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聽過「超級細菌」(Superbug)嗎?超級細菌的產生是抗生素濫用的惡果,人若感染超級細菌致病,代表治癒的困難度將大幅提高,因為超級細菌對多種抗生素產生抗藥性(antibiotic resistance),若抗藥性越來越強,最後可能面臨無藥可醫的困境。
據英國政府委託的調查顯示,去年全球有近70萬人死於細菌抗藥性的感染,美國疾病管制及預防中心(CDC)則指出,全美每年至少有200萬人受到感染、23000人因而死亡。
抗生素濫用的問題除了醫生、病患亂用藥,將人用抗生素當成消炎藥來治療感冒、消炎外,畜牧業抗生素的濫用也是一環,近來世界衛生組織(WHO)、世 界動物組織(OIE)更對此提出警告。但國家衛生研究院特聘研究員蘇益仁抨擊,掌管畜牧業抗生素使用的農委會過於保守,長年不願揭露相關資料和畜牧業的細 菌抗藥性監測,導致公衛領域的學者很難研究和討論。
英美研究:動物體內抗藥性細菌 可能傳到人身上
人或動物感染細菌最常用來抑制的方法便是投以抗生素,但細菌若長期處於一定濃度抗生素的環境下,有些細菌會變異或產生破壞細菌酵素等機制而存活下來,這就是「細菌抗藥性」。而當抗藥性細菌壯大到對多種抗生素都具有抗藥性時,通常會被稱作超級細菌。畜牧業使用抗生素除了用來治療動物疾病,為了預防動物感染細菌和促進生長,不少飼主還會在飼料中添加低劑 量的抗生素,像早年鄉間養豬常用的「歐羅肥」就是一種含藥物飼料添加物。農委會防檢局藥品管理科科長謝宗發指出,和動物發病開立處方藥相比,這類長期、低 量添加在飼料中的抗生素,更容易使動物腸道內的細菌產生抗藥性。英國倫敦帝國學院學者Alison H Holmes、Luke S P Moore等人,2個禮拜前才剛在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上發表一篇研究,該篇研究指出動物養殖過程中濫用抗生素產生的抗藥菌很可能透過各種途徑傳播到人身上,影響人類健康。
研究作者之一Luke S P Moore說,人若在沒有徹底煮熟的狀態下,食用含有抗藥性細菌的雞肉,這些抗藥性細菌就有機會進入腸道,甚至轉移到膽囊或泌尿系統等其他部位引發感染,此外雞肉的纖維若殘留部分抗生素的藥物分子,也會提高腸道細菌的抗藥性。
無獨有偶,美國疾病管制及預防中心在關注食品中的細菌抗藥性問題後,還製作了圖表和消費大眾宣導,除了肉品本身可能含有抗藥菌外,用含抗藥菌的動物排泄物施肥、食物器具的表面接觸到抗藥菌等都是傳播途徑之一。
美國疾管局指出,有些沒有被抗生素殺死的細菌,會產生抗藥性,並且可從動物移轉到人身上,包含食用肉品,以及被細菌污染的土壤與環境轉移,有1/5的抗藥性感染是來自食物與動物中的細菌(圖片來源/美國疾管局)
蘇益仁:動物用抗生素使用量為人用抗生素八倍
現為國衛院感染症研究組特聘研究員的蘇益仁認為,畜牧業濫用抗生素所引發的肉品安全會是繼黑心油後,台灣 尚未爆發的重大食安問題,他說,就其早年非正式監測得到的資料顯示,台灣動物用抗生素的使用量是人用抗生素的8倍,「過去我們試圖和農委會討論,希望農委 會能加強畜牧場的監測、公開統計數據,但農委會遲遲不肯。」由於很多動物用抗生素產生的抗藥菌是人畜共通的,如果人體傷口不慎感染抗藥菌,既有抗生素不易治癒,容易使感染擴大。
此外蘇益仁說,當這些帶有抗藥菌的肉品因烹調加熱不完全未被殺死而被人類吃下,很容易破壞腸道原本的菌相,連帶殺死好菌,引發氣喘、過敏、免疫系統等疾病,這尤其對還在發育的小孩來說影響特別大。
國內畜牧業抗生素使用監測結果?防檢局拒絕公布
針對國內抗生素藥品濫用的狀況,監察院曾在2000年對衛生署(現今的衛福部)和農委會提出糾正,國家衛生研究院則在進行長達6年的「全國微生物抗藥性監測計畫」後,在2006年提出《台灣抗生素使用及細菌抗藥性政策建言書》,但時任計畫主持人的蘇益仁指出,這些年來門診抗生素使用量下降50%,可以看出人用抗生素有顯著改善,但當時農委會提出的監測資料很有限,畜牧業抗生素使用的數據、抗藥性監測結果有何變化,直到現在外界都無法掌握。
對此,農委會防檢局副局長施泰華透露,隨著近年陸續禁用部分含藥物飼料添加物,2011年到2014年抗生素原料藥的進口量明顯下降32%,但當記者實際追問數據為何?他卻以「這個數字監察院有監管無法提供」為由,回絕問題。
2005年 學者研究五種人畜共通細菌 抗藥性高
另一方面,動物抗藥菌的監測除了農委會在10年前曾委託時任台大獸醫系教授賴秀穗進行研究外,國內很難再找到相關資料。當時農委會針對台北、彰化、 台南及屏東等地的養雞與養豬場進行採樣,從雞、豬糞便分離出大腸桿菌、腸球菌、糞腸球菌、彎曲桿菌與沙門氏桿菌,監測這五種人畜共通細菌的抗藥性,賴秀穗 研究後發現,這五種細菌對動物用的抗生素,抗藥性都非常高;以大腸桿菌為例,歷年監測的抗藥性始終維持8成左右。此外,當時的監測也發現,雞、豬的大腸桿菌對人用抗生素ciprofloxacin也產生抗藥性,抗藥性 約介於3至4成;而ciprofloxacin是治療人類感染炭疽菌的重要藥物,一旦帶有抗ciprofloxacin基因的大腸桿菌進入大自然,與炭疽 菌等不同細菌混在一起,有可能發生抗藥因子轉移,使人類未來面臨無藥對抗炭疽菌的困境。
防檢局:監測結果有跟疾管局交流,不算沒揭露
謝宗發表示,農委會在2000年就隨著國際趨勢禁用了32種荷爾蒙和抗生素,今年和明年又刪減了歐來金得、洛克沙生、待美嘧唑、卡巴得及胺苯亞砷酸 等5種抗生素,一旦該類抗生素使用後會產生人畜共通的抗藥菌,農委會一定會優先剔除,而且監測資料每年都會與衛福部的疾病管制署做交流,並不是沒有揭露。謝宗發指出,畢竟抗藥菌的產生有來自人類,也有來自動物,目前研究方法上還很難透過幾種抗藥菌監測區分是人、還是動物造成的,「這方面因為我們雙方看法分歧,目前農委會仍傾向每年提供監測結果給疾病管制署的相關人員參考。」
學者郭鴻志:農委會應進行「藥物敏感性試驗」協助農友對症下藥
不過蘇益仁質疑,既然農委會有持續禁用抗生素,為何這些年來還能在一些肉品檢測上,驗到早被農委會禁用的抗生素,像是氯黴素等,讓人不禁懷疑「農委會真的有禁用這些抗生素?真的有稽查走私藥品?真的有實際到農場、雞場取樣嗎?」而長年協助雲、嘉、南豬農和雞農進行疾病診斷的嘉義大學獸醫學系副教授郭鴻志則認為,抗生素很貴會增加飼養成本,農民在使用上可都是錙銖必較,很多時候是因為沒錢做診斷,聽信藥商建議才「急病亂投醫」。
以白肉雞為例,對雞農而言,一隻雞平均的投藥成本,包含抗生素、營養劑等,最好能控制在2到2.5元,否則賣到市場很容易賠錢。郭鴻志解釋,農民不 會沒事就投藥,很多時候是因為疾病發生時很無助,趕緊拜託藥廠、疫苗廠、飼料廠的獸醫來看,但因為農民的藥品知識不足,便在藥廠建議下買了藥,卻發現投了 沒用,某種程度來說農民其實是受害者。
郭鴻志認為,根本解決之道應該是農委會要協助農民,善用地方家畜疾病防治所、診斷中心等資源做「藥物敏感 性試驗」,讓農民清楚了解哪些抗菌劑對豬隻、雞隻所分離的病原菌具敏感性,宣導農民要讓動物接受正確診斷、正確治療,如此一來有辦法「對症下藥」,畜牧業 抗生素濫用的狀況才能得以改善。
新聞小辭典:抗生素三等級
醫學治療上的抗生素,通常會分成一、二、三線共3個等級。當第一線抗生素治療就有效時,會儘量使用它們,讓第二線、第三線的抗生素 保留用來治療對第一線抗生素已有抗藥性的細菌。若該細菌抗藥性演變到連第三線抗生素都無法治癒時,就會面臨無藥可醫的窘境,因此抗生素的管制和適當使用是 各國都非常謹慎面對的事情。http://www.newsmarket.com.tw/blog/7951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