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4/30

穿越時空是真的? 美律師稱乘時光機見過林肯!




巴斯亞哥(左)信誓旦旦的說,他曾穿越時空見過林肯!(圖/取自網路)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很多都覺得很難相信律師。如果他還聲稱當他還是個孩子時,就已經加入了秘政府的「時光旅行」計畫,你會怎麼想?
從2004年起,西雅圖律師安德魯巴斯亞哥(Andrew Basiago)即一再公開宣稱,他在7歲至12歲那段時間曾加入美國政府程一個名為「飛馬行動」(Project Pegasus)的秘密計畫,在「國防高級研究計畫署」(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簡稱DARPPA)的指示下利用時光機(teleporter based)進行「遠距傳輸」(teleportation)和「時間旅行」的工作。
巴斯亞哥告訴媒體說:「他們把兒童和成年人放在一起訓練。藉此測試時間旅行對孩子的身心所產生的影響。而且,兒童在適應現在和未來之間的跳躍移動上,比成年人更能適應。」
你懷疑嗎?你當然不是第一個。《洛杉磯時報》報導,香港科技大學的物理學教授學杜勝望去年即發表一篇論文表示「時間旅行不可能」,因為沒有什麼會比光速更快。
然而巴斯亞哥的說法獲得一位據稱擅長「星際政治學」(exopolitics)的律師韋布里(Alfred Webre)的支持。韋布里說,「遠距傳輸」和「時間旅行」實際上已進行約40年了,卻被國防部用來傳輸貨物和運送遠距離的部隊。
韋布里說:「時光機是一種廉價、環保的傳輸方法。國防部行之已有40年。前國防部長倫斯斐(Donald Rumsfeld)還曾經用它來運送過部隊上戰場。」
巴斯亞哥宣稱,一張1863年林肯總統到蓋茨堡Gettysburg」的照片裡可以明他曾穿越時空。那是1972年他在新澤西州透過時光機被轉移過去的。

巴斯亞哥稱,這張1863年林肯到蓋茨堡的照裡,左邊的男就是他!(圖/取自網路)
他說:「我穿著當時的服飾。我是北軍的一名吹號手。林肯發表著名的蓋茨堡演說時,我還受到注意的呢!照片裡穿著大人鞋子的小孩就是我!」

男孩的放大圖。(圖/取自網路)

EOS 5D Mark II + Adobe 就可拍出好萊塢電影?

  • 現在軟硬體的效能不斷提升,即使想要拍攝好萊塢等級的電影,使用大眾化的工具也可以辦到了(圖片取自/網路)


記者甘偉中/綜合報導

目前市面上的手機或相機,大部分都具備攝影功能,想要拍攝影片已不是難事。不過你知道嗎,現在軟硬體的效能不斷提升,即使想要拍攝好萊塢等級的電影,使用大眾化的工具也可以辦到了。

今年 3 月 16 日上映的電影「海豹神兵:英勇行動」,是一部改編自真實事件,由現役海豹部隊成員參與演出,揭開不為人知機密行動的故事。這部電影就是用數位方式所拍攝, 所用的工具為 Canon EOS 5D Mark II 單眼數位相機,以及 Adobe Creative Suit 5 Production Premium 影像處理軟體,都是在一般市面上可買到的。

這部電影有 70% 是用 5D Mark II 所拍攝,當初會做這樣的決策,是導演及攝影所共同決定。藉由數位化的拍攝方式,不但節省了大筆經費,因為數位相機小巧的體積及重量,還可以拍攝到許多難得的角度與鏡頭。




▲ 用來拍攝電影的數位相機,還可以搭配一些其他的設備(圖片取自/網路)



▲ 「海豹神兵:英勇行動」總共使用了 8-15 台數位相機(圖片取自/網路)



▲ 小巧的數位相機,更容易拍攝某些角度(圖片取自/網路)


比如海豹部隊可以將數位相機戴在頭上,以第一人稱的角度拍攝,觀眾即可體驗實際作戰時,特種部隊眼中所看到的視野。或是攝影師可坐在機車後座,以騎士視野的角度拍攝,呈現飛車追逐時身歷其境的刺激速度。



▲ 將數位相機戴在頭上,可以第一人稱的角度拍攝(圖片取自/網路)



▲ 也可以坐在機車後座拍攝飛車場景(圖片取自/網路)

 用數位相機拍攝還有另外一個好處,就是在光線不足的環境下,也可以有較佳的拍攝效果。根據「海豹神兵:英勇行動」攝影總監 Shane Hurlbut 表示,該電影有 60% 的場景都是在自然光線下所拍攝完成的。

這部電影後製部份是用 Avid Media Composer 及 Adobe Creative Suite 5 Production Premium 所共同處理。Adobe Premiere Pro CS5 可以支援單眼數位相機原生檔案格式,因此用 5D Mark II 所拍攝的 MOV 檔案,可以直接匯入剪接不需轉檔,一方面節省大量時間,一方面也可保留數位相機拍攝到的原始畫質。

而剪接師所習慣使用的工具為 Avid Media Composer,這部份就利用 Adobe Premiere Pro CS5 可支援 Avid Media Composer 專案的功能,將影片透過兩套剪接軟體共同編輯,以既有人力技術,來運用新軟體功能上的優勢,將影片以最有效率的方式完成。




▲ 攝影總監 Shane Hurlbut(圖片取自/網路)



▲ 後製的一部分是使用 Adobe Premiere Pro CS5 所完成(圖片取自/網路)


「海豹神兵:英勇行動」雖然是 3 月才剛上映,不過拍攝時所用的相機及軟體,現在都出了新的版本。數位相機部份 Canon 已經推出新款 5D Mark III,後製軟體部份 Adobe 也剛剛推出 Creative Suite 6 ,搭配最新版的軟硬體工具,想必可以拍攝出更有品質的電影,對於電影工作者或業餘愛好者而言,不妨評估看看新玩法,或許可以在有限的成本內,拍攝出意想不 到的作品。

資料來源:
IMDb - Act of Valor (2012)
Canon U.S.A. : About Canon : Press Releases
Act of Valor: Reinventing the Action Genre | Hurlbut Visuals
Shooting Act of Valor Q & A | Hurlbut Visuals
Act of Valor & Bandito Brothers | Moving to Adobe Premiere Pro | Adobe TV
Shane Hurlbut on Using Adobe Premiere Pro CS5 to Edit Act of Valor | Shooting and Editing DSLR Video using Adobe Tools | Adobe TV

2012/4/26

美太空總署觀測衛星拍到太陽附近奇特物體


20120427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427日消息,最近公佈的美國宇航局的太陽觀測衛星——太陽和太陽風層探測器(SOHO)拍攝的照片,已經成爲網上瀏覽的熱點。它顯示,一個在太陽附近飛行的奇怪物體看起來很像我們熟悉的好萊塢巨制中的巨型、金屬“母船”。

  UFO發燒友網站Gather News說:“太陽和太陽風層探測器發現一個形狀奇特的巨型UFO,並把有關它的錄影上傳到YouTube上。這個不明飛行物與以前在太陽附近發現的任何 東西都不相像,不知道它爲什麽能夠忍耐得住太陽耀斑活動發出的強熱和太陽表面發生核聚變釋放的令人難以置信的高溫。它到底是什麽東西?”YouTube UFO發燒友對該物體非常熱心,很多人聲稱它是一個非常清楚的“斑點”。

  太陽和太陽風層探測器是一顆用來研究太陽的衛星,研究範圍從它的內核到外層日冕和太陽風。1995122日該衛星發射升空。它攜帶的12個科研儀 器與世界各地的大型射電抛物面天線一直保持聯繫,這些天線是美國宇航局深空網的組成部分。一位UFO發燒友說:“那段視頻顯示,它看起來像是一個有接縫的 金屬飛船,並有巨大的外延物,可能是一個尾桁臂,固定在它的底部。放大該物體後發現,這個巨大的UFO看起來很像來自於好萊塢影片。我查看了螢幕截圖,並 增加它的亮度,結果可以看到它的另外部分。它還有向下延伸的第三根臂狀物。這太不可思議了。”

  其他人則更多的是持懷疑態度,聲稱這種東西經常是太陽和太陽風層探測器的感測器變形後的産物。該UFO發燒友網站說:“這個物體不可能只是水蒸氣,它的形狀完整,線條流暢,顯然是人造的東西。它似乎也包含一些聰明的設計,是人類工程學無法製造出來的。”

南極冰帽逐漸消蝕 遠古細菌復甦影響難料



一項新研究發現,南極洲的巨大冰帽正在逐漸萎縮,它不僅會導致海平面上升,而且在冰帽中的遠古生命有可能會甦醒,科學家說未來影響還很難預料。


冰蓋是一塊巨型的圓頂狀冰,覆蓋在少於五萬平方公里的陸地面積之上。由於冰底下海水溫度提高而逐漸受到侵蝕,目前南極洲西部的浮冰層,正以每年約七公尺多的速度消融。

英國南極考察隊的科學家觀察到,有二十個冰架正因底層暖水而融化,而風海流的變化正在將更多的暖水運送到冰蓋底層。而隨著冰層的融化、變薄,大陸上的冰川也逐漸滑向海洋,使得海平面上升速度會更快。

據《科學美國人》報導,隨著冰川加速融化,一些冰封在厚冰帽下的古老生命正在甦醒。它們的歷史可能比人類誕生的時間還要早,這些微生物細胞總數相當於全球總人口的1千倍。

曾經有科學家在距現在42萬年前的古老冰芯中發現活著的細菌,並且它們還能在被提取出來後在實驗室內照常生長。不過,科學家們表示,對於這些甦醒的生命,他們無法確定會造成怎樣的影響。

新型除草劑搭配基改作物 美國農民反對

本報2012年4月25日綜合外電報導,葉人豪編譯,莫聞審校 
 
近年來綠色和平在台灣與中國分別針對農藥問題對食品商施壓,要求業者善盡把關責任,在美國,則有許多農業組織與食品商合作,關注農藥及基因改造問題。 

由2000多名美國農民與食品商組成的聯盟,上周對政府展開法律行動,要求政府針對目前受理審核中的基因改造作物、以及搭配用除草劑,審慎進行環境影響與風險評估。

陶氏農化公司(Dow AgroScience,陶氏集團子公司)與孟山都公司,正研發抗藥性基因改造作物種子與新型除草劑的組合產品。他們宣稱這可處理在美國數百萬英畝農地蔓延的雜草抗藥性問題。

陶氏公司宣稱農民需要這項新技術。但批評指出,陶氏2,4-D除草劑與孟山都的汰克草(dicamba),其主要成分早已應用於市售的殺蟲劑產品,並經證實無法針對目標區域產生作用,且還會傷害非目標區域。

這場抗爭還包含了許多支持使用基改作物的團體,他們表示並非反對基因改造,而是要關注新除草劑可能帶來的風險。他們同時也認為,2,4-D與汰克草不只會傷害所有農作物,也包含了農人、小孩與環境。

※ 參考資料:路透社報導

圖/驚!「恐怖之美」 美攝影師真實紀錄「地球癌症」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隨著工業化,人類的生活充滿愈來愈多的便利,但,與此同時,大地之母-地球,其實正飽受傷害!為喚醒人類重視這些「由我們親手造成的」地球傷痕,美國攝影 師J.Henry.Fair(菲爾)以空拍方式拍攝了一系列色彩極度「繽紛」的照片;乍看下這些照片張張「鮮艷、奪目」,但實際上,這卻是最真實的地球 「恐怖之美」。

▼1.美國路易斯安那:鋁工廠排出的廢料,讓整條河變成了白色,宛如一條白蛇。(圖/翻拍自網路)


▼2.美國路易斯安那:鋁廠污染,在當地形成了大片的紅土。(圖/翻拍自網路)


▼3.美國路易斯安那:因石膏、硫酸,鈾、鐳等重金屬污染造成「水草」。(圖/翻拍自網路)


▼4.美國德克薩斯:大量使用除草劑的後果。(圖/翻拍自網路)

菲爾說,這些照片並非是他刻意後製加工,而是人類破壞大自然的證據,包括無止盡的採礦和森林砍伐,驚心動魄的化學和石油洩漏,以及鋪天蓋地的工業污染。因為工業污水、原油、化學物質等,才造就了這些不屬於地球的色彩。

▼5.美國德克薩斯:瀝青廠旁的詭異彩虹。(圖/翻拍自網路)


▼6.美國佛羅里達:看起來像是雪地中的高原,但其實是磷肥廠所造成的污染。(圖/翻拍自網路)


▼7.美國新奧爾良:化工廠為大地帶來的癌細胞。(圖/翻拍自網路)


▼8.美國墨西哥灣:洩漏的石油。(圖/翻拍自網路)
菲爾表示,他之所以拍攝這些照片,就是為了研究為何會出現這樣的場景。他也很欣慰,人們一開始會被這種鮮豔的色彩吸引,但是他們也有所省思,為什麼地球會美麗成這樣。


▼9.加拿大亞伯達:提取石油後留下的瀝青,以及其他殘留物。(圖/翻拍自網路)


▼10.加拿大亞伯達:黃色的是大片硫磺,紅色的是一條被污染的河流。(圖/翻拍自網路)


▼11.加拿大亞伯達:豎立著十字架的「墳地煉油廠」。(圖/翻拍自網路)


▼12.美國攝影師J.Henry.Fair(菲爾)。(圖/翻拍自網路)

2012/4/23

天天健康蔬食 節能減碳護地球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四月二十二日為「世界地球日」,為了響應健康蔬食減碳生活,從十八日起,慈濟基金會與花蓮慈濟醫院社區醫學部結合社區志工發起「日食八分飽、兩分助人好」系列活動,一起走入社區,分享蔬食八分飽與健康促進新生活概念。

從 二十四日起,「健康足跡」也將走入花蓮市民生里、民孝里、民勤里等福氣站,鼓勵社區民眾每餐八分飽,減少身體負擔外,也能掃除內心負荷。節能減碳不能少你 一人,健康蔬食也可以天天享用,十八日上午,首站來到花蓮市國興里碧雲莊社區福氣站,不僅獲得四十多位的銀髮老人熱情響應,大方分享生活中如何力行環保, 更以行動體驗蔬食減碳生活。

花蓮慈院許文林副院長結合健康促進概念分享,「米撲滿」、「水撲滿」、「電撲滿」結合「善撲滿」的新生活概念, 他說,將每天八分飽省下的餐費,以及力行環保省下的水費、電費等零錢,都存入撲滿中,用惜福愛物的心與地球共生息外,更以實際行動幫助別人,帶動社區民眾 簡約行善的健康新生活。

浪費:全球糧食危機解密 Waste: Uncovering the Global Food Scandal
























內容簡介

《浪費:全球糧食危機解密》Waste: Uncovering the Global Food Scandal


當人們扔掉的食物比吃掉的還多,
我們正對地球進行無聲的施暴…


「如果任何人糟蹋所擁有的食物,那他根本沒有資格擁有它;一個人要是任意地讓家裡的水果爛掉、鹿肉臭酸,破壞自然法則的他,極有可能受到懲罰……」-英國哲學家約翰.洛克(John Locke)

你知道嗎?
‧ 最佳賞味期限≠保存期限,但人們經常在最佳賞味期限到期後就丟掉食物。
‧ 全世界用於栽種食物的灌溉用水,足以滿足九十億人(二○五○年的預計全球總人口數)的家庭用水需求(每人每日兩百公升)。
‧ 比起將這些食物用來做厭氧消化(將沼氣轉化為電力,英國政府偏好的方式),透過餵食人類浪費的食物給豬隻,可以減少兩倍到五百倍之間的二氧化碳;但在歐洲法律規定之下,這樣的做法是禁止的。而相對地,在日本、南韓及台灣則是強制的。
‧ 英美及歐洲等國所浪費食物的四分之一,可讓全球近十億的飢民遠離營養不良。

當農田取代停機坪和水泥地,成為最強勢的自然景觀侵入者,驚人的滅林過程對氣候、水文循環和土壤造成負面影響,以至於聯合國估計全世界農業用地的生產力在本世紀衰退近二五%,未來人類或許根本沒有可以餵飽自己的能力!

雖 說侵占森林的農地可能帶來短期大量收益與糧食貿易,但其所造成的環境毀壞卻並非是餵飽全球人口的唯一手段。讀完本書你會發現,美國浪費掉半數以上的食物, 英國則是每年辛勤製造二千萬噸的廚餘,而熱愛壽司、魚子醬和其他高價進口食品的日本,則是每年將十一兆日圓的食物直接丟進垃圾車裡。先進國家把食物視為可 拋棄式的商品,毫不在乎食品工業所帶來的社會與環境影響。大多數的人都不願意看見亞馬遜森林滅絕,然而,這卻是每天上演的地球異象。如果先進國家的人民能 夠少揮霍一點他們的食物,全世界脆弱的自然生態體系和氣候問題,都可以暫時舒緩、歇息。

自大學以來便展開「不消費主義者」(freegan)生活,到處拾荒充饑,以行動宣示對消費主義不滿,「蘇菲獎」得主特拉姆‧史都華長期關注全球各地食物浪費問題,透過本書,他向讀者揭示了這
世上關於吃的不公,遠遠比我們想像中嚴重,而購買超越個人飽足所需的食物,只是間接吞食掉足以讓世界貧窮人口果腹的資源與土地。世界上有超過十億營養不良的人口,但是只要拿出先進國家每日丟進垃圾桶的零頭,就可以讓每個人都吃飽。

名人推薦

    環保署長/沈世宏
    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李偉文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長/陳曼麗
    中國時報2011開卷好書《剩食》作者/陳曉蕾

    ‧ 這本卓越的書描繪出浪費食物醜陋的問題…與其讓讀者感到無能為力和憂鬱,作者提供從食物鏈的一端到另一端的改善方法…本書是一本令人振奮且勇敢的書。──每日電訊報

    ‧ 世界面臨著無比困難的挑戰──我們無法負擔任何一種瘋狂的浪費,而作者揭露並描述這個美麗的報導。如果能認真地阻止浪費,也許可以發現我們需要解決的最大問題幅度。──比爾‧麥吉本(Deep Economy作者)

    ‧ 這是一本每個人都應該閱讀的書…包括政客、官員、餐廳老闆及英國的三明治製造商;任何對食物有慾望的人讀了本書皆會受益,它也許會徹底改變你們對待食物方式的觀點。──英國獨立報

    ‧ 震驚…令人感嘆的…一本必讀之書…作者描述出一個無法回答的案例。──週日時報

    ‧ 這是一本熱情的、仔細爭辯的書,並且保證會讓最瘋狂的消費者充滿罪惡感地盯著他們的冰箱深處──週日電訊報

    ‧ 本書激進、熱情,可以讓最嚴重的懷疑論者將剩菜放進容器時再次仔細思考。──週日英格蘭報

    ‧ 我們急切地希望大家閱讀本書。它會永遠改變你們思考吃進去的食物的方式。──哈潑時尚

    ‧ 暴露出一個龐大的食物醜聞。──獨立報

    ‧ 今年最重要的環境議題書籍,也是對我們消費文化的起訴。──金融時報年度好書

    ‧ 作者掀開了農產品最後棄置在垃圾掩埋場的醜陋程度。──英國太陽報

    ‧ 這是一本激昂的譴責之書,並且對抗超級市場、企業利害關係所打造出來,西方飲食系統的浪費。其中心思想是一個重要的觀念:如果富饒的國家停止丟棄大量的食 物,生態系統和氣候的壓力將會減輕,且其他地區的貧困及飢餓也可避免。…作者的成就在於他提供了一個無法抗拒的力量,讓我們無法再繼續用揮霍者的方式製造 食物。──英國衛報

    ‧ 這是對飲食工業的揮霍者的破壞性評論,也是剩餘食物應當如何改革的宣言。作者同時提供一些實用的方法,可以避免這些浪費…他也指出,不丟棄食物與個人的自我犧牲無關。──展望(prospect)雜誌

編輯推薦

台灣每年丟棄食物:258億元。怎麼蒸發掉的?絕對意想不到!



你 知道嗎?其實世界上有一半的食物在還沒被端上餐桌之前就被扔掉,家庭垃圾裡也有將近一成是食物。而且單單歐洲和美國加拿大地區所丟掉的食物,就可以餵飽全 世界饑餓人口的三倍!2011年獲頒環保工作者最高榮譽「蘇菲獎」的作者特拉姆.史都華自大學以來便展開「不消費主義者」(freegan)生活,到處拾 荒充饑,以行動宣示對消費主義不滿。他長期關注全球各地食物浪費問題,本書即揭示了這世上關於吃的不公,遠遠比我們想像中嚴重,而購買超越個人飽足所需的 食物,只是間接吞食掉足以讓世界貧窮人口果腹的資源與土地。透過本書,讀者將窺見在這個看似方便的飲食消費生活背後,付出了多少環境的代價。(文/編輯 部)

**************************************
在台灣,有很多習慣讓我們盡量不浪費食物,例如外食打包、每天買菜下廚、將晚餐的剩食做成隔天的午餐便當等,甚至廚餘回收也已經成為一種特殊的臺灣文化,連歐美各國都要參觀取經,了解臺灣如何將資源再利用成為全民運動。

但事實上,我們一年浪費的食物,還是可以足夠讓全臺二十六萬的低收入戶人口吃上二十年;在歐美等先進國家所浪費食物的四分之一,更可餵飽全球近十億的飢民,如此驚人的數據,非常值得我們正視,並且用行動來改善這個問題。

《浪 費:全球糧食危機解密》便是如此一本振臂疾呼的重要書籍。作者特拉姆‧史都華走訪世界各地,從歐洲到亞洲、從富裕到貧窮、從城市到農田,透過鏗鏘有力的文 筆及觀察,告訴讀者全球食物浪費的情況遠比我們想像的嚴重。最重要的是,作者在書中也提出可能的解決辦法,包括糧食分配不均以及過度浪費的問題,希望能夠 拋磚引玉,喚起民眾對環境的永續發展盡一份心力。讀完本書後,會更警惕自己,也會對我們桌上的食物更加珍惜。(文/遠足文化企劃蔡旻峻)

作者

  • 作者介紹


    特拉姆.史都華(Tristram Stuart)

    畢 業於劍橋大學,現居英國。曾任印度報章雜誌自由撰稿者、科索沃農業更新及緊急避難所計畫負責人。身為著名的食品工業評論家,特拉姆.史都華經常在電視記錄 片、廣播節目及報紙上針對食物議題發表其社會與環保方面的觀點。首本著作《The Bloodless Revolution》(繁體中文版由遠足文化發行,計於2012年底上市)於二○○七年出版後即獲得紐約客雜誌(New Yorker)「巨細靡遺且內容廣泛」的好評。由於對全球食物浪費問題的傾力投入,2011年獲頒環保工作者最高榮譽「蘇菲獎」( The Sophie Prize )。
  • 譯者介紹

    李靜怡

    紐約州立大學電影系畢業,副修社會學系。曾任破報記者,現為影像工作者與鬼丘鬼鏟藝術團體成員。

序/導讀 《浪費》

作者序
富足生活的流出物


想像一下鳥瞰整個 地球。過去數萬年已讓它面目全非。迄今為止,停機坪和水泥地,還不是最強勢的自然景觀侵入者,而是那些綠油油,在鄉間恣意繁密的農田。從前,茂密森林包覆 著地表,如今,農田蜿蜒曲折地在洲際間擴展,將陸地幻化為食物工廠。在農業帶來的急遽變化下,城市、道路和廠房,變成地球表面無足輕重的旁枝微節,而有著 單調樣貌的糧田,取代了孕育多元物種的森林。現代化就是踏著破壞自然與土地的步伐一步步走出來的。而現在,仰賴農業以填飽肚子的人類,也面臨農業帶來的致 命風暴。

在全球化食品工業裡,不管是香蕉或是本地牧場飼養的牛肉,任何餐桌上的食物,都屬於全球糧食體系的一環。數千哩外的農田,可能是 為世界某一遙遠角落的餐桌而存在。在拉丁美洲和東亞,人工田向蓊鬱森林一步步逼進。在交界點的拉鋸兩邊,是原始林和單一栽培模式下的大豆、油棕櫚和雜草。 野火和盜木者則在其中竄走、伺機而動。未知的動植物種和難以計數的叢林,因為食品工業,轉化成上千萬噸的溫室氣體。事實上,這樣的滅林過程負面擾動了氣 候、水文循環和土壤,以至於聯合國估計全世界農業用地的生產力在本世紀衰退近二五%,未來人類或許根本沒有可以餵飽自己的能力。

侵占森林 的農地可能帶來短期大量收益與糧食貿易,但是所造成的環境毀壞卻並非是餵飽全球人口的唯一手段。讀完本書你會發現,美國浪費掉半數以上的食物,英國則是每 年辛勤製造二千萬噸的廚餘,而熱愛壽司、魚子醬和其他高價進口食品的日本,則是每年將十一兆日圓的食物直接丟進垃圾車裡。先進國家把食物視為可拋棄式的商 品,毫不在乎食品工業所帶來的社會與環境影響。大多數的人都不願意看見亞馬遜森林滅絕,然而,這卻是每天上演的地球異象。如果先進國家的人民能夠少揮霍一 點他們的食物,全世界脆弱的自然生態體系和氣候問題,都可以暫時舒緩、歇息。

不管是出於環境或社會考量,要想徹底解決全球糧食浪費的問題,絕對理由充沛。購買超越個人飽足所需的食物,只是間接吞食掉足以讓世界貧窮人口果腹的資源與土地。世界上有超過十億營養不良的人口,但是只要拿出先進國家每日丟進垃圾桶的零頭,就可以讓每個人都吃飽。

先 進國家的暴殄天物和其他地區人口的飢餓程度息息相關,雖然,這不是肉眼可以看出來的。如同本書試圖說明,這是真實存在,並且每個人都有能力改變的現象。當 然,解決之道並不是要從有錢人的垃圾桶裡挖出壞掉的蕃茄和腐爛的麵包,寄到窮人家裡。相反地,我認為既然先進國家與開發中國家在同一個全球化糧食市場,那 麼當富裕國家購買成噸的食物卻丟進垃圾桶時,就是平白犧牲了原本可以讓貧窮國家溫飽的食糧。

浪費食物,就是浪費有限的可耕地。如果先進國 家減少浪費,那麼多餘農地就可以移作他用,譬如改種貧窮國家可以正常方式取得的其他作物。這樣的因果關係套用在全球需求量大的麥子上,辯證結果的確相當明 顯;套用在單一國家耕種、收成、販賣的作物上,結果或許不是那麼地一目了然,但儘管如此,如果該耕地不是拿來種命中註定要毀棄的食物,還是可以改種全球糧 食市場內更需求孔急的作物,例如:穀類。

我們已經逐漸了解到個人排放的溫室氣體也是地球暖化的元凶之一。同樣地,我們也該誠實面對,糧食 的購買與浪費,也對地球造成威脅。歐美國家為了製造生質燃料(biofuel),浪費了大量食物,造成輿論抨擊不斷。評論者指出,生質燃料工業把原本該拿 去餵飽人民的食物,填進汽車油箱裡。二○○八年,聯合國食物權(the right to food)特派調查員尚‧捷格勒(Jean Ziegler)認為生質燃料犯了「違反人道罪」。英國政府與歐盟執行委員會以修正生質燃料計畫回應這項調查,唯獨美國仍然傾心推動,特別是從玉米田製造 出的生質乙醇燃料。不可否認,在多數情境下,生質燃料造成飢餓問題、破壞自然生態體系、氣候惡化,那麼,直接將糧食投入垃圾桶呢?想必是更糟吧。

在 二○○七年到二○○八年之間,九千五百萬噸的穀類食品被用來製造生質燃料。而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評估,此舉造成全球糧價大幅攀升,讓上 千萬人民跌入貧窮與營養不良的黑洞。然而,製造生質燃料所導致的糧食浪費,甚至連全球糧食浪費總量的一半都不到。將糧食投注在生質燃料發展上,並造成世界 飢荒問題,似乎是千夫所指的自私想法,那麼,將糧食丟進黏稠的垃圾桶底部呢?

二○○八年,在一場BBC電台辯論裡,昔日柴契爾派支持者, 前英國國會議員麥克‧波提羅(Michael Portillo)譏諷地問:「浪費我們的食物,跟貧窮國家的飢餓到底有什麼關連?」人是否總想撇清自己身涉其中的謬誤?一部分人總想否認和遙遠地方的人 們有任何關連,另一部分人則強調在複雜關係背後操縱的可能原因。這些問題雖然加深了辯論的複雜度,但並沒有削弱問題的重要性。

有些反對是 合理的,譬如富強國家的糧食需求可以刺激貧窮國家的生產與經濟,此外,把食物丟進垃圾桶、增加需求,也可以讓許多農夫荷包滿滿。這在某些情況下是成立的, 如同我在第十一章會談的──生產過剩有時是必要的,也對防止食物短缺有正面幫助。但是,創造糧食過剩意味著:土地使用量增加與資源耗損。在生態與產出都達 到飽和狀態時,浪費食物的成本將遠勝過潛在利益。況且,當富有國家減少糧食浪費後,那些剩餘食物也只會被其他相對富有的買家買走,把剩餘食物拿去填塞飼料 槽的可能性,遠遠大過出現在貧窮家庭的餐盤裡。但是,總體而言,必將減緩全球糧食供應市場的莫大壓力,穩定糧價,並改善仰賴市場為生的貧窮人民生活環境。 藉由減少浪費導致需求減少,會造成何種經濟效益是極難評估的,但是以二○○八年生質燃料市場造成糧價攀升七○%的情況看來,減少浪費至少可以抗衡此階段糧 價波動與供應失衡。目前日益上升的糧食需求並不符合永續發展(sustainable)概念,換言之,如果市場需求不減緩,那麼世界生態圈將面臨永久性的 損害,對於各物種,包含人類,都將面臨空前的困窘。確實,這一刻已經悄悄來臨了。

飢餓與營養不良並不只是遙遠國家的故事,先進國家內也住 著上百萬飢民。在英國,約有四百萬民眾沒有足夠營養的食物。在美國,約有三千五百萬個家庭無法取得安全無虞的食物。歐盟評估約有四千三百萬民眾活在食物貧 窮(food poverty)的坑洞裡。在這樣的狀況下,超級市場卻仍然執意銷毀上萬噸狀況良好的食品。那麼,為什麼不將那些新鮮食物重新分配給需要的人呢?

本 書將說明堆積如山的過剩食物不僅隱含環境責任(environmental liability),也透露了一絲曙光。有效的環境策略可以穩定糧食短缺危機,也確保未來世代沒有糧食隱憂。除了解決糧荒以外,搶救過剩食物也間接紓緩 全球暖化現象。在歐洲,超過三○%的溫室效應氣體排放來自食品工業。如果大幅削減食物浪費總額,排放氣體至少可以降低五%。請設想,如果我們拿目前種植廢 棄糧食的土地來種綠樹,理論上我們可以減少一半以上的全球溫室效應氣體。相較於其他環境保護策略都有著或多或少的缺點,減少食物浪費幾乎不會帶來任何負面 影響,也不像要放棄汽車或飛機旅行、減少食肉量那麼天人交戰。把丟進垃圾桶的食物拿來作有效運用,不僅減少我們自身對地球造成的傷害,也提升貧窮人民的生 活水平。

廢棄食物本身就造成極大的環境負擔。多數先進國家將有機廢棄物送進垃圾掩埋場,大量分解後產生有毒物質和甲烷氣體 (mathane),這種溫室氣體毒性遠高於二氧化碳二十一倍。目前,許多已開發國家早已沒有足夠空間來掩埋垃圾。台灣和南韓皆立法禁止在掩埋場丟棄食 物,其他國家早晚也勢必跟進。在此同時,「垃圾」的定義也不斷演變。即便人類不能吞進肚子的過期食物,其實也有著餵養動物、發電、成為有機堆肥的價值。

解 決食物浪費問題除了對環境與社會問題帶來正面效益以外,也藏著商機。如我在本書中將介紹的,當食物浪費量減少了,淨利率就會持續提昇。農民藉由出售廢棄食 物而收入加倍;解決過度浪費的問題可以讓製造商節省二○%的成本,零售業也會因為提升管理效率而更具市場競爭魅力。認為我們應該從本地農夫市場購買食物的 專家,提出了理想化的建言。但是,如果我們認為大型超市和消費主義文化將會繼續存在幾個世紀,控制食物浪費還是會帶給我們巨大收益。

在此 書的田野調查過程裡,我搭著巴士與火車,從倫敦進入歐洲,穿越俄羅斯和中亞,遍遊巴基斯坦和印度,再從中國搭渡輪抵達南韓和日本。我發現各國文化對待食物 的態度大相逕庭,特別是那些「剩下來」的食物。在南韓文化裡,食物浪費代表慷慨好客。在中國西部的維吾爾族,則視浪費食物為禁忌,這不僅是面對嚴酷環境所 產生的儉省文化,也是熱愛農耕、烹飪與飲食的結果──沒有人想浪費美好的食物。事實顯而易見,手上的食物也代表著一份責任,應當妥善對待得來不易的資源。

聯 合國已宣布支持減少食物浪費的計畫,並設立目標,在二○二五年將減少一半以上的浪費,但是透過企業、政府與大眾的鼎力合作,目標將會加速達成。當企業無心 解決食物浪費問題時,政府更是意興闌珊。歐美政府根本無心調查食品工業扔掉了多少東西。英國政府僅僅出資調查到底有多少食物最後在家用垃圾桶裡落腳,但根 本不敢窺看超級市場扔出的食物量有多麼形體巨碩。在發達國家裡,幾乎沒人想了解究竟有多少食物被浪費掉了,或是有多少土地被翻開,肚子裡填滿垃圾。但是只 要看一眼成千上萬噸的食物垃圾堆積起來的恐怖地景,就是行動的第一步。

貧窮國家從富裕工業國家學習新的科技技術。但是富裕國家也該從資源 匱乏、實行簡約生活的貧窮國家汲取經驗。我在一九九九年到二○○一年居住在德里的中產階級社區,幾乎每間餐廳、小吃店都會把剩餘食物分送給街友。當收垃圾 的人把家用廚餘帶到街尾的水泥牆邊時,一群群的牛和豬早悠閒地等著啃嚼芒果皮、馬鈴薯皮和香菜梗,把它們變成鮮奶、肉和糞肥。紙和塑膠品則是被騎著腳踏車 的回收小販載到附近工廠(雖然無照工廠排放的氣體也造成健康傷害)。這種受貧困環境驅使的垃圾採集行為對富裕國家來說,應當是珍貴的文化經驗,讓人得以洞 見無止盡的富饒生活不過是泡影。

然而,令人難過的是,即使在充滿飢民的貧困國家,也有數量驚人的廢棄食物。在發達國家,人們不知節制地扔 掉食物。在貧窮國家,卻因為技術與設備缺陷,而導致無可避免的損失。印度因缺乏便捷運送農產品到市場的基本設備,每年造成一四○億美元以上的損失。在斯里 蘭卡,儘管每人平均每日食用僅約一百克的少量水果,而三○%到四○%的水果卻在運送過程中就開始腐臭。可喜的是,只要以相當簡單的方式就可以有效減少五分 之一的食物浪費。控制浪費不僅是提高效率的法門之一,也將人民從飢餓黑洞中解放出來。

遠處飢餓的面孔,總讓西方世界對浪費行為感到不安。但如果西方國家政府有意重新配置資源,那麼勤於回收二手物的印度絕對能給西方客無限靈感。在瑪哈拉斯特邦(maharasthra),超過一百家以上的沼氣發電廠利用有機廚餘,滿足無數家庭的用電需求。

發展中國家的精打細算可以警醒西方世界的任性態度;較為貧窮的國家,也可以從西方國家習得進步農業技術,大幅減少食物浪費,餵飽營養不良的人民。目前,兩個世界正好處在最差的狀態裡。而本書可以證明要讓兩個世界同時進入最適模式,不是不可能的。


永續生活就是不再有垃圾的生活
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李偉文


在人類漫長的演化過程,即便進入文明的這幾千年裏,所有使用的東西都是可以回到大自然,直到這幾十年,才出現垃圾這樣的名詞,阻斷了地球亙古以來物質的不斷循環。

記 得小時候常常拎著空瓶子,幫媽媽到柑仔店去「打油」;味全花瓜的罐頭,或者用完的黑人牙膏管子,都有人來收購。更古早一點的農村生活,根本沒有所謂垃圾, 所有用過的剩餘物品,都可以變成其他東西的材料,連人或雞鴨的糞便都可以利用。這樣的社會才是永續的社會,也是過度消費的我們一定得重新思考的永續之路。

這 些年來,一方面因為科技進步,一方面因為全球化競爭,東西似乎愈來愈便宜。也因為便宜,我們就輕易地買,愈買愈多;也因為便宜,我們就不會好好珍惜,隨隨 便便就扔掉了!即使我們把不要的東西分類回收,處理過程中也將耗掉許多寶貴的能源。所以要提醒自己:買東西時不要只看價格是否便宜,而是要想那件東西是不 是真的用得著,用完後它會到哪裡去?要看東西來自於大自然的價值,而不是販賣的價格。倘若我們過著不斷消費、不斷購買、又不斷丟棄的生活,大自然的資源很 快就會被我們用完了。

當然,近年環境危機與氣候的變遷,的確也讓很多民眾思考,到底我們可以為自己也為後代子孫做什麼事?「浪費」這本書提供了我們非常詳實的資料,讓我們了解在這個看似方便的飲食消費生活背後,付出了多少環境的代價。

知識可以產生行動的力量,過去因為我們不知道,所以將廠商為了利潤所形成的販售體系視為理所當然,看了這本書之後,我們除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建立新的習慣之外,也可以要求廠商,要求政府改變。

以 前上超市購買食物時,都會挑選有效期限距離最遠的,現在我反而改買即將屆臨保存期限的食品,因為從書中得知,超市大量丟棄這些已到期,即將到期,甚至還有 一段時間才到期的食品,而且這些食品標示的保存期限其實是最佳賞味期,除了少數生鮮的肉類之外,過了最佳賞味期並非不能吃,而且也與健康無關。

這些明明可以吃卻在超市被大量浪費的食品原因來自於生產廠商不斷縮短賞味期限,這一方面來自廠商的謹慎(怕萬一消費者吃出問題,官司賠償不完),但是另一方面也來自於當保存期限愈短,消費者會丟掉得更多,當然也就會買得更多,這也意味著營業額更高,利潤愈大了!

至於超市通路為什麼會大量丟棄這些雖然即將過期卻尚未過期的食品呢?一方面是因為消費者不太會買這些即將過期的食品,與其擺在架子上佔地方不如自己丟了,另一方面若是整個銷售空間擺得光鮮亮麗也可以促進買氣,提昇營業額。

於是世界上有一半的食物在還沒被端上餐桌之前就被扔掉,家庭垃圾裏有將近一成是食物。書中也指出,單單歐洲和美國加拿大地區所丟掉的食物就可以餵飽全世界饑餓人口的三倍呢!

食物除了從超市或者我們冰箱中扔掉之外,在產地就被「淘汰」的更是不計其數。這裏所說的淘汰並不是指食物的品質不好,而是食物的外觀與大小不符合全球化運輸體系所需的包裝需求。

比 如說,食物銷售廠商不收購彎的小黃瓜,馬鈴薯太大或太小也會被扔掉,因為不好包裝、運送,更離譜的是食品公司居然用電腦化的色彩檢驗系統去比對,去規範蕃 茄的顏色,香蕉每一串必須標準化的有幾根,有多重,不准誤差….,田裏種出來的農作物不符合這些標準,就是當場銷毀。商人似乎忘了這些食物是從土裏長出來 的生命,而不是從工廠用模子大量製造出的化合物啊!

不過似乎也不能全怪這些商人,因為在全球化的銷售體系中,降低成本是攸關企業競爭力與 存活的,只有規模化的「產品」才方便包裝與運輸,減少人工的處理成本。比如說,一貨櫃的柳橙從產地經過兩千公里運到歐洲,最後卻直接被丟掉,原因是有一些 在運送途中過熟,舖貨到超市,消費者也不會買,但若是要整理挑選出那些過熟的柳橙,卻不合人力成本,企業一算,直接銷毀還是比較划算!

這 些結構性問題有時我們去努力改善,但是我們也要思考到,現今我們可以奢侈地讓這麼多東西被扔掉,除了透過全球化的體制剝削了各個窮國在地生產的農夫之外, 還來自我們大量使用了來自於幾千萬年來所累積的能量──化石燃料,透過這些「不勞而獲」的珍貴資源,我們才得以生產出肥料、除草劑、殺蟲劑,以及用動力抽 取大量地下水,透過機械動力來大量耕種,採收並長途運送到我們手中。

當石油沒有了或者變得非常昂貴,這些「便宜」的產品是不可能存在的,那麼已被破壞的古老生產系統還能供應這麼多人口的消耗嗎?

這個問題在可預見的未來即將挑戰每個國家與每個人民的生活。

我們沒有浪費的本錢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長 陳曼麗


人擇水草而居,糧食就是水草,有糧食的地方,人才可以生活。因為氣候溫度的不同,每個地方長出來的糧食也不一樣,因地制宜,糧食多的地方,人口集中。水豐沛的地方,人們習慣種水稻;水少,則種小麥大麥。看天吃飯,人與自然共生。

近兩百年,在全球化之下,世界糧食開始轉變,運用化學肥料、農藥和科技,大面積栽種,種出大量的糧食,再做分配,以致糧食有一致性的趨勢。很多人開始不自己耕作,用金錢去買糧食,有錢的人,買很多,吃不完丟棄,感受豐衣足食,吃不完還有剩餘的優越。

地 球七十億人口,每天約有十萬人處於飢餓狀態,可能還在持續擴大中。飢餓的人,幾乎都是金錢匱乏的人,他們買不起糧食,只好挨餓。由於沒能吃飽,沒有力氣工 作,就更掙不到錢買食物,更不敢奢求去上學增加學歷,找到高薪工作。有人以為飢餓的人都在非洲,其實,台灣社會約有百分之五的窮人,他們也是處在飢餓狀 態,需要別人幫忙。近期通貨膨脹,物價上漲,近貧階級人口增加,思考糧食問題,還要考慮社會現象。這一代浪費下一代的資源,下一代要吃什麼呢?

在 氣候變遷下,有些地方開始缺水,糧食長不出來;有些地方淹大水,糧食都泡爛了。現在,糧食越來越珍貴!然而,卻有越來越多的糧食被發現浪費掉了!商店裡的 貨架上,要擺滿物品讓消費者挑選,消費者挑剩的糧食,可能就送到後面的倉庫,準備丟棄。甚至,因為食品快要過期了,也要準備淘汰。一箱箱,一袋袋,就消失 在賣場,消失在消費者眼前。

浪費可分為大中小。大浪費,是在產地生產出來,卻銷不出去,只好爛掉。中浪費,是店家進貨太多,賣不完,只好 丟掉。小浪費,是家庭和個人買太多,吃太少,過期糧食變成廚餘。據估計,我們的糧食有三分之一是遭到拋棄的命運。所以,很多社會工作者不斷倡議:把糧食分 給需要的人,不要造成社會的不公平!環保人士大聲疾呼:不要再糟蹋我們的食物,好的農地要保存,讓飢荒減少!

糧食分配不均,讓有能力操控 糧食的人成為巨富。窮國要向富國低頭求討,窮人在社會上矮了一截,說話都不敢大聲。〈浪費:全球糧食危機解密〉一書裡,揭露很多機密,讓我們知道,有辦法 的人是怎麼盤算的,又是怎麼浪費的!有能力浪費的人,應該是令人討厭的人吧!吃不了那麼多,卻又那麼貪心,想要擁有後,拋棄!

小時候,讀 過一個故事。有一個富翁,每天在宅院旁的水溝裡,撈起很多洗米流出去的米粒,他把它們撿起來,曬乾,儲存起來。後來發生飢荒,他拿出很多米來賑災,大家才 知道,這些米都是大家以前洗米時,因疏忽不在意,浪費的米粒。大富由天,小富由儉。要勤儉持家,珍惜資源,才不浪費。

最近,聽到一個故事。有一群華人到德國出差,到餐館叫了很多食物,吃不下了,想結帳走人。有一位德國婦女走到他們面前說:錢是你的,你可以浪費,但是,糧食是大家的,你不可以浪費!浪費食物要多付錢,以示懲罰!

如果,我們都能不浪費,讓每個人都可以吃飽。那一定是幸福的社會!

當你我失去餵飽自己的能力
《剩食》作者 陳曉蕾


二十八歲的莫浩光(綽號「野人」),餓了會去「麥記」撿別人吃剩的薯條:「如果這刻打仗,吃剩的薯條也會有人搶,那打仗時能吃的,為什麼和平時便是骯髒?」

中原地產董事施永青去酒樓飲茶,看見上一圍?吃剩的點心,也會拿來吃,甚至跟待應說:「你可以重複再收我錢,只是不要浪費。」

直到何時,大眾才會曉得這兩位「怪人」原來是「智者」?

大自然沒有「垃圾」,漁塘旁邊總是會養一些鴨子,鴨糞可以餵魚,魚肥又可拿去澆菜,收割剩了的青菜,正好餵鴨。唯有人類,才會把吃剩的食物,丟掉、燒掉、甚至埋在堆填區裡,幾十年繼續釋放甲烷。

而本來沒有浪費的自然循環,也淪為惡性:把森林移平飼養更多畜牲、食物生產工業使用大量化學物質、長途運輸耗費更多能源……每一步,都在排放二氧化碳,導致氣候變化,結果更多糧食失收。

聯合國估計全世界農業用地的生產力在本世紀衰退近百分之二十五,未來人類或許根本沒有可以餵飽自己的能力。

本 書作者史都華不但長期撰文批評超市、食品製造工廠,並且還是農夫,農場有豬、小雞和蜜蜂。由於貼近土地,對食物浪費尤其無法容忍,他由超級市場的垃圾桶, 一直翻翻翻,直到菜地、牧場、甚至海洋,尋根究底去揭開現在食物生產每個環節出了什麼問題;並且特地訪問日本,探討種種回收廚餘的方法。在我撰寫《剩食》 的過程中,這本書是其中一本重要的參考。

史都華指出現況極其荒謬:此刻地球出產的糧食本來可以餵飽所有人,然而一些地區的人飢餓至死,另 一些地區,卻想也不想,把多餘的食物隨手丟掉。「解決之道並不是要從有錢人的垃圾桶裡挖出壞掉的蕃茄和腐爛的麵包,寄到窮人家裡。」史都華寫道:「相反 的,我認為既然先進國家與開發中國家在同一個全球化糧食市場,那麼當富裕國家購買成噸的食物卻丟進垃圾桶時,就是平白犧牲了原本可以讓貧窮國家溫飽的食 糧。」這是巨大的不公義──所以這本
書的英文原名,用了頗重的字眼:全球食物醜聞。

史都華亦提出積極的建議,最後一章特地替消費者、父母、政府、超市、食店、漁民、農夫設計行動綱領。他希望發展國家可學到發展中的國家精打細算,減少食物浪費;發展中國家可以學到發展國家的農業技術,餵飽營養不良的人民。

食物不再浪費,那才是大家都能活下去的世界。

詳細資料

編/譯者:李靜怡
語言:中文繁體
規格:中文平裝
分級:普級
開數:14.9*21
頁數:304
出版地:台灣

2012/4/22

節能減碳 國防部要國軍多吃素

中時電子報

中國時報【吳明杰/台北報導】

面臨油電雙漲,政府力促國人要節能減碳,國防部配合政策,也擬定一項「國軍推動節能減碳綱要計畫」,要求軍中落實省水省電等共十大要項,但其中第八項要求國軍官兵「多吃素少吃肉」,同時要每周一天或一日一餐食用素食,引發軍中內部不小爭議。

國防部公布的「國軍推動節能減碳綱要計畫」中列出十大推動要項,其中第八項要求國軍各單位要「多吃素食少吃肉:愛用當地食材;每周一天或一日一餐食用素食;減少畜牧業及食品碳排放量。」而這項計畫的推動成果還列入督考範圍,由軍方高層編組巡查是否落實。

官兵私下批評,軍人耗費體力的程度不同於其他行業,有的人沒吃肉就渾身不對勁,沒有體力,如何擔負部隊繁重的訓練和戰備任務?如此節能減碳根本過頭了。更有軍官直言,部隊根本不可能落實,這種政策怎可能適用於最需要耗費體力的國軍。

國防部軍事發言人羅紹和昨天澄清說,要官兵「多吃素少吃肉」,最初是軍方為配合推廣環保署鼓勵減少畜牧業排碳的政策,雖列入推動節能減碳十大要項,但絕不會勉強官兵只吃素不吃肉。

目前國軍只在機關學校或高司單位每周會有一餐鼓勵吃素,戰鬥部隊因考量官兵體力需要,則沒有強制。但就算是機關學校鼓勵吃素,也仍會有葷食可供選擇,只是比例上素食會比葷食多。

羅紹和表示,目前軍中因尊重官兵宗教因素,原本就備有素食供官兵選擇,不過無論是葷素食,國防部長高華柱都要求三軍總醫院營養師要調配適合官兵健康的菜色,每周只有一餐吃素,應不致影響官兵體力。

國防部昨天也解釋,這項政策只是鼓勵和宣導,不會強制官兵只吃素,但計畫中其他包括省電、省水和省油的措施則仍會加強要求。

@@@@@@@@@@@@@@@@@@@@@@@@@@@@@@@@@@


國防部:舉手之勞調配伙食 未強迫吃素

中廣新聞網

為推動節能減碳,國防部頒布實施辦法,媒體報告國防部規定每周至少要有一餐吃素,國防部澄清表示,國防部希望各級部隊在不影響戰備演訓的狀況下,能以「舉手之勞」推動節能減碳,也要求各軍醫院營養師為官兵調配部隊伙食,但是從未強迫要求吃素。

(繆宇綸報導)

國防部表示,國防部要求各單位主官在不影響戰備和演訓任務的前提下,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採取推動節能減碳的措施,這些措施包括少開冷氣、隨手關燈拔 插頭、將白熾燈泡更換為省電燈泡、選購有節能標章的商品、多走樓梯、多搭大眾運輸工具、選用油電混合車或電動車、停車就熄火、自備環保餐具購物袋、少用一 次性商品,以及雙面使用紙張等。至於是否鼓勵官兵吃素食,國防部則強調,並沒有強迫每周至少要有一餐吃素,軍事發言人羅紹和說『我們鼓勵官兵要多吃素食少 吃肉,最主要是減少畜牧業跟食品的碳排放量,主要考量在這裡。當然,我們為了讓官兵吃得健康吃得營養,國防部已經要求各軍醫院的營養師要主動協助部隊調配 伙食,達到少油、少鹽、少糖、少味精、少肉燥的目的,讓官兵吃得健康也吃得營養......』

由於有官兵因為個人信仰或生活習慣而吃素,軍方在安排官兵伙食的時候,一直都有特地準備素食,但是從未強制要求一定要吃素,倒是有部分官兵口味較重,因此喜歡吃白飯澆肉燥的滷肉飯,往往造成體重過重和代謝等健康問題,因此才要求官兵伙食能「少肉燥」。

2012/4/21

真人版星際大戰風暴兵 步行橫越澳洲大陸沿岸募款

一位澳洲人穿著星際大戰中的風暴兵裝備橫渡歐洲大陸。(圖/翻攝自網路)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今年是科幻經典電影《星際大戰》(Star Wars)邁入35週年,而星戰迷分布全世界各地,而日前有一位澳洲人,居然穿著星戰中的白色暴風兵(Stormtrooper)盔甲,橫越整個歐洲大陸!

這位名叫雅各法國(Jacob French)的澳洲人,在2010年參加馬拉松活動,居然穿著這套風暴兵的服裝跑步,當時他跑得非常辛苦,卻在比賽的當下萌生了一個想法,就是他想要為 當地的兒童醫院募款健行,起點從澳洲最左邊的佩斯(Perth)走到最右邊的雪梨(Sydney)。

▲圖:雅各穿著風暴兵的全套裝備花了九個月橫渡歐洲大陸。(圖/翻攝自網路)<br />

▲圖:雅各穿著風暴兵的全套裝備花了九個月橫渡歐洲大陸。(圖/翻攝自網路)


雅各他每天走10小時,推著前方小推車帶著補給品,由於他這套風暴兵裝扮吸引許多人注意,其中路過的機車騎士最喜歡他,常常提供他很大的幫助!

▲圖:雅各從澳洲大陸最左邊的佩斯(Perth)走到最右邊的雪梨(Sydney)。(圖/翻攝自網路)<br />

▲圖:雅各從澳洲大陸最左邊的佩斯(Perth)走到最右邊的雪梨(Sydney)。(圖/翻攝自網路)






雅各在馬拉松之後的突發奇想,讓他打造了這付更輕巧的風暴兵盔甲,總共走了9個月才完成了這趟旅程,一共是5000公里,並且走壞了7雙鞋,也讓他成功募得10萬元的醫院捐款。


探/南半球臭氧層破了一個大洞 足足有722個台灣大

記者葉卉軒/台北報導

相信你一定知道南半球天空臭氧層破了一個大洞,但你一定不知道地球臭氧層的大洞已經足足有722個台灣這麼大了!

而臭氧層破洞若持續擴大,影響最直接的就是全球氣候不尋常變遷,未來極高極低的紀錄恐將不斷被打破,雖然我們無法回補臭氧層破洞,但絕對可以從現在開始讓臭氧層破洞停止擴張。

至於我們可以從生活哪些層面身體力行節能減碳,環保「罩」地球?包括像是:節省用紙量、少吃肉多吃菜、騎鐵馬和步行,都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最快方法。

此外,紐約經典保養品牌今年也特別發起「搶救臭氧層722行動」,一口氣邀請到許傑輝、蔣偉文、張心妍、錦榮、部落客史丹利等多位藝人與名人擔任今年世界 地球日的地球護衛隊大使,接力傳遞環保理念聖火,提倡地球永續經營。同時,亞洲天王「Van Ness」吳建豪,更擔任世界地球日活動大使,邀請大家凝聚力量,即刻響應節能減碳,共同「罩」住地球。

而除了大家所熟知的珍惜資源,像是自備環保餐具,愛用環保購物袋外,並最好能多食用當地有機食材,多吃蔬菜少吃肉,吃多少點多少,並騎鐵馬多走路,搭乘公 共運輸,小客車一人不上路,以及隨手拔插頭省電,冷氣暖氣不過量等生活好習慣的養成外,紐約保養品牌公關經理韓星婷提醒,「日間防曬保養」同樣也是在現在 臭氧層破洞,暖化問題日趨嚴重下的另一重要課題。

韓星婷指出,現在紫外線已成為全民公敵,良好的保養防曬習慣,不僅可以保護肌膚,更能有效減緩膚色不均、斑點、老化現象等肌膚現象。而在已經展開的母親節 活動,消費者只要在紐約經典保養品牌全省25個專櫃購買任一支集高效清爽UV防護乳,品牌就將以實際行動推廣「罩顧」地球,捐出一元美金給予荒野保護協 會,做為全額罩地球資金,並運用於台灣綠色環境的保育維護。

太陽磁場反轉 可能為暖化解套

〔編譯林翠儀/綜合報導〕日本國立天文台預測指出,太陽將在5月出現罕有的「四重極結構磁場反轉」現象,300年前全球寒化時,太陽也曾出現相同的磁場結構,科學家認為這或許能為全球暖化解套。

太陽有一個平均11年的活動週期,太陽磁場每11年會反轉一次,大約每22年經過2次磁極反轉,太陽的北極和南極便會回到原本的位置。反轉的主因,一般認為應該與日冕物質噴發(CME)的累積效應及太陽黑子增減有關。

日本國立天文台和理化學研究所,共同以太陽探測衛星「日出」觀察太陽變化後,雖推算出太陽磁場將反轉,不過,這次反轉狀況將有些不一樣。因為這次南 北兩極,只有北極將由S極(負磁場)轉為N極(正磁場),而南極仍將維持為N極,換言之,太陽的南北兩極都成為N極,而太陽的赤道附近,卻會出現兩個S 極,太陽屆時會出現罕有的「四重極結構」。

這種「四重極結構」的磁場反轉,曾在17世紀末到18世紀初發生,當時太陽活動力長期低下,出現導致全球寒化的「蒙德極小期(即太陽黑子稀少)」, 近年,科學家觀察到太陽黑子減少,國立天文台教授常田佐久認為,在這種狀態下,太陽很可能再次進入「蒙德極小期」,300年前地球北半球平均溫度下降了攝 氏0.6度。這或許可以緩解地球面臨的暖化問題。

用心生活愛地球 減少富裕垃圾

愛•惜地球系列報導(1)(中央社記者魏紜鈴台北21日電)環保署長沈世宏說,「我們的地球母親已經在發燒了。」「全球暖化」不再僅是熱門話題,而是大家不得不面對的課題;環境保護工作,不限於節約能源,也包含民眾降低物欲過簡樸新生活,才能有效降低富裕時代產生的垃圾。

每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的此刻,許多機關與民間團體,都會發起綠色行動倡導愛護地球;教育部今年就推廣「每日十項減碳綠行動」,鼓勵民眾每天從「1餐不 吃肉」、「吃飯不留剩菜飯」、「攜帶環保杯、少買瓶裝飲料」、「自備環保購物袋」、「隨手關電腦」、「少看電視1小時」、「冷氣調高1度」、「1餐不用免 洗餐具」、「刷牙用漱口杯」和「搭大眾交通工具上班上學」,落實綠色新生活。

教育部長蔣偉寧說,台灣人口只占全球0.3%,排碳量卻占1%,排碳量占全球人口的3倍量,等於對地球有3倍的減碳責任。

環保署指出,垃圾無論是掩埋或焚化,都有問題:垃圾被大自然「消化」,需經過漫長時間;每人每天輕易製造使用消耗性物品,再丟棄各式各樣垃圾給地球,物品 被使用時間越來越短,製造垃圾速度越來越快,其中還包含不能分解腐化的東西;地球無條件接受人類如此無節制的汙染,還能承載多久?

節約能源、節能減碳對現代人來說,是耳熟能詳的愛護地球做法;但其實,許多人仍有一種似是而非的觀念:以為日常生活物品越便利、淘汰率越高,用過即丟的便利品,是文明表徵,層層繁雜的包裝盒罐,飲食越珍稀精緻,是高級與進步的象徵。

仔細想想,當垃圾車聲響起,有沒有意識到,每天從家中清出的垃圾和廚餘,長期造成地球多少負擔?打開冰箱瞧瞧,有沒有蔬果、罐頭因粗心遺忘,被放到過期? 那些買了不中意、不合穿的衣物,又占去衣櫥多少空間?人類誤以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現代化的便利生活習慣,卻正在無形中破壞地球、消耗資源。

據環保署統計,基於民生富裕與國人飲食習慣改變,國人日常生活產生的垃圾有極高比率是「廚餘」,包括剩飯菜、菜葉、果皮、食物殘渣等,約占一般家庭垃圾量的2至3成。

環保署表示,廚餘因水分和鹽分含量高,不適合焚化處理,若送到掩埋場,仍有可能造成臭味及水汙染問題。

慈濟醫院積極推動「零廚餘」運動,營養師顏慧菁示範說明製作「惜福菜」:豆子打成豆漿後所剩豆渣,有豐富纖維,營養價值高,經調味後可製成美味可樂餅;花 椰菜心經醃製可以做成清爽小菜;賣相較差的水果,相對價格較低,加工變成果凍,天然美味;這些「惜福菜」可以為現代人省荷包,不僅經濟實惠,更是健康無負 擔的環保新飲食。

2012/4/20

崔媽媽:搬家紙箱年耗萬棵樹

(中央社記者魏紜鈴台北20日電)據搬家業經驗統計,一般家庭搬家最多會用60個紙箱,但1棵20歲大樹卻只能製成45個紙箱。崔媽媽基金會今天表示,推估搬家業每年消耗79萬餘紙箱,相當於1萬7600棵樹。

崔媽媽基金會指出,許多人的搬家習慣,在打包物品時總少不了使用大量紙箱、黑色垃圾袋、氣泡紙、報紙和膠帶。但一旦搬遷完畢,這些耗材包裝就直接變成數量可觀的垃圾。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長期推廣「環保搬家」的崔媽媽基金會,今天連同22家搬家業者共同舉行記者會時表示,依搬家業者經驗,1名單身者搬家平均會用到15個紙箱,普通家庭搬家則會使用45個到60個紙箱,但1棵樹齡20歲的樹,卻只能製成45個紙箱。

崔媽媽基金會說明,若以上述紙箱用量為準,再乘以20家搬家業者1年搬家趟數業務累計,「估計搬家業每年消耗79萬餘紙箱,相當於1萬7600棵樹,是近20座有千棵大樹的森林。」

「環保搬家」概念源自日本,意即將環保意識導入搬家過程,透過使用「束帶取代膠帶」、「軍毯取代氣泡紙」、「伸縮防護套包裝大型家電」、「衣物袋取代黑塑膠袋」和「環保物流箱取代紙箱」,以重覆再利用的設備材料,有效降低廢棄物製造和資源消耗。

崔媽媽基金會推薦搬家公司之一丸福搬家專案經理林進福說,實行環保搬家的業者收費與其他搬家業者收費差不多,且也有免費提供物流箱等服務,供客戶打包;其他大型家電,搬家業者則會協助客戶打包。

面對全球暖化日益嚴重,崔媽媽基金會呼籲,民眾搬家時應不忘環境保護,節約能源並做好資源回收,一同創造節能減碳的搬家風氣。

2012/4/19

《吃對食物 減少白髮》想擁有烏溜溜秀髮 多吃蔬果

吃黑芝麻可以讓白髮減少?新竹馬偕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李幼華表示,有研究報告認為,芝麻含有木酚素(Lignan)等抗氧化成分,或可幫助降血壓,但目前沒有直接醫學證據顯示芝麻可以讓頭髮變黑。

除了基因遺傳、老化因素,像甲狀腺疾病、缺乏維生素B12、腦下垂體疾病、貧血等也會造成白頭髮增多。壓力、抽菸使身體更容易出現老化現象,因此就 會讓白頭髮越長越多。尤其是抽菸更會傷害頭髮色澤。李幼華醫師說,抽菸常讓黑色素細胞無法順利分泌黑色素,頭髮便不再烏黑、亮麗。

有些人認為自己白頭髮增多是因為護髮護得不徹底,所以就卯足勁多多護髮。李幼華醫師指出,適度護髮還可以,但護髮次數過於頻繁不但無法讓白頭髮變少,反可能引起接觸性皮膚炎,引起掉髮等其他問題。

蔬菜、水果等含抗氧化營養素成分,因此若想擁有烏黑、亮麗的秀髮,平常最好多吃新鮮蔬菜、水果,營養攝取要均衡,銅、鋅、鐵等礦物質也都可以幫助維持頭髮健康。必要時,可以考慮補充維生素B群、綜合維他命。除了飲食,平常也要規律運動,以紓解壓力。有抽菸者更要戒菸。

醫師提醒,一旦發現大量出現白頭髮,最好到醫院接受進一步檢查,看看是否為疾病引起。千萬不要隨易使用偏方,以免弄巧成拙。

LED新突破 可望成室內照明

(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台北19日電)LED燈效率高、壽命長,但由於色偏,易影響視力,不適合室內照明。中央大學光電系主任孫慶成團隊利用封裝技術,改善LED燈色偏問題,研究成果刊登在國際期刊「光學快遞」。

中央大學理學院長李正中表示,LED有高發光效率、壽命長、污染低等優點,可說是未來發展的趨勢;但因為色彩分布不均,會造成人體視覺不舒服,因此多半用在室外,不利使用在室內照明。

中央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系主任孫慶成表示,室內照明應具備適當亮度、舒適光場,和空間與時間色彩均齊性;但現在LED燈多半有空間色偏問題,空間色偏是指LED燈會產生中間偏藍、周圍偏黃的「黃暈」,嚴重者會在某些角度形成極高色溫的光束,對人體造成不良影響。

孫慶成指出,研究團隊調整LED晶片位置和螢光粉結構,開發領先全球的LED光色封裝技術,能降低LED的空間色偏,更打破目前文獻的最佳世界紀錄,也能讓LED燈的光變成均勻白光,相信可加速LED用在室內照明的時程,目前已申請美、中、台專利。

2012/4/18

李遠哲:過度開發美式生活 5個地球才夠用

時間:2012/4/18 09:48
撰稿‧編輯:曾美惠   新聞引據:工商時報


工商協進會「工商60系列」論壇,17日邀請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以「亟待轉型的人類社會」為題演講。


  人類會從地球上消失嗎?中研院榮譽院長李遠哲17日明白指出,如果環境一直被破壞,人類一直過度開發,使溫室氣體排放不斷增加,並進一步造成氣候產生極端的變遷,人類有一天也會像恐龍一樣會從地球上消失。

  李遠哲還說,除溫室氣體的問題外,物種的消失,也會讓人類從地球上消失,所以,人類要覺醒,要回歸太陽、回到簡單與自然共存的生活,就是用最少的資源、最少的物資,過最好的生活。

  工商協進會17日進行「工商60系列」論壇,李遠哲受邀以「亟待轉型的人類社會」為題進行專題演講時,做了上述表示。

  李遠哲去年11月接掌由全球科學家所組成的「國際科學家理事會」,並將在6月時在聯合國大會上,以科學家身分發表整合全球科學家的「未來10年地球」的環境計畫。

  他說,過去100年來,全球人口達到70億,也發明了很多東西,iPad、iPhone不斷的推陳出新,一直在消耗很多資源,結果產生了很多污染,也使溫室氣體的排放急速增加,進一步造成氣候的極端突變到危險階段,甚至有可能上升到無法存活的地步。

  他也強調,希望人類不要過度開發,不是在反工、反商,而是不能像美國一樣的生活,如果要像美國一樣的生活,要有5個地球才夠用。

  李遠哲呼籲,應以現有的科學技術,以最有效率的方式,改變生活方式,改變過去只追求GDP的成長、追求人均收入成長的方式。他說,人均收入就算達到30萬美元,也不會更幸福。人類應該用最少的資源,最少的物資,過最好的生活,否則,將遭遇到很大的困難。

2012世界現況:重新定義「好生活」才能扭轉不永續

本報2012年4月18日綜合外電報導,莫聞編譯

華府智庫看守世界研究中心(Worldwatch Institute)發表年度環境報告《2012世界現況》指出,世界各國應針對污染課稅,讓全球回復到可以永續經營的方向上。

這是看守世界連續第29年出版世界現況報告。報告中顯示,過去50年來,中上階層的消費水準增加一倍以上,而全世界還有10多億人口渴望加 入此消費族群;然而,地球承擔的資源需求暴增,人類自身與生態系必然同時受害。報告強調,人們必須改快重新定義「好生活」(good life),而且必須加倍努力,才能找回永續的生活。

這份報告名為「邁向永續性繁榮」,呼應6月底在巴西里約召開的Rio+20聯合國永續發展高峰會的主題:綠色經濟與治理體制革新。

看守世界資深研究員Michael Renner表示,近代工業革命鑄造了不永續的經濟成長模式,「不得不說,這樣的經濟模式,對人和地球都行不通了!」他表示,我們所應追求的永續性繁榮應 該是:所有人的基本需求都能有尊嚴地獲得滿足,並可充分的機會追求滿足與幸福的生活;而同時也不危害到現在與未來其他人追求同樣目標的機會。這意味著, 「我們不只是要停止破壞地球,更要積極恢復地球的健康。」

該報告指出,富有國家浪費太多的資源,解決之道是轉移稅賦重心;若針對造成環境污染的產品及服務課稅,其吸引力就會降低,也等於是鼓勵更環保的替代方案。

報告也建議縮短工時以改善生活品質,並建議改善全球的交通基礎建設,特別要加強公共運輸及自行車配套措施,以減少塞車和污染。該報告其它內 容還包括綠色經濟、都市重新設計、限制消費者導向主義、過度發展國家必須「脫成長運動」(degrowth)、通訊技術應用普及化、跨國企業轉型、強調在 地治理、及農業改造等。

※ 參考資料:看守世界新聞稿、德國之聲報導、美國之音報導。

七喜飲料廣告



七喜廣告[史上最爽的7件事]


七喜廣告[蝴蝶效應]


七喜廣告第二部《解救白雪公主》

咆哮私奔諜戰劇!!!----胡戈最新力作



"家安"咆哮第二季:爲什麽你這麽漂亮?

玩美舞孃 Whatever Lola Wants





★獲邀 杜拜國際影展「阿拉伯之夜」開幕片
★榮獲 摩洛哥國際影展 最佳影片
★獲邀 紐約翠貝卡影展 觀摩電影

Mayya Mayya

2012/4/17

Ringa Ringa

2012/4/15

危險年代的求生飲食 The Food Revolution
























內容簡介

餐桌上的大革命,吃的幸福求生術!

  在這本石破天驚、極具說 服力的《危險年代的求生飲食》中,約翰.羅彬斯以大量的研究報告&歷史事件,以及許多震撼人心、讓你哽咽落淚的真實故事,揭露錯誤飲食導致的危機。除了探 討時下流行減肥法的真相,說明基因改造食物、狂牛症以及所吃食物對健康的影響外,羅彬斯更揭穿許多食品業者為隱瞞大眾而捏造的營養神話,和人類在飲食過程 中所造成的悲劇;最後,他提供我們一個振奮人心的健康飲食新選擇,告訴我們如何延年益壽,增加生氣與活力,以及以更多同理心來維繫我們生存的世界。以下是 你不知道或是不願面對的真相:

  .沒有1家保險公司,願意承擔因基因改造食物所導致的損失及悲劇!

  .1個雙層起司華堡的飽和脂肪量,是成人每日建議攝取量上限的130%。

  .日本每天吃肉的女性,罹患乳癌的機率是少吃肉或不吃肉女性的8.5倍。

  .常吃綠色、橘色及黃色蔬菜,可使肺癌發生風險降低20 ~ 60%。

  .攝取大量十字花科蔬菜如綠花椰、甘藍菜等的男性,罹患前列腺癌的風險可降低41%。

  .乳糖不耐症發生在亞洲成人身上的比例是90 ~ 100%。

  .攝取大量乳製品的國家=高比例骨關節病變的國家:1.芬蘭→2.瑞典→3.美國→4.英國。

  .狂牛症的感染媒介即使經過1個小時、360℃的高溫處理後,仍可保留它的感染力。

  .加州中央谷地1,600頭乳牛製造的排泄物,比整個德州人口製造的排泄物還多。

  .每製造1個速食店漢堡所需要的牛肉,會破壞0 ~ 30種植物、100種動物。

   一旦平均氣溫上升6℃,人類將會集體滅亡;只要你吃的動物性蛋白質超過12%,身體就可能遭遇疾病和死亡的威脅……這是一場你我都不能缺席的飲食大革 命!吃對食物,你就不用走進生離死別的想像,感嘆即將到來的英年早逝和久病纏身的痛苦;吃對食物,我們將能守住那令人害怕的每1℃,讓地球變得更健康、更 有未來,為自己爭取更多生存的機會。

  這本書可以救你一命,只要是會吃東西的人都應該要閱讀!

本書特色

  1.本書可以說是《新世紀飲食》的精采完結篇,如果你看過《新世紀飲食》,就絕對不能錯過《危險年代的求生飲食》。

  2.亞馬遜網路書店逾百名讀者五星好評。

  3.暢銷10年的救命經典,影響並推動二十一世紀綠色&有機健康飲食的偉大鉅作!

  4.突破7大飲食迷思,發現健康吃的祕訣;窺看食物製造流程的4大黑暗面,用「心」飲食世界更美好;用食物拯救地球的3大危機,節能、少破壞、不糧荒;揭穿基因改造飲食的4大疑點,天然的食物還是最美好!

作者簡介

約翰.羅彬斯 John Robbins

   出身富豪之家,是全世界最大的「31冰淇淋」企業之子,但他放棄萬貫家財,拒絕接管父親的事業,與妻子在西雅圖附近的小島過了7年回歸自然的簡樸生活。 後來,他發現只是改變飲食習慣,就能對自己的健康以及地球的環境和生命產生深遠的影響,於是針對飲食與健康、環境、饑荒、動物保護等相關議題,寫了數本相 當具代表性且暢銷的書籍,許多國際健康與生態的權威人士都肯定他是本世紀最重要的成就者之一。

  .「拯救地球」(EarthSave)國際組織創始人,提倡環保及健康有關的飲食理念。

  .在世界各地演講逾千場,回響熱烈,皆受到觀眾起立致敬,也曾接受聯合國的邀請開講。

  .1987年全美新聞界最高榮譽的普立茲獎(Pulitzer Prize)提名。

  .1994年獲得「瑞秋.卡森」獎(Rachel Carson Award)。

   其他得獎:史懷哲人道主義獎(Albert Schweitzer Humanitarian Award)、和平修道院良知勇氣獎(Peace Abbey’s Courage of Conscience Award)、綠色美國終生成就獎(Green America 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

名人推薦

營養學界的愛因斯坦、《救命飲食》作者 Colin Campbell
暢銷書《與神對話》作者 Neale Donald Walsch
環保署署長 沈世宏
暢銷書作家 李偉文
統一有機事業公司副總經理 董麗惠
小說家、周一無肉日平台發起人 蘇小歡
強力推薦

媒體介紹

  紮實的研究、清晰的書寫論點……這本書肯定會引發、煽動人們和讀者重新審視自己的食物選擇。──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對於那些想要了解更多有關素食飲食的人,將能從他的書中獲得許多洞見──書中蒐集了很多值得推薦的多樣性的大型營養觀點。──圖書館期刊(Library Journal)

  如果《新世紀飲食》在15年前為我們帶來突破性的觀念,那麼羅彬斯《危險年代的求生飲食》,則是將環保意識和食物的議題帶入二十一世紀。──「公共社區」(Common Ground)專訪

詳細資料

  • 叢書系列:Thinking
  • 規格:平裝 / 368頁 / 17*23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目錄

名家推薦
前言
Chapter1革命!新世紀飲食求生路

Part 1 食物的療癒力量 Food And Healing
Chapter2 挽救心臟大危機
Chapter3 預防可怕癌症
Chapter4 健康找回好身材
Chapter5 植物救命的祕密
Chapter6 戳破牛奶的謊言
Chapter7 食物中毒不上身
Chapter8 不要狂牛,拒絕藥殘留

Part2 餐桌上的生與死Our Food,Our Fellow Creatures
Chapter9傷心養豬場
Chapter10老麥當勞有間工廠
Chapter11菜單上的苦難
Chapter12用心飲食更幸福

Part3低碳吃,瘦腰救地球 Our Food,Our World
Chapter13給自己一個健康好環境
Chapter14從前從前有個地球
Chapter15阻止饑荒的蔓延

Part4基因工程的禍福 Genetic Engineering
Chapter16潘朵拉的食物儲藏室
Chapter17善與惡的末日之戰
Chapter18皇帝的新食物
Chapter19撞牆的生技列車
Chapter20我們的食物,我們的未來

和平飲食 The World Peace Diet


















內容簡介

禽流感、瘦肉精、還是狂牛症?
我們的飲食難道只能這些令人擔心受怕的選項?

  ★曾榮登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暢銷書總榜單日排行冠軍!
  ★曾連續4天名列亞馬遜網路書店暢銷書總榜前100大!
  ★曾長達數週名列亞馬遜網路書店身心健康類前100大!

  全面破解「為何吃素?」的疑惑
  素食者&嚮往素食者必讀的素食聖經

  做一件永不後悔的事,就從「無肉」的飲食習慣與態度做起!

  如果前半生把錢花在動物性食品上,
  那麼下半生將會把錢花在醫生身上!

  吃正確的食物,不傷害無辜的生靈,
  你的身體就會健康、家庭會和樂,
  社會會詳和,世界也會和平!

  這是第一本呈現食物系統「全貌」的書!
  也是一本素食理論的聖經
  本書從文化、飲食、工作、性別......
  等等層面深入探討:人為什麼要吃素?

  我們並非天性掠奪,而是被最有力的方法教養成如此;
  從出生被養育,就吃得像個掠奪者。
  重新取回人類生存權,並且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秘訣,就藏在我們的餐桌上!

   食物是人類與自然界,人類與祖先的文化遺產之間,最親密和顯著的聯結。乍看之下,吾人或許覺得,食物這種小事,怎麼可能決定這麼重要的課題?但仔細觀 察,人們對食物的態度、信仰和習慣,深深影響人類文化的本體,它的影響力及於各層面,在我們的社交、心理及精神,都造成重大後果。

  觀察 人類的身體,嘴巴多麼小、牙齒多麼小,缺乏長而銳利的犬齒,撕扯堅韌的肌肉,也沒有雜食和肉食動物厚重的下顎骨和下顎肌肉。我們也可以注意到,與肉食動物 可以壓碎骨頭、刺入骨髓的堅硬牙齒比較,人類的牙齒是多麼柔軟。我們的牙齒,顯然不是設計來剝肉和嚼骨頭的。像果實和草食動物一樣,我們前面是門牙,兩旁 是臼齒,是用來咬下和磨碎植物性食物用的。我們的身體設計,天生就不是用來吃肉的。

  那吃魚嗎?水的汙染早已超過我們的想像,美國牲畜業每年為每個美國人生產平均一萬磅的糞肥,這些排泄物的磷和氮引起藻華、紅潮和致命的單細胞生物,殺死數不清的魚類並且造成人類游泳者奇怪的疼痛。。所以吃住在地球水中的動物,是在吃更集中許多倍的有毒汙染物。

   乳製品一直是公認營養的重要來源,然而今日的母牛被迫生產比他們在野外生活數量大很多的牛奶。這是透過操縱兩樣東西做到的—食物和荷爾蒙。牛媽媽被迫不 停的懷孕,以便能有奶給人類吃,在野地,她們能存活25年,但在酪農場,她們生產力在4年後開始下降,之後進入屠宰場,成為廉價的漢堡肉,更別提我們為了 喝奶,必須強迫母牛與小牛分離。我們取用奶、蛋的過程,也因需要男人心狠手辣,強調他們與動物、自然、和女性給予生命的過程是分開的,他們凌駕一切之上, 導致父權心態的產生。

  這是第一本呈現食物系統「全貌」的書。這個「全貌」其大部分是被隱藏的。很少媒體公開討論它,主因是大公司和利益團體認為,一般大眾越需要藥物、越食用不健康食品、越不去質疑環境破壞、越遠離天生的同情心、越忘記地球上所有生命的緊密關係,對他們越有利。

   人類正處於日益嚴重的全球危機當中。本書揭露危機背後真正的原因,就是我們文化加諸在我們身上的「食物選擇」。海洋正在耗竭,雨林正遭到破壞,大量的物 種滅絕減少了基因的多元化,氣候的劇變使得兩極冰層融化,經濟正在瓦解,身體、心理和文化的疾病到處蔓延,而我們卻沒有察覺,這所有問題都根源於某一種心 態。這種心態是固定吃肉及奶製品必備的心態:將生命簡化為物體,把生命當成商品──為了自己的利益統治及剝削其他生命。

  但如果我們順從 維繫所有生命的宇宙法則生活,我們可以創造一個和平、自由、富足及歡樂的世界。「世界和平飲食」許多重要的觀念,在傳統的中國文學及哲學中就已經存在。這 是一個慈悲的進化活動,我們都是解決問題的人,不再是問題的一部分,共同為自由、健康的世界建立基礎。

  慈悲的革命正在我們的意識和文化 中醞釀,我們停止吃肉,不光是為了關心自己的健康與經濟,同時也因為我們發自內心關心動物、人類和巨大的生命網上互相關聯的生命,一旦從每日飲食中除去了 暴力,我們就能自然地增加修復紛爭和能力,可以培養創意和歡樂,恢復美麗和溫和,並且做為孩子敏感和慈悲的典範。當我們更深入地觀察食物,我們的孩子會逐 漸復原,工作會重新復活成為祝福的工具,並把喜悅和關懷帶給世界。

  作者威爾.塔托出生於美國許多大思想家的新英格蘭區,這些大思想家包 括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布朗森.奧爾科特(Bronson Alcott)、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而他本人15年來,為了宣揚素食,放棄了柏克萊大學教職,放棄了房子,和妻子兩人,住在一輛拖車?,巡迴全美,只為宣導純素主義。

  本書提供一套普遍的原則給所有具良知的人,不論來自任何宗教背景。這套原則顯示,作為物種,我們能如何進化我們的意識,做出讓我們更自由、更有智慧的選擇。

作者簡介

威爾.塔托

  威爾.塔托是加州柏克萊大學教育博士。

  他是一個專業的鋼琴家、作曲家。過去十五年,他曾在美國各地的改革教會,素食及人類潛能的研討會及特定宗旨的社團中演說及表演。

  威爾出生於美國東部新英格蘭區的書香世家,父親是報界名人,擁有十三家報紙,母親是插畫家,從小在父母的才華及音樂的薰陶下長大,父子常常一起在高山上做合聲練習。博士學位完成,威爾一直在大學教書。六年後,他毅然決然放棄教職,重返遊歷的生活,到世界各地舉辦演講。

  塔托三十五歲在瑞士小鎮演奏鋼琴時,巧遇妻子梅德林,當時她是位年輕的女畫家。兩人相遇時發覺,彼此竟然都同時在十五年前決定吃素。婚後,兩人仍然過著流浪的生活,他們放棄了房子,住在一台叫做「菩提達摩」的拖車上(一台電車),巡迴全美,繼續宣純素主義的理想。

  塔托除了是位藝術家,還是夢想家和革命家,他認為純素主義的革命,是自有人類以來最偉大的革命,因為它是意識的革命,徹底實踐了過去聖人「己所不欲施於人」,「萬物同一體」的教理,它跨越物種的藩籬,將動物王國也納入人類的關心範圍。

  塔托透過「世界和平飲食」仔細的分析了食物的選擇對人類的意識、身心靈、環境、生態、社會、文化、和人際關係所造成的各種深遠影響。他認為我們壓迫其他物種,是今世界上各種問題的真正原因,人類唯有改變飲食,才有未來。

譯者簡介

龍敏君

  中山大學外文系畢業。

  大學畢業後,多數時間在跨國外商公司任職。退休前,曾任臺灣日光燈公司(旭光牌)國外部經理。

蘇白袍

  臺大哲學系畢業。曾任職中國時報。為臺灣週一無肉日聯絡平台發起人。

  另一個常用筆名為「蘇小歡」。

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
.胡雅美 (前主婦聯盟董事長)
.陳健宏 (陽明春天餐飲集團創辦人)
.黃建勳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安寧病房主任)
.靳秀麗 (大愛電視台節目部經理)
.賈森.貝克(善待動物組織 (PETA) 亞洲副總裁)

各界肯定推薦
.田秋堇 立法委員
.李偉文 作家
.李豐 李豐病理中心負責人
.林紘睿 素易網總經理
.林聰明 教育部次長
.林鴻池 立法委員
.徐立功 名導演
.柴松林 《人間福報》總主筆
.許瑞云 哈佛大學醫學院醫師
.黃獻祥 前北縣烹飪公會理事長
.葉匡時 交通部次長
.鄭金寶 臺大醫院營養部主任
.楊榮森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學會理事長、臺大醫學院骨科教授
.蘇富家(塘塘) 粗食創作推廣
.藍正龍 知名演員
.燕子 教育電台「教育百分百」製作人

  做一件永不後悔的事,就從「週一無肉日」改變飲食習慣態度做起,如此更能體會萬物生命共同體的意義,喚醒我們人類當尊重自己在自然界中的角色,並播下富足、愛和自由的種子,而後我們對和平的禱告才有果效。──胡雅美(前主婦聯盟董事長)

  吃正確的食物,不要傷害無辜的生靈,然後你的身體就會健康、家庭會和樂、社會會祥和、世界也會和平。「世界和平」,不是靠聯合國在會議桌上談的協議,而是看你自己在餐桌上吃的「飲食」。 ──黃建勳(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安寧病房主任)

  我相信,最終純素主義,將是對人類、對萬物、對地球的一個「解答」,想知道這個「答案」,我們都必須……從完完全全的「實踐」和「行動」中獲得「答案」。──陳健宏(陽明春天餐飲集團創辦人)

  本書把大家心裡想掩藏的事拿到桌上,徹底地檢視和討論,作者提醒大家,是人們該拿出勇氣面對這件事的時候了。 ──靳秀麗(大愛電視台節目部經理)

詳細資料

  • 規格:平裝 / 400頁 / 17*23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目錄

前 言
我們的飲食:打開「了解」的祕密鑰匙 / 連接的練習 / 進化的呼喚

第一章 食物的力量
食物的象徵意義 / 神聖的饗宴 / 食物,生命,和死亡 / 食物的來源:動物或植物 / 否認的文化 / 殘酷的傳承 / 凋零的智慧 / 我-你,和我-它的關係 / 我們都是謎 / 愛就是了解

第二章 文化的根
畜牧文化 / 畢達哥拉斯定理 / 純素主義革命

第三章 智慧的本質
有關你吃誰的禁忌 / 智慧:溝通的能力 / 摧毀智慧和目的 / 智慧、目的、和雞 / 智慧的物種屬性 / 種什麼,就得什麼

第四章 承襲食物的選擇
我們的傳承:幼時的教導 / 離家的重要性 / 社會壓力 / 思考口味 / 防禦堡壘

第五章 身體的智慧
禮物 / 動物食品的成分 / 造成問題的脂肪 / 毒素 / 肉品-藥品集團 / 安慰劑的效果 / 身體是我們的朋友

第六章 海中生物的捕殺和養殖
有毒的廢棄物,有毒的肉 / 養殖魚類 / 漂浮的死亡船

第七章 控制女性
酪農場的噩夢 / 逼迫母牛生產 / 牛奶中的毒素 / 到地獄的四條路 / 小鬍子面具 / 蛋:對女性更多的控制 / 聯絡的網 / 甦醒的索菲亞 /

第八章 食物的象徵意義
吃下振動力 / 天使看世界 / 面具和恐懼 / 培養同情心

第九章 科學和宗教的簡化論
畜牧文化之子 / 科學和奴役 / 宗教的簡化論 / 罪惡的迷思

第十章 工作的困境
做骯髒的工作 / 工作的命根 / 工作成為喜悅,工作成為負擔 / 使工作復活

第十一章 從毀滅中獲利
養殖工業化 / 耗損泥土、水、和石油 / 畜牧業的毒素 / 治癒地球和經濟 / 逃避責任的後果

第十二章 答覆反對的意見
培養反對的意見 / 輕視動物的道德觀 / 人類掠食的迷思 / 科學的藉口 / 宗教的藉口 / 其他的反對意見

第十三章 淨化或毀滅
兩個造成限制的觀點 / 暴力的循環 / 陰影 / 目的和手段 / 直覺的課題 / 直覺和同情心的傳統 / 三摩地和齋戒的例子 / 黃教是答案嗎? / 純素飲食的課題 / 對男孩錯誤的感情教育 / 後理性意識的誕生

第十四章 轉變之旅
旅程的珍珠網 / 靈感的種子 / 挑戰營的有機酪農場 / 了解的種子 / 離家 / 種子社區 / 松廣寺 / 社區的力量

第十五章 實現革命
親筆書信 / 受害者、掠奪者、和旁觀者 / 我們與動物的關係 / 離開和回歸健全的心智 / 進一步的研究與對談 / 特權和奴役 / 吃動物最後的時日 / 地球上的生命電影 / 駝鹿的訊息 / 從廢棄的排他思想到世界一家

前言
食物暗藏解碼

  本書試著說明人類文化的來龍去脈,並展現較富能量的世界觀。我們必須體會「食物選擇」所造成的深遠影響,以及它所傳達、反映的社會概念,才能了解這種世界觀。

  乍看之下或許會覺得食物這種小事怎能決定如此重要的課題?但仔細觀察,人們對食物的態度、信仰和習慣,深深影響人類文化的本體,它的影響力及於各個層面,在我們的社交、心理及精神,都造成重大後果。

  食物是人類與自然界、人類與祖先的文化遺產之間,最親密和顯著的聯結。我們將動、植物吃入體內,從最原點開始,我們便不知不覺地參與了文化的價值與規範。

   從孩童時代,透過食物關係,我們即不斷暴露在最繁複的團體禮儀中;我們進入「食」所衍生出來的信仰體系,吸收了其間的文化價值及看不見的成見。這些價值 和成見陪伴我們長大。成人以後,我們發現,自己被各種壓力,被一大串自己創造的、令人沮喪的問題所困擾。這時,當然很渴望了解這種困擾的根源所在—為什麼 無法平靜和諧地在地球上活著呢?

  我們深入觀察,便可發覺作祟之因並非藏在暗處,它每天都從盤子望著我們,它一直最明顯,卻都沒被發現。

  哪一種飲食最健康且長壽?這個話題目前廣受各界熱烈討論,但不是本書的議題。本書探討的是「食物選擇」其背後的心態,以及食物選擇在文化和靈性上,所造成的深遠差異。

  為了把人類放在這個星球食物鏈的最上層,以致於我們的文化有史以來都維持一種特定的世界觀—而這種世界觀要求它的所有成員,減損與生俱來的感情和知覺。

   若想了解壓迫、剝削與心靈破碎背後真正原因,須了解這種使我們感知減損、麻木不仁的過程。當我們練習為靈性健康和社會和諧而進食時,我們便是在練習必要 的聯結認知,而這些聯結認知,通常是無法在過去的飲食習慣中感知到的。但這樣的聯結認知,正也是我們意識進化、實現和平與自由所不可或缺的前提。

   目前我們處於文化深層的轉型階段,之前支持我們文化的舊神話正在瓦解。我們開始體認到它的核心信念是過時的,若我們繼續走下去,不只會破壞地球精密複雜 的生態系統,同時也會帶來自身的毀滅。一個正向、合作、自由、和平、「生命同一體」的新神話正掙扎著,企圖破繭而生,替代以競爭、分離、戰爭、獨占、以 「強權即公理」為基礎的舊神話。

  而食物,就是這個轉型的關鍵所在,因為「飲食」是人類文化複製及傳播它的價值體系的首要方式。新神話是否能順利誕生,我們的靈性和意識是否能更進化,端看我們能否轉變我們的世界觀以及飲食習慣而定。

◎練習聯結認知

   人類文化的困境,在於一大堆棘手的問題困擾著我們,例如經年累月的戰爭、恐怖主義、種族屠殺、饑荒、疾病傳染、環境惡化、物種滅絕、動物虐待、消費主 義、毒癮、人際疏離、壓力、種族歧視、壓迫婦女、虐待兒童、法人剝削、物質主義、貧窮、不公、社會不安寧等等,這一切其實都根源於一個重要原因,但我們想 解決社會、環境以及個人問題,卻不追查問題的原因。我們應該建立一個了解與認知的網路,幫助我們看清食物選擇與心態、文化、信仰、個人健康、生態系統、人 我關係品質等等的關聯。

  我相信,只有當我們願意且能夠去聯結認知到我們吃了什麼,食物是怎麼到盤子裡來,怎麼影響我們購買、烹調和食用方式,我們才能進一步去想怎樣在地球上,生活得更智慧、更和諧。

  如果我們未把飲食與我們的文化困境聯結在一起,那麼人類勢必無法再生存於地球。拒絕做這種聯結,會使我們和他人陷入極大的痛苦,卻還不了解為什麼。

◎進化的呼喚

  我的人生,前面二十二年吃了大量的典型動物性飲食,之後我花費將近三十年時間研究,動物性飲食和人類的壓力、困境兩者間奇特的關聯性,結果我發現我們在餐盤上掀起的暴力,總是絲毫不爽地回應到我們身上。

  虐待動物,以動物為食,是我們共同的罪惡感。

   以動物為食,是我們困境的根源,但因罪惡感,人們想盡各種方法避免面對它。這是一個很明確的盲點,這個「點」是在人類和平與自由的拼圖上,最重要但卻被 欠缺的一塊。我們文化上繼承虐待動物、以動物為食,但我們極不願意掀開這面「脫罪」的窗簾,這種「不願意」受到社會的支持,而且愈來愈頑強。

  我們的行為,總是反映我們的理解;而我們的行為,也決定了我們所能達到的理解程度。

  今日我們聽到的呼喚聲,是堅持進化。這是一首大歌裡的一部分,這首歌我們大家都有分,它存在於我們的細胞裡,存在於生養我們的宇宙本質裡。這是一首最終療傷止痛,歡樂慶祝的歌,因為我們全體,人類和非人類都一樣,都是這個美麗仁慈的宇宙的作品。

   新神話的歌,它渴望藉由我們而得到新生,它要求我們心靈充滿愛心與生氣,它要求我們能夠聽到、辨識老舊的飲食偏好所造成的痛苦。我們受到召喚,讓我們與 生俱來的慈悲與仁慈能閃耀出光輝,勇敢地面對行為殘酷的舊教化。當我們依照我們的物種、種族、階級和性別,給予差異性的特權時,我們大家都受傷了;因為任 何人受傷,我們都會受傷。痛苦絕對是完全互相關聯的,因為我們本來就互相關聯。社會創造出來的差異特權,只會使我們背離真理,忽略我們相互依存的關係。

   這本書,是為不同宗教背景以及無宗教信仰的讀者所寫的。就像聖經的黃金律,它說明的道理,是世界上各種宗教派別都在宣揚的事,各種宗教背景及各行各業的 人,在直覺上也都能接受。只要我們有一顆謙虛開放的心,和願意練習聯結認知的意願,就可以領會這些原理,並了解到它們並沒有和宗教深層教義或靈性渴望有所 衝突。

  必須進化和覺醒的歌已經響起。想要了解這首歌的深層意義,我們必須去發掘那些被隱藏、長年受到忽略的關聯及關係。

  這是一趟必要的旅程,發現之旅正向我們招手。

@@@@@@@@@@@@@@@@@@@@@@@@@@@@@@@@@@@@@@@@@@@@@

中時電子報

人生進行事-拖車英雄塔托的和平飲食

  • 2012-04-15 01:32
  • 新聞速報
  • 【蘇小歡/文.圖片提供】

 威爾.塔托所著《和平飲食》一書,分從營養、健康、環境、文化、歷史、社會、生理、心理、倫理(隱含「道義」的意思)和靈性諸面向,分章完整論述素食的合理性,可以把它看成是素食主義的百科全書。

 《和平飲食》乃台灣「全球週一無肉日聯絡平台」跨海到韓國向聯合國氣候變遷小組主席帕丘里博士遊行致敬時,同行的韓國朋友在素食餐廳隨 手買一本送我們的。我個人很喜歡作者威爾.塔托(Will Tuttle)這位仁兄,「原來人間真的有英雄」,他最寶貴的品質成就在「實踐」兩字。他是一位「拖車英雄」,兩夫妻在拖車住了17年;該車雖由一部汽車 頭拖動,但本身不動時,基本配備大半由車頂的太陽能板供電。

 出身美國文化大城

 塔托是世家子弟。美國兩次國內的 所謂革命,都以他的家鄉麻州康柯爾Concord為根據地。第一次,就是開國的獨立運動,美國人在康柯爾鎮的老北橋開戰,發動了對英國殖民公司不公平對待 的抗爭。第二次,是美國思想的大革命。獨立百年後美國的大文豪:愛默森、梭羅、簡寧、霍桑、布朗森.奧科特(Bronson Alcott)父女……都住康柯爾。還有惠特曼,也常造訪此地。

 塔托身高190公分,常不忘自己是美國國父和勇於追求自由、真理的清教徒的後代。十三歲時,循美國菁英世家傳統,塔托被送去某個夏令營,夏令營結業前的重頭戲,是要求十三歲的小孩,當面槍殺一隻大公牛。

 練習對世界不設防

 住康柯爾的那些哲人,影響塔托一輩子。這些人很多是素食者。特別是愛默森和梭羅和奧科特父女。梭羅流傳全世界的著作「湖濱散記」,那個湖,名叫「華登湖」。塔托小時候學游泳、玩水的地方,正就是華登湖。

 塔托受到槍殺牛過程的影響,開始反省人類到底哪裡出了問題。二十一歲時,他和弟弟兩人,啟程在全美國流浪,邊走邊丟棄身上的東西,包括急 用金、各地友人連絡電話、行李……甚至自己的重度眼鏡。他練習對這個世界不設防;他發現,你不對世界設防,其實世界就不會傷害你。

 經過這趟心靈之旅,他體悟到人類正站在一個很好的端點,也是很重要的端點,是該發起一場人類最美麗的革命的時候了──飲食革命──人應仁慈對待動物。

 正巧,康柯爾鎮Concord ,這個英文字,就是和平、和諧的意思。塔托由衷祝福,這是一場不用戰爭、衝突的和平革命。

 實踐純素飲食革命

 塔托後來在柏克萊拿到博士學位,並任教於加州一家大學。他體認到素食革命的迫切性後,終而放棄了珍貴的教授職位,放棄了學校加薪留他的邀請,放棄了舒適的房子、車子,單槍匹馬,駕著拖車,在全美甚至全世界舉辦演講、研討會、工作坊、研習營。他同時是職業水準的音樂家,每場演講,通常都先下場演奏鋼琴,奏完才開始演講。這不禁令我們想起,幾十年前讀到的台灣詩人余光中每場演講,也是先來一段鋼琴,德布西的「月光」……塔托的太太是瑞士人,目前擔任先生的助手,拖車是他倆生活場所,也是辦公總部,在此他們每天和全世界用網路連絡。

 塔托花了五年寫成《和平飲食》,當時在亞馬遜書店銷售排名是第八仟名,接著他又花了五年巡迴演講、辦活動,讓這本書,以五年時間,爬到了 亞馬遜書店銷售的第一名。談這本書的翻譯版權,初時並不順利,其後他一聽將來的譯者是台灣週一無肉日的發起人,立刻同意簽字。我們原不相識,但因譯書關 係,雖未見過面,但已是朋友。

 (《和平飲食》近日由原水文化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