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30

動保法修正共識 流浪動物2年後零安樂死


各縣市的流浪動物收容所二年後將實施「零安樂死」,養牠們到老。
本報資料照片
終結十二夜悲歌。立法院朝野黨團昨天協商《動物保護法》修正草案達成共識,禁止台灣各地流浪動物收容所施行安樂死,並訂定「日出條款」,預定修法通過後兩年實施。若本會期三讀通過,最快二○一七年起全面「零安樂死」。


各縣市的流浪動物收容所二年後將實施「零安樂死」,養牠們到老。
本報資料照片
提案的國民黨立委王育敏表示,紀錄片「十二夜」震撼許多人,流浪動物送到收容所十二天後就要被安樂死,相當不公平。為此朝野立委提出多項動保法修法草案,昨天朝野達成共識,拿掉動保法第十二條中「經通知或公告逾十二日而無人認領、認養或無適當之處置,得以宰殺」規定。
王育敏表示,本會期到一月廿三日,草案應該趕得上本會期三讀。未來台灣將躋身收容所「零安樂死」國家,為了讓地方政府做好準備,草案制定兩年緩衝時間。農委會已編列預算增加收容所、增加收容所人力。

農委會:收容所貓狗會暴增
圖/聯合報提供
收容所零安樂死,流浪動物的安置需求勢必大增。王育敏說,農委會曾強烈反對該項提案,認為會導致收容所貓狗暴增,但修正草案增列多項配套,例如修法將貓狗走失公告期從十二天縮短為七天,原主人未出面,就可以開放認領、縮短等待期間,增加貓狗被認養的機會。
王育敏表示,修正草案也參考台北市的收容所規定,將來只會撲殺有傳染疾病的動物;另外,如果主人要繁殖自家貓狗,也需向主管機關報備;這方面管制較困難,但如果要配合零安樂死上路,就須從源頭管制。

參與協商的國民黨立委丁守中表示,許多新任縣市首長都將「友善動物」作為政見,修一個進步的法,並給地方首長壓力,「一定要解決流浪動物問題,而不是以撲殺作為終極手段」。

另外,強壓羊駝剃毛示眾、迷你豬被強推下水槽、旋轉真馬超時工作,「動物勞工」悲歌不斷。這次修法也將展演動物納入動保法規範,如果長時間讓展演動物接受不當對待,違者將可開罰、甚至有刑責;並開放人用藥劑給獸醫治療動物使用。
圖/聯合報提供
【2014/12/25 聯合報】  @ http://udn.com/

2014/12/29

動物非物 以人視之 -- (版主: 請茹素! 動物感謝您!)


【聯合報╱張熙懷/檢察官(台北市)】 2014.12.30 02:13 am


河馬阿河摔車,傷重暴斃。人和動物之間,有明顯差別,可是人類同動物一般有著感覺痛苦的能力。換言之,動物同人類一樣擁有利益。阿河是遭他殺,絕非意外。這是一樁悲慘的命案,傲慢的人們絕不能等閒視之。

「動物非物」—一九九○年修正的德國《民法典》規定:「動物不是物。它們受特別法的保護。」因為科學實證證明動物和人一樣也具有意識之後,國家才在公、私法中為動物內在價值及其福利的保護設定規範。

反之,在台灣搬遷阿河實不知飼主用什麼態度看待?當作無生命的傢俱搬遷?還是以為在搬遷耐摔的鍋碗瓢盆?終日處心積慮靠阿河生財,卻未善加保護動物,竟任 令阿河於驚嚇中摔在路邊,意外發生不以為意。次日吊掛時再次重摔,面對重傷阿河未尋求送醫專業急救,阿河在悲痛中走到生命的盡頭,命喪台灣客死他鄉。

印度之父聖雄甘地曾說:「從對待動物的態度可以窺見一個國家的偉大及其道德進步。」阿河驚嚇跳車摔傷後,主管動物保護的權責機關,竟然不聞不問,直到昨天 阿河氣絕身亡,國際關注,才正經八百大張旗鼓,對外宣示不容悲劇再發生,全台牧場展演動物清查列管。政府對待弱勢動物態度,毫無疑問,可以明見我們國家落 後及道德淪喪。

在此呼籲政府應嚴肅面對動物權益,第一,以大數據運用在寵物、展演動物的輸入、育種、表演、飼養、醫護、糧秣、住居等方面;第二,基於動物保護的需求,伴 隨著強大的動物保護呼籲和壓力,刻不容緩,正視台灣動物的法律地位;第三,完善台灣對於動物、寵物屍傷檢驗標準、專業人員及處置機制;第四,建立動物與人 間新的倫理關係,禁止虐待、騷擾,推動行政監管和專業協助,規定登記、許可制度。從動物保護落後國家之林,邁向動物保護完善國家之階。

南美洲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一所法院於今年十二月十九日判決,布宜諾斯艾利斯城動物園廿九歲的蘇門答臘母紅毛猩猩珊卓應享有人權,不應被長期囚禁。阿 根廷「動物權益專業律師協會」主張認為類人猿具有足夠認知能力,不應被視為「物體」,應視為「非人類的個體(Non-Human Person)」。反省自躬,台灣為保護動物投入多少資源及心力,遑論奢談動物享有人權。

教宗方濟悲憫發言「天堂之門向所有上帝受造物開放。」他安慰失去狗兒的小男孩:「終有一天,我們會在天堂與寵物相見。」謹以此語,告慰阿河在天之靈,為台灣民眾的歡樂,戮力辛苦好多年了,凶嫌將會被繩之以法,遭國法論罪定刑,一切放下,一路好走!

http://udn.com/NEWS/OPINION/X1/9159137.shtml

動物是我們的朋友, 不是食物----豬豬天堂

2014/12/22

美研究:速食吃得越多 成績越差


中廣新聞網中廣新聞網 – 20141222 下午4:19
  • 美研究:速食吃得越多 成績越差
美國一項研究發現,速食吃得越多,孩子的成績越差。
美國俄亥俄大學研究人員分析了,八千五百份美國十歲孩童吃速食的頻率和他們在校成績的關係。


這些孩子裡有五成二,調查前一個星期吃過一到三次速食,一成吃過四到六次,天天吃的也有一成。


再比較他們的成績,天天吃速食的孩子科學平均考七十九分,一次都沒吃的考八十三分。這些學生的閱讀和數學成績的差別也相距不遠。


研究人員研判,速食缺鐵以及糖份高、脂肪高,延緩了腦部開發,所以,常吃的學童成績較差。

Fast food may lead to lower school results for U.S. kids: study

http://www.reuters.com/article/2014/12/22/us-usa-health-obesity-idUSKBN0K01J320141222

Fast-Food Consumption Linked to Lower Test Score Gains in 8th Graders

http://news.osu.edu/news/2014/12/22/fast-food-consumption-linked-to-lower-test-score-gains-in-8th-graders/

美國精神科學研究 佛菩薩名號 正能量驚人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國著名的精神科醫師大衛霍金斯博士表示,很多人生病是因為沒有愛,只有痛苦和沮喪,振動頻率低於二百易得病;而具備大慈悲的佛菩薩名號正能量是非常驚人,信心精純,足以治病。

霍金斯博士,每天接觸到一千多個的病人,他表示只要看到病人就知道這個人為什麼生病,因為從病人身上找不到任何一個愛字,只有痛苦、沮喪整個包附著患者全身,生活在負面的意念裡。

人的振動頻率如果是在二百以上就不易生病。在瞋恨,遇事指責對方、怨恨他人的過程中會消耗許多能量,振頻大概只有三、四十,這些低的振動頻率就是導致癌症、心臟病等種種病的原因。

最高的指數是一千,最低的指數是一。一到一千是以十的一次方,到十的一千次方來計算,所以一跟一千之間的等級相差甚多。

霍金斯表示,他曾看到諾貝爾和平得獎得主德蕾莎修女出現在頒獎會上的時候,全場氣氛相當好,全場振動頻率非常的高,她的振動頻率讓全場的人都感受到她能量,不起惡念。

當很高能量的人出現的時候,就帶動整個空間的萬事萬物,而當一個人有很負面意念的時候,不僅傷害自己,也會影響整個周圍環境磁場。

霍金斯從醫學角度發現,意念真的是不可思議。他曾做過這百萬次案例,全球調查過不同的人種,答案都是一致的。

每個人只要振動頻率在二百以上的就不容易生病,而維持振動頻率二百以上的意念,不外是幫助、關懷別人,淨定安樂,這樣的振動頻率能達到四百多到五百,都是很高的振動頻率。

歡喜、助人、善意待人,這些正向的意念會帶來正能量,能讓人更健康、快樂,是很好的善循環。

2014/12/19



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382463

塑膠用品不節制 海洋成垃圾場


【台 灣醒報記者陳彥驊綜合報導】隨洋流漂動的巨量塑膠垃圾,已形成「島嶼」並嚴重破壞生態。《衛報》報導,約有5兆的塑膠垃圾充斥在全球的海洋中,並進入洋流 系統,時常被生物吃下肚。研究人員認為,海洋中的塑膠垃圾透過食物鏈,最終仍會成為人類的盤中飧,且情況將愈趨嚴重。

【塑膠當食物吞】日前發表在《PLOS One》期刊的研究指出,全球約5兆個、約26萬9千噸的塑膠垃圾充斥在海洋中,並對環境造成污染。研究顯示,這些塑膠垃圾已使海洋生態的食物鏈逐漸崩毀。

這項由美、法、智利、澳洲及紐西蘭學者合作的研究發現海洋中絕大多數塑膠垃圾體積為5毫米大小的微型塑膠。且這些為數眾多的塑膠,多來自食品、飲料 包裝,或伴隨服裝、電腦製作的過程所產生。洋流中的塑膠垃圾裡,較大型的塑膠如包裝用的封條,會勒死動物;較小的塑膠顆粒則會被魚隻吞下肚,進入食物鏈後 返還給人類。

【透過食物鏈還人類】西澳大學研究人員茱莉雅瑞瑟說,研究團隊曾親眼目睹海龜吞下塑膠袋、魚隻吞了釣魚線。茱莉雅表示,塑膠垃圾在海中,會把油性汙 染物吸附在身上。當小魚把塑膠垃圾吞下肚,大魚又吃掉小魚後,這些塑膠垃圾最終會成為人類的盤中飧。雖無法確定有多少汙染物被魚隻吞下肚,但塑膠本身的塑 化劑也會對人體造成影響。

塑膠垃圾多聚集在5大洋的洋流系統中,形成專屬於塑膠垃圾的洋流循環系統。因此各主要的海洋都有塑膠洋流現象,其中最著名的「太平洋垃圾帶」,面積約為2個美國德克薩斯州的大小。

【回收不佳影響擴大】研究人員馬庫斯艾瑞森指出,塑膠垃圾充斥在靠近赤 道的5大亞熱帶洋流中充斥,使這些洋流成為「塑膠垃圾桶」。馬庫斯指出,在洋流互相影響的情況下,最終將導致全球洋流中都充斥著塑膠垃圾。目前全球一次性 的塑膠用品,如免洗湯匙、塑膠袋及免洗碗等產量持續增加,但只有5%被有效回收再利用的情況下,情況顯然會更加惡化。而茱莉雅樂觀表示,執政者若能有作 為,窘境就能有所改變。

全球氣候暖化 太平洋珊瑚礁白化

科學家今天(22日)表示,全球氣候暖化對整個北太平洋的珊瑚礁構成威脅,馬紹爾群島(Marshall Islands)正經歷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珊瑚白化。 

海洋研究人員說,最近幾個月來,聖嬰現象氣候模式已發展成型,導致海洋溫度上升,嬌貴的珊瑚礁面臨壓力。

在馬紹爾群島首都馬久羅(Majuro)駐點的美國夏威夷大學海洋科學家費勒尼斯(Karl Fellenius)告訴法新社,9月中旬以來,馬紹爾群島發生了歷來最嚴重的珊瑚白化。

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珊瑚礁觀察計畫主任伊金(C. Mark Eakin)指出,根據最近的觀察,珊瑚白化問題廣泛地出現在北太平洋的大片海域;重大的珊瑚礁白化現象發生在關島、北馬里亞納群島自由邦 (Commonwealth of the Northern Mariana Islands, CNMI)、西北夏威夷群島(Northwestern Hawaiian Islands, NWHI)、馬紹爾群島和吉里巴斯(Kiribati),
伊金說,在北馬里亞納群島自由邦和西北夏威夷群島,熱應力(thermal stress)程度創下新高,夏威夷群島首次廣泛出現珊瑚礁白化的情形。

費勒尼斯表示,珊瑚白化是自然現象,但規模不會像目前所看到的這麼大;由於溫室氣體的排放導致氣候變遷、氣溫上升,珊瑚礁白化已變成全球性問題。

他指出,過去幾個月來,海平面溫度已平均上升攝氏0.5度,這對珊瑚而言是一個很大的變化。

費勒尼斯說,上回有大量珊瑚礁發生白化是在1997年,當年強烈的聖嬰現象導致全球有約四分之一珊瑚礁受到影響;這次的珊瑚礁白化現象,受衝擊者有四分之三為小型珊瑚礁,另外四分之一則是發生在馬紹爾群島部份地方的較大型珊瑚礁。

2014/12/20

《培養科技農夫》遠東科大10樓頂蓋農場

2012-11-29
〔記者林孟婷/新市報導〕經濟不景氣、高科技業競爭激烈,近年常有新聞報導科技新貴轉行回家務農,遠東科技大學也嗅到這股新趨勢,在教學大樓十樓頂樓開闢「遠大空中農場」,培養學生當個「黃金農夫」、經營科技農業。
遠東科大闢設的「空中農場」,運用的知識涵蓋光電、機械、電機、能源等跨領域學科。   (記者林孟婷攝)
遠東科大闢設的「空中農場」,運用的知識涵蓋光電、機械、電機、能源等跨領域學科。 (記者林孟婷攝)

由台灣科學園區同業公會南部園區辦事處與遠東科大電資學院共同主辦的「智慧生活—綠能光電應用研討會」,昨日起一連兩天在遠東科大舉行,下個月才要開幕的「遠大空中農場」也首度亮相。

遠東科大光電系主任陳聖鐘表示,這是國內各大專院校中還很罕見的空中農場,在頂樓設農場第一個好處是減少曝曬、降低溫度,另外還能讓學生學以致用,例如太陽能發電、照明等就是光電系的研究範疇。

陳聖鐘說,空中農場設有太陽能管棚架取代傳統太陽板,讓陽光可以照射到棚架下的草坪,此外,還有智慧型溫室用培養土栽種植物。

此外,牆上設有降溫簾幕的太陽能共構植物工廠,可控制工廠內的溫度、濕度、照明。電資學院院長夏郭賢指出,這些知識涉及光電、機械、電機、能源、電子、資工系等跨領域學科。

「科技加上創意,科技大學的學生畢業之後,不一定非要往科技業跑才有春天。」陳聖鐘表示,他的學生幾乎每一班都有人家裡是務農,系上這項大膽的轉向,沒有遇到很大阻力,反而受到學生歡迎。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634419/print

Mele 'Ohana --- Keali'i Reichel

Ke Kali Nei Au

2014/12/18

誰說一定要吃肉才能補血,素食中的補血之王 常吃素的人一定要看!


誰說補血一定要靠阿膠!?許多人都有種錯誤的觀念,認為只吃菜不吃肉才會貧血,其實,不少植物性食物,不但含有鐵質,β胡蘿蔔素和其他養分,而且多半易於消化,很適合作為補血的食材喔!素食朋友只要加以適當搭配,其實不用太擔心貧血的問題,以下將介紹幾種常見的補血食物:
  ▌1、南瓜——"補血之妙品"
  被清代名醫陳修園讚譽為“補血之妙品”的南瓜,富含植物性蛋白質,胡蘿蔔素,維生素,必需氨基酸,鈣,鋅,鐵,鈷,磷等等,其中,鈷是構成維生 素B12的的重要成分之一,可以幫助血液中的紅血球正常運作;鋅則會直接影響成熟紅血球的功能;鐵質則是製造血紅蛋白的基本微量元素食之,全都是補血的優 良營養素。
  ▌2、葡萄——歷代中醫推薦補血佳品
  葡萄含有豐富的鈣,磷和鐵,以及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是老年,婦女,體弱貧血者和過度疲勞者的滋補佳品;懷孕的婦女也建議可以多多食用,不但對胎兒營養有益,也能使孕婦面色紅潤,血脈暢通喔!如果有時買不到葡萄,吃葡萄乾也行唷!
  ▌3、甘蔗——“補血果”
  冬季水果中,相當受到人們喜愛的甘蔗還有多量的微量元素,包括鐵,鋅,鈣,磷,錳等等,其中以鐵的含量最高,每公斤可以高達九毫克,位居水果之冠,因而有了“補血果”之稱。不過,從中醫的角度來看,甘蔗性寒,脾胃虛寒者應少食用。
  ▌4、龍眼肉——民間熟知的補血食物
  龍眼肉即桂圓肉,每到夏季就有新鮮的龍眼上市。龍眼含有維生素的A,B,葡萄糖和蔗糖等,而且具豐富的鐵質。龍眼湯,龍眼酒等食物,相當推薦孕婦和產婦食用,是頗佳的補血料理唷!

  ▌5、紅棗——“補血養顏聖品”
  紅棗含有豐富的維生素,果糖和各種氨基酸。中醫認為紅棗性暖,養血保血,可改善血液循環,而藥理研究則發現,紅棗所含的某些成分可以增加血液中紅血球的含量,增強骨髓造向功能,使臉色紅潤。和桂圓搭配,不但補血養氣,還可以養顏美容,“愛面子”的美眉們不妨可以試試。

  ▌6、胡蘿蔔——“補血小人參”
  俗稱“紅蘿蔔”,日本人稱胡蘿蔔作人參。胡蘿蔔含有豐富的β胡蘿蔔素,這種營養素對補血有極佳的益處,平常可以多利用胡蘿蔔煮湯,讓您的餐後湯飲變成過平時就可喝的補血湯品唷!
  缺鐵性貧血是我們一般最常見的貧血,除了靠食補或鐵劑補充鐵質之外,造成缺鐵性補血的背後原因也應該注意,像是月經過多,消化性潰瘍,吸收不良,懷孕,長期捐血者……等等,針對不同的因素選擇適合的方式改善貧血狀況,也是很重要的哦!

2014/12/17

溫馨的北極











2014/12/16

環境破壞釀地震 台灣應警覺防災

【台灣醒報實習記者鄭柏揚台北報導】「震」一髮而動全台,「首要原因在於環境破壞」,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汪中和解釋,地殼的溫度不斷上升,土壤的水氣、濕度卻一直降低,致使土地乾化大幅度增加,最直接受影響的是農業生產,同時也會影響地殼穩定。

全 球氣溫與降雨牽連各個國家脈動,位於西太平洋地震帶的台灣,與地震有密不可分的關連,從1900年到現在,大地震的規模與次數不斷增加,「地全然破壞,盡 都崩裂,大大地震動了。」汪中和13日在中華基督徒專業人員信望愛社年會,以「氣候變遷與防災」為題演講時,引用聖經以賽亞書24章19節表示,造成大地 震首要原因正是環境遭破壞,一旦改變了環境,就會不斷增加環境災害風險,而地震正是台灣首當其衝的災害之一。

台灣從1901年到2013 年,規模大於6以上的地震可說是遍佈全台,其中4分之3在東部地震帶,一年約超過7百個以上有感地震釋放地殼能量,地殼每天都在擠壓能量,但西部地震帶卻 少有地震釋出能量,過去規模劇烈造成損傷慘重的地震,皆發生於西部地震帶,包括嘉義梅山地震、新竹大地震,還有集集大地震。

位於東北地震帶 上的大台北都會區,1909年1平方公里不到100人,現在已經接近1萬人,且有捷運、高鐵、地下化鐵路等建設,汪中和表示,一旦發生地震,難以想像會產 生什麼影響,並說明氣候變化還在持續,全球應努力防災、避災跟救災。11日清晨基隆外海發生規模6.8地震,中央氣象局表示「今年幸好有它!」因為過去台 灣一年會發生3到5次地震,可是今年一次都沒有,這次地震平衡了釋放不足的隱憂。

台灣也正在加強防、救災作業,中央地質調查所推出地質資料整合查詢,開放給每個人使用,只要輸入家裡地址,就可以知道附近有沒有順向坡、山崩、土石流以及是否位在斷層帶,汪和中比喻這功能就像做健康檢查,能夠讓人知道自己是否安全。

3/4物種將步台灣雲豹後塵 科學家:第六次大滅絕近了

本報2014年12月15日綜合外電報導,姜唯編譯;蔡麗伶審校
權威性科學期刊《自然》近期發表重量級研究,指出世界正走向大滅絕──75%以上的物種消失,已是不爭的事實。

數據顯示,全球已有41%的兩棲動物瀕臨滅絕,而26%的哺乳動物和13%的鳥類也面臨類似的生存危機。地球曾經歷五次大滅絕,都是由地質或天文災難事件造成。不過,下一次的大滅絕將會是人類的傑作。

下一次大滅絕近了 幕後黑手是人類
《自然》的分析清楚指出,後來物種滅絕問題越來越嚴重。在史前時代,人類就消滅了乳齒象和猛獁象。接著進入歷史時代,人類又消滅了海雀、旅鴿──曾經是全美數量最多的鳥類──和渡渡鳥。最後,近代人類活動導致金蟾蜍、袋狼和白鱀豚滅絕,更讓數千物種面臨滅絕危險。

《自然》期刊指出,科學家之間對地球生物多樣性的認知存在巨大的差異,這讓問題更加惡化。科學家對全球存活動物、植物和真菌物種數量的估計,從2百萬種到5千萬種都有。物種消失速度的估算從每年500種到每年36,000種,範圍極廣。

大滅絕可能發生在100年或1000年內,依滅絕速度而定。「更糟是接下來幾十年,氣候變遷將越來越嚴重,威脅僅存的動植物。」劍橋世界保護監測中心海洋生態學家Derek Tittensor說。

海陸空的夾擊:農業擴張 過度捕撈 氣候變遷
「陸地大滅絕的主因是農業擴張。海洋生態受影響的主因是過度捕撈。」Tittensor說。此外,全球溫度上升恐破壞棲地並破壞更多物種族群。

所有物種的存續危機都和人類活動有關。農業持續擴張每年破壞數百萬公頃的野外棲地,動物失去家園;人類常引進外來種,破壞原生種族群。同時,汙染和過度捕撈也正在破壞海洋生態系統。

氣候變遷的主因是二氧化碳排放。二氧化碳溶解於海洋,導致海洋酸化,影響脆弱的棲地。珊瑚礁是全球供養最多物種的生態系統,但在過去數十年以經消失1/3,許多海洋專家相信,
 珊瑚礁將在本世紀末滅絕。

問題嚴重 人們近期才知覺
物種滅絕趨勢正席捲地球,已然成為常識。不過物種滅絕其實是相對近代的概念。
乳齒象等奇異動物的化石出土時,人們以為這些生物仍存在地球的某個角落。「這就是自然經濟,」美國第三任總統傑佛遜說。他曾支持探險隊前往美洲未開發地區尋找乳齒象。

接著法國解剖學家喬治居維葉才發現,乳齒象其實是已經消失的物種。「居維葉從零星的骨骸中,發現一種看待生命的新方式。」Elizabeth Kolbert在他的著作《第六次大滅絕:非自然史》中寫道,「物種會滅絕。這不是個案,而是廣泛發生的現象。」

更多物種將步渡渡鳥後塵 政府、環團應投入普查
許多物種已經極度瀕危,接近絕種狀態,包括蘇門答臘象、阿穆爾豹和山地大猩猩。更有許多目前存續狀況為瀕危,或者有在野外消失的危險,包括倭黑猩猩、藍鰭鮪魚和蠵龜。

1/4的哺乳動物、1/5的爬蟲類和1/7的鳥類將走向滅絕。而且,從南太平洋到北極、非洲沙漠到喜馬拉雅山,全球各地都在發生這樣的現象。

《自然》期刊的一篇評論主張,政府和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等團體開始積極精確地普查地球物種數量和滅絕速度,絕對有其必要性。

這不是什麼吸引人的科學,但對於保護地球物種免於被人類消滅卻是至關重要。物種滅絕對地球造成的損失難以估計,最後人類可能發現自己獨自活在了無生機的環境中。如同生態學家Paul Ehrlich所說,「人類將其他物種推向滅絕,等於忙著把自己的肢體給鋸下。」

【相關文章】
-瀕危物種數逾22K 全球生物多樣性銳減
-IUCN更新紅皮書:靈長類最受威脅 日本鰻、拖鞋蘭列瀕危
-受戰火波及 剛果的象徵──㺢㹢狓瀕臨絕種
-2011全球保育名錄:紅豆杉瀕危、西部黑犀牛絕種
-羅氏長頸鹿 瀕危物種紅皮書新成員
-儘管已付出保育努力 仍有更多鳥種瀕危
-全球1/4哺乳類動物 面臨滅絕陰影籠罩
-紅色警戒:全球1/4鯨豚受生存威脅
-每船日撈2噸旗魚 環團指歐盟違法過漁

【參考資料】
-英國衛報(2014年12月),Earth faces sixth ‘great extinction’ with 41% of amphibians set to go the way of the dodoView the discussion thread.

阻擋沙漠化蔓延 中國綠色長城建功


【台灣醒報記者張芮瑜綜合報導】為防止沙漠化持續擴大,中國自1978年起實施「綠色長城」計畫,在北方大規模植樹以減少沙塵暴,儘管最初專家對成效意見分歧,但最新研究發現,30多年下來,這道綠色長城確實有效阻止沙漠前進。

《新 科學人》雜誌報導,中國北方戈壁和塔克拉瑪干沙漠是亞洲最大的黃土沙漠區,產生的大風暴經常使北京陷入霧霾之中,甚至會遠飄至格陵蘭島。為了遏制北方荒漠 化的南移,中國政府1978年在西北、華北、東北地區啟動了「三北防護林建設工程」,預計在2050年完工,最終將建成由超過1000億棵樹構成的 4500公里長綠色防線,總覆蓋率占國土10分之1,可說是全球最大的生態工程。

【有助環境改善】 最新監測結果發現,30年來受益於大面積造林綠化,現在這一區域的生態環境獲得了明顯改善,「不僅植被增加,與其他地區相比,綠色長城一帶的沙塵暴情形也顯著減少。」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談明洪表示。

過去30年來,隨著該區降雨增加、沙塵暴天氣頻率減少,研究單位對綠色長城的信心漸增,近來談明洪的研究團隊分析降雨量、衛星影像和沙塵暴指數後得出結論指出,綠色長城是環境改善的主因。

距 離綠色長城較遠處,植被分布和沙塵暴情形受降水影響起起伏伏,但愈接近綠色長城,在1981年至1998年研究期間,植被增加、沙塵暴情形也減少。談明洪 表示,類似的改善延續至今,「2000年到至2010年綠化持續進行之中,整體來看中國北方環境有愈來愈好。」但例外的是甘肅省民勤縣地處戈壁和塔克拉瑪 干沙漠交界,綠化不如預期。

【綠化因地制宜】 西方派地理學者、夏威夷大學教授洪江則認為,中國對待自然的方式太過強硬,特別是在原本不會有樹木生長的地方種植,最終必不會見到成效,「與其控制自然, 更應遵循自然法則」,她說,這意味著讓沙自由滾動。另一名地理學者阿拉巴馬大學的大衛山克曼則表示,目前綠色長城的永久性仍未明,他質疑硬性種樹對當地草 原和灌木的影響。

談明洪也認同當局不應只專注在增加森林面積,「對中國北方來說,可能更適宜植栽草原。」這個觀點和其餘沙漠化地區相呼應,非洲聯盟也希望以綠色長城阻擋撒哈拉沙漠擴大,但加拿大麥基爾大學科學家卻認為,該區種植草地和灌木會更快更有效。

格陵蘭冰層融化嚴重 恐衝擊佛州

(中央社邁阿密15日綜合外電報導)兩項今天公布的報告說,既有的電腦模型嚴重低估格陵蘭冰層融化風險,如果氣溫暖化造成冰層全融,海平面將上升6公尺,嚴重衝擊美國佛羅里達州和孟加拉等人口稠密的低窪區。

國家廣播公司新聞網(NBC News)和法新社報導,格陵蘭冰層是全球僅次於南極洲的第2大冰層,而兩項國際研究報告升高格陵蘭冰層融化速度的關切,並指出科學家可能低估了它的變化。

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University atBuffalo)地質學助理教授、報告主要作者卡阿索(Beata Csatho)說:「當前的模型無法呈現它的複雜性。」

科學家目前利用雅各布港(Jakobshavn)、黑爾海姆(Helheim)、康克魯斯瓦格(Kangerlussuaq)和彼得曼(Petermann)4條冰川的活動模擬系統,預測冰層融化流入海洋的狀態。

不過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PNAS)的報告利用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衛星數據審視近10萬個評估點,觀察這些地點從1993年至2012年的變化,描繪出更完整的冰層融化藍圖。

PNAS的這份報告說,研究人員也發現,自2003年至2009年,格陵蘭冰層每年融化2430億公噸的冰,導致海平面每年上升0.68毫米。

另1份發表於「自然氣候變遷」月報(NatureClimate Change)的報告預測,未來50年,格陵蘭冰層上出現湖的機率將是現今的兩倍,而原本出現在沿海地區的湖泊往內陸移的結果,可能嚴重衝擊冰層融化的方式。

這些冰上湖的水體本身色澤比其他地方深,可能吸收更多陽光,外洩的湖水也可能造成鄰近的冰進一步融化。

英國里茲大學(University of Leeds)教授李森(Amber Leeson)說:「冰上湖會加快冰層融化和流動速度,我們的研究顯示,到了2060年,格陵蘭冰層的冰上湖數量會加倍。」
格陵蘭冰層融化被視為氣候變遷導致海平面上升的重要因素,且到了2100年以前,可能導致海平面上升22公分。

科學家說,這樣的海平面上升幅度會嚴重衝擊人口稠密的低窪地區,如美國佛羅里達州和孟加拉可能出現海灘和離岸沙洲受侵蝕或鹽水入侵情況。

地表溫度不斷攀升 汪中和提警訊

【台 灣醒報實習記者鄭柏揚台北報導】未來的夏天將愈來愈熱!最近天氣寒冷,氣溫直直落。但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汪中和說,未來台灣夏天日子將愈來愈長, 且溫度也會愈來愈高。由於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已突破400ppm大關,全球溫度已經呈現跳躍式上升現象,本世紀的地表溫度增加的速率將會比過去更快更急,汪 中和呼籲民眾應做好心理準備。

汪中和13日在中華基督徒專業人員信望愛社年會,以「氣候變遷與防災」為題演講時說,台灣過去10年來7、8月的均溫只有攝氏29度,但今年好幾個月均溫都已經突破30度大關,未來台灣夏天的日子將會愈來愈長、愈來愈熱。

汪中和表示,2014年4月至6月夏威夷大氣監測站已測得大氣二氧化碳的月均值濃度連續3個月突破400ppm,創下百萬年的歷史紀錄,從大氣、海洋一直到地殼表層,全球的溫度都在上升,甚至能幫助降溫的冰川、降雪、海冰都逐年快速縮減。

「聯 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從去年9月到今年所發布的第5次氣候評估報告,說明從1850年一直到2012年,全世界的平均溫度已增加攝氏 1度。」汪中和說,按照地球歷史氣候的演進,溫度自然會增減變化,但是增加1度大概需要5千年以上的時間,現在人類1百多年就達成了,地表熱能快速累積對 人類帶來影響甚鉅。

汪中和比喻,現今所面臨的情況就像人體的血壓不斷升高、血糖不斷上漲、膽固醇一直超標,卻還沒有感覺到危機已近,但此時身體的狀況已非常嚴重,隨時都會有可怕的後果。

13 日剛結束的聯合國利馬氣候變遷大會,顯示國際對於減碳、氣候變化所採取的策略仍然十分保守與不足,在這個世紀結束之前,最大的可能是全世界的平均溫度將再 增加攝氏2度。

汪中和指出,過去30年溫度已經開始呈跳躍式上升,這樣的變化如同飛機正在離開跑道開始往上爬升,而這也清楚說明未來1百年內,地表溫度增 加的速率比過去1百多年更快更急,台灣人民應做好心理準備,以及對抗高溫熱浪的來襲。

南極海水檢出防曬油和化妝品 濃度不亞於大都市

摘譯自2014年12月10日ENS紐西蘭,基督城報導;姜唯編譯;蔡麗伶審校
紐西蘭一項新研究指出,南極海水中存在化妝品、肥皂和防曬油等個人清潔用品化學污染物,且含量跟許多大都市區域一樣多。

個人清潔用品含新興汙染物
個人清潔用品中的活性成分是一種新興有機污染物(EOC),引起越來越多討論和研究。
紐西蘭坎特伯雷大學在南極研究基地排出的廢水中,發現這些化學物質。「新興有機污染物指的是環境中過去不例行性被監控的污染物,有可能傷害生態和人體健康。」研究主持人Sally Gaw博士說。

表面海水中出現新興污染物應受到國際關注,因為許多日常用品中的化學物質具有生物活性,可能對海洋生物有負面影響。「這些新興有機污染物也出現在南 極沿海,而且濃度相當於都會區。問題是,這些污染物到底是如何在南極沿海散佈的。」研究作者Phil Emnet說。

廢水排放影響海洋環境
南極公約體系中的30個國家在南極有以季或年為單位的研究站。南極夏季期間,在南極大陸和附近島嶼執行科學研究的人員有約4,000人,冬季有約1,000人。除了這些長期研究站,還有約30個野外營地支援科學研究計畫。

Emnet認為,極端氣候等惡劣環境,可能導致個人清潔用品中的化學物質長期存在海水中。「因此,排放廢水對這類的海洋環境的衝擊可能高於過去所想像。」Emnet說。

Gaw說,南極生物對這些污染物的反應目前未知,「此研究後續將為南極研究計畫帶來更好的廢棄物管理和監控系統。」

此研究由紐西蘭南極局(Antarctica New Zealand)資助。紐西蘭政府1996年成立紐西蘭南極局,管理其南極相關利益和羅斯海,提供紐西蘭科學計畫物流支援。紐西蘭南極局的Neil Gilbert博士說,此研究展現國家研究計畫負責的態度,以最新的研究資訊幫助改善環境管理工作。Sunscreens, Cosmetics Found in Antarctic WatersCHRISTCHURCH, New Zealand, December 10, 2014 (ENS)

※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View the discussion thread.

研究:百年內迎接 地球大滅絕

【台 灣醒報記者方家敏綜合報導】地球將面臨下一場大滅絕!科學期刊《自然》最新一期研究指出,地球上的生物在未來幾世紀內會面臨大規模滅亡。相較於過去因自然 因素導致的物種滅絕,下次滅絕會是因為人類濫捕、屯墾、氣候變遷等因素造成,將導致75%的生物消失;而目前已有41%的兩棲類和26%的哺乳類瀕危。

《今日俄國》指出,目前每年約有上千種生物落入滅種命運,儘管各國提高保育意識,但物種的生存壓力仍持續增高。聯合國全球環境保育監測中心海洋環境學家堤登瑟表示,地球上的物種多樣性受到嚴重衝擊,翻開瀕危物種紅皮書,上面案例超過5522種生物處於危急存亡之際。

【多 項物種瀕危】 其中包括1199種哺乳類、1373種鳥類、1957種兩棲類和993種昆蟲處於極度危險的狀態。光是兩棲類所消失的種類就高達現有紀錄的41%,哺乳類 也占約4分之1。該份報告統計7萬6千種物種,雖較過去記錄更為龐大,但也僅占170萬現有物種的4%,且並未列出魚類、爬蟲類等生物的族群存滅詳細數 據。

目前地球共已經歷5次大滅絕,幾乎都是因為地質變化或隕石墜落造成,但未來這一次滅絕將是因人類所致。科學家指出,這些動物的生存威脅 主要來自屯墾、狩獵等人類活動,特別是大量的汙染、過度捕撈都讓野生動物難以生存。其中影響比重又可細分為37%的過度利用、31%的棲息地劣化、13% 的棲息地消失和7%的氣候變遷。

【人類活動影響生態】 未來10年的人類活動將會愈趨密集,此時氣候變遷才會發揮最大影響,成為主要潛在加速滅絕的能量,近10年來全球有3分之1的珊瑚礁消失就是一大徵兆。

但 根據《衛報》報導,由於科學家至今仍無法確定地球上物種的多寡,其生物多樣性範圍可從推估值的200萬擴張到5千萬,每年滅絕數量的誤差值也在500到3 萬6千種之間,落差非常大。儘管科學家預估未來100年內將有超過75%以上的生物滅絕,但其數量的誤差被堤登瑟認為是主要的變數。

2014/12/15

「主人,你要不要原諒人家?」日本瘋傳貓「道歉寢」照

(文/妞新聞
說到日本,你會想到甚麼?是精緻的和菓子、絕美的景致,還是謙和有禮的民族性呢?日本人的有禮貌是有口碑保證的,除了和善的待人態度,誠懇到不行的道歉方式也讓人印象深刻!
五體投地的道歉方式稱作土下座(どげざ),這種讓人招架不住、一看到就想原諒的道歉姿勢,如果換作平日高高在上的貓大人做,不知道是甚麼樣子呢?

Photo Source: cat-buzznews
「奴,原諒我,我不該奴役你的,喵~」

Photo Source: cat-buzznews
(深切反省中)

Photo Source: jpg1-fc2
這一系列貓咪誠心誠意道歉的照片,是日本近日超夯的「道歉寢(ごめん寝)」主題照。

Photo Source: jpg2-blogs
由於室內燈光(尤其是日光燈)過於刺眼,導致貓貓大人需要遮眼才能睡個好覺;但是這個睡姿實在太像土下座了!且「睡覺」與口語的「抱歉咩」日文發音十分相似,所以網友們便暱稱這睡姿為「道歉寢」。

Photo Source: cat-twitpic
為了求得主人原諒,當街五體投地又怎樣?



Photo Source: 28-tumblr
雖然決定要道歉,但是自尊還是要有,只好請出小弟來墊腳。

Photo Source: syokudokinanpan-twitter
「奴,原諒我~(偷打呼)」

Photo Source: farm5-flickr
看到貓大人紆尊降貴地低頭,再受傷的主人都會立馬忘記被奴役的過往、被抓花的沙發,再度擁貓入懷啊!

Photo Source: mission -naver
看著看著,連妞編輯都想跟著道歉了......

Photo Source: cat-offstyle
「不要沒收我的晚餐!(趴)」

你家的狗狗貓貓也會拋開自尊、誠心誠意地行大禮道歉嗎?不妨跟妞編輯分享你們親親寶貝的「道歉寢」照吧!

Source: cat-buzznews , odai-matome naver

原文網址: 「主人,你要不要原諒人家?」日本瘋傳貓「道歉寢」照 | ETtoday寵物動物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41215/439004.htm#ixzz3LzJukY00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小王子》動畫版預告

軍方機密影片流出 美戰機拍到「三角UFO」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美國一名記者大衛(David Collins)取得軍方流出機密影片,顯示美國戰機於1997年確有拍到「UFO」。
英國《鏡報》(The Mirror)報導,1997年三月美國鳳凰城有千名民眾目擊天空出現不明發光飛行物,當時軍方解釋是軍機閃光彈。在大衛所獲取影片中可見,有數個發光物體自左方快速飛過,其中有一架外型呈現三角型。
當時任亞利桑那州州長賽明頓(Fife Symington III)接受採訪時表示,自己曾是一位飛行員,「我可以很明確地說,這東西不是人造物體,目前它的真面目,仍是一個巨大的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