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8

中研院學者劉紹臣:全球暖化 颱風強降雨會更強

更新日期:2009/10/08 19:35

莫拉克和芭瑪兩個颱風,一口氣刷新多個雨量站的歷史紀錄,也在歷年「時雨量」前二十名排名榜上,一口氣擠進了16個席次。對此,中研院「環境變遷中心主任」劉紹臣指出,過去45年以來,台灣前10%的「強降雨」增加了一倍!而「強降雨」,幾乎都是由颱風造成;而台灣出現的劇烈降水,和「全球暖化」有明顯的關連性。只要地球溫度持續上升,颱風所帶來的劇烈降水,恐怕只會越來越嚴重!  (彭群弼報導)

劉紹臣表示:過去十五年以來,全球各地都發現,極端降雨現象的頻率越來越多,簡單的說,不是出現豪大雨, 就是降雨量變得非常少,也就是「強降雨」雨「弱降雨」的頻率增加,導致的天然災害也就越來越多。根據九月初環境變遷中心發表的研究顯示,台灣地區一年當 中,依照雨量多寡統計降雨日數,排行在前10%:也就是強降雨的天數,過去45年以來,增加了有一倍(100%)之多,至於雨量最少的10%:所謂的弱降 雨,卻在同一時間,從每年有七十天減少了50%。進一步分析強降雨出現最劇烈的年份,剛好也與全球溫度出現極端值,例如1998年,2004年等溫度最高 的年份一致,顯示台灣地區的強降雨,剛好也是全球溫度上升到極端值的同一年。

去年及今年的三個颱風,頻頻打破主要降雨區雨量站的歷史紀錄, 今年的兩個颱風更囊括台灣地區日雨量前20名的16個席次。劉紹臣分析指出,台灣地區一年平均有4.2個颱風,寡佔了40%的台灣地區的年降雨量,而出現 在降雨量前10%的降雨天數,進一步分析所出現的時間,幾乎都是颱風季,換言之,強降雨增加一倍的同時,也意味著颱風雨量的強度,有相同程度的增強,所 以,觀察降雨統計,可以反映出颱風雨,有越來越多的趨勢。

劉紹臣進一步分析,由於地球暖化的速度加快,台灣地區的強降雨,又跟地球溫度的變 化有明顯的關連,例如,地球最冷的兩年,台灣地區觀測到的強降雨,剛好就是最少的兩年。因此,推算「強降雨」如果要「翻一番」:比目前在增加一倍所需要的 時間,恐怕就不是45年,而是指需要20~25年,這也意味著:颱風的劇烈降水,恐怕只會「越來越劇烈」,雨量排行榜繼續被快速更新,也會成為常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