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 更新日期:"2009/12/04 18:24" 賴宥霖
【台灣醒報記者賴宥霖報導】未來如同「莫拉克」颱風那般帶來龐大雨量的颱風,在台灣產生的機會將會大增!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中心主任劉紹臣,分析過去四十五年,全球氣溫變化及台灣降雨強度,發現全球溫度每升高一度,台灣前 10%的強降雨便會增加140%,意味著隨著全球溫度升高,颱風給台灣帶來的雨量將會大增!劉紹臣呼籲,政府對於防洪的標準應該重新計算,甚至全盤重新規劃。
劉紹臣在「前瞻哥本哈根氣候會議」演講中,分析從1961年到2005年中,全球氣溫與台灣雨量之間的相對關係。這四十五年來,最高溫的一年與最低溫的一年,全球年均溫只相差0.7度,但是前10%的降雨量卻增加了一倍,另一方面,毛毛雨卻大幅度減少。
這種大雨增加,小雨減少的情況,造成水旱災情況更為嚴重。「小雨是土壤保持濕潤的機制,如果都是大雨,水反而容易流失。」劉紹臣說,因為小雨減少,豪大雨增加,因此未來水災與乾旱的落差會越趨明顯。例如今年台灣南部的旱災,就是小雨長期以來減少,所產生的結果。
「氣溫每增加一度,空氣中水蒸氣的含量會增加7%,但是降雨量增加卻不止7%。」劉紹臣引述全球知名氣象學者Trenberth在2003年的論文,空氣中增加的水分到了對流層,便會變成水、冰,這時會放出大量的熱量,使得對流更加強烈,「因此大型對流雨增加的強度,將大於7%。」
劉紹臣將這幾年來的觀察,套入模式計算,發現全球溫度每增加一度,台灣前10%強降雨增加140%,毛毛雨減少70%。「台灣的毛毛雨五十年前,一年平均有70天,現在全島平均只剩35天,可以想見變化多大。」
不只台灣,全世界都是如此。劉紹臣說,在中國華南地區,全球均溫每增加一度,前10%強降雨便增加60%,小雨也明顯減少,因此最近華南地區水災頻仍;在全球範圍內,全球均溫每增加一度,強降雨則是增加90%。
劉紹臣因此呼籲,除了節能減碳外,政府應該加強防洪、防旱措施,甚至全盤國土規劃。「過去的防洪強度,跟未來的降雨強度相比,顯然不太夠。」但將會花費很多經費,劉紹臣說,他問過相關人士,以台北市為例,如果要重新設計台北市防洪措施,預算至少要以兆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