的罪魁。
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牛肉出口國,也是世界上第二大大豆出口國。
Adario表示,最近幾年熱帶雨林的採伐率持續下降,這就意味著種植大豆的農民不再是砍伐雨林的直接參與者,因為大豆需要大面積種植才具生產效率。
2016/6/14
2016/6/7
已經融掉45個台灣! 北極冰層恐在兩年內消失
2016-06-07 12:26 聯合新聞網 綜合報導
所謂無冰,是指北極圈的中央部分和北極沒有冰覆蓋。英國劍橋大學教授彼得‧瓦德漢斯(Peter Wadhams)說:「我的預測是,北極的冰蓋層可能會完全消失,也就是說到今年9月,冰蓋層面積就會小於100萬平方公里。」
瓦德漢斯根據美國國家冰雪資料中心提供的數據分析,今年6月1日北極的冰層面積為1110萬平方公里,比往年平均值少了160萬平方公里,消融速度極快,大約少了45個台灣、6個英國或1個蒙古國的面積。
一 旦預測成真,將創下北極在10萬至12萬年來首次無冰的紀錄,但長期研究北極氣候的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教授珍妮弗‧弗朗西斯(Jennifer Francis)則抱持懷疑態度,認為北極無冰現象並不會在今年發生,而有可能在2030年和2050年之間發生。
「但我們能肯定北極處在一個極不尋常的情況,」珍妮弗也強調:「北極冰層覆蓋面積越來越低,這令人非常擔憂。」
而無冰現象將直接導致北極地區反射太陽光的能力減弱,進一步加速氣溫變暖,根據瓦德漢斯在自然(Nature)期刊上發表的研究顯示,在短短五年內,地球平均溫度將會上升攝氏0.6度。
北極地區迅速暖化、冰層面積縮小將導致極端天氣情況,例如日本北部每年春季越來越嚴重的「溫帶低氣壓」狂風暴雪肆虐、英國逐年增強的洪水現象,以及美國去年12月便反常提前出現龍捲風。
2016/6/3
史丹佛大學生棄肉從素 Stanford students ditch meat for plants
過去一年,史丹佛大學有四分一學生承諾實行無肉星期一,而該校並非「棄肉投素」的個別例子。以美國整體人口來說,年紀越輕的國民,食素的比例越高。在六年間,美國大學生之中的素食者增加了五成,而純素食者更激增超過兩倍。
http://www.stanforddaily.com/2016/05/30/stanford-students-ditch-meat-for-plants/
http://www.stanforddaily.com/2016/05/30/stanford-students-ditch-meat-for-plants/
挪威軍隊為應對氣候變化每周吃素一天
據法新社報道,挪威軍方19日表示計劃讓軍隊每周食素一日,以對付新敵人——氣候變化。軍隊將逢周一吃素食,旨在減少消耗肉食,因「生產肉食嚴重助長氣候變暖」。
來源:華商網——華商報2013年11月21日
據法新社報道,挪威軍方19日表示計劃讓軍隊每周食素一日,以對付新敵人——氣候變化。軍隊將逢周一吃素食,旨在減少消耗肉食,因「生產肉食嚴重助長氣候變暖」。
星期一將被稱為「無肉日」
在努力遏制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上,挪威一直處於領先地位。19日,為了證明全球變暖是多麼嚴重的現象,挪威軍方發言人艾斯汀宣布,軍隊將每周吃素一日。因此,每個星期一將被稱為「無肉日」,它是挪威努力對抗全球氣候變暖的新措施。
艾斯汀稱,挪威一個主要軍事基地早已推行每周一天素,不久所有的部隊都會跟進,包括海外部署的部隊,估計每年肉品消費量會減少150噸。他還強調說:「這並不是為了省錢,而是通過消減肉食的消費量來拯救地球。畜牧業與全球暖化大大有關,這項措施是為了保護我們的氣候。」
挪威人均要吃上千隻動物
據報道,由於全球氣候變化,引起海面冰層的不斷消退,挪威的北極熊難以捕食以致「食不果腹」,大量魚類死亡。據聯合國糧食和農業組織統計,畜牧業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18%。
據悉,挪威人平均一生要吃近1200只動物,這幾乎相當於1147只雞,22只羊,6頭牛和2.6只鹿等。挪威軍隊的吃素努力也獲得很多民眾的支持。倡導全國周一無肉日的挪威環保組織「未來在我們手中」也表示十分支持軍方的決定。挪威的素食者還舉例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納粹德國佔領並搶走了挪威人民的全部牲畜,只留下了蔬菜和糧食,但這使挪威人患心臟病和中風等疾病的幾率大大降低。二戰結束後,挪威恢復了戰前的飲食習慣,各種疾病死亡率又回升到戰前的水平。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