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8/22 18:19摘譯自2008年8月19日ENS美國,華盛頓報導;施�
非營利組織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NRDC)在8月18日向華盛頓聯邦法庭提告,要求美國聯邦政府公佈新殺蟲劑對蜜蜂影響的相關研究。這些關於農藥「可尼丁」(clothianidin)的研究,是由美國環保署針對製造商拜耳公司所做的調查報告。拜耳公司在2003年由美國聯邦政府機構獲准製造可尼丁。
然 而NRDC的蜜蜂研究專家和律師相信,美國環保署經過調查後,已有證據顯示殺蟲劑和「蜜蜂群衰竭失調症」(colony collapse disorder,CCD)──蜜蜂群相繼失蹤與死亡──的謎團有關,但是他們卻沒有將此訊息公諸於世。這項消息的重要性不容忽略,因為蜜蜂群傳粉攸關美 國約九成作物,總值150億美金的商業利益,包括蘋果、桃、梨、南瓜、筍瓜、小黃瓜、櫻桃、胡椒、黃豆、杏仁、腰果和向日葵等,都需要蜜蜂的授粉來生長果 實。
雖然NRDC提出《資訊公開法》,要求美國環保署釋出殺蟲劑對蜜蜂之毒性的相關研究紀錄,但至今該署仍未有任何回覆,使委員會不得已採 取法律途徑。NRDC律師柯藍吉羅(Aaron Colangelo)表示:「近來發現那些核准使用的殺蟲劑和大量相繼死亡的蜂群大有關聯,這成為科學緝兇的重點。美國環保署在核准新殺蟲劑前,有責評估 對蜜蜂造成傷害的風險,但他們卻拒絕告訴大眾這些相關資訊。法令限制殺蟲劑將是解決惡化危機的核心,既然決策需要這些相關資訊,為何不將它們透明化呢?」
罪魁禍首的嫌疑犯之一是可尼丁,一種新型的新菸鹼類(neonicotinoids)殺蟲劑,這類殺蟲劑會影響昆蟲的中樞神經系統。目前與賓州州立大學合 作的昆蟲學家弗瑞茲(Maryann Frazier)根據一篇研究新菸鹼類殺蟲劑與蜜蜂的論文表示:「關於新菸鹼類殺蟲劑對於蜜蜂影響的各方資料存有矛盾。事實上這類型殺蟲劑裡的不同化學物 質對蜜蜂的毒性也不同,但是美國環保署只認定益達胺(imidacloprid)和可尼丁這兩種的毒性。」
她指出環保署在可尼丁藥物資訊裡是這麼說的:「蜜蜂群暴露在此藥品中有慢性中毒的危險,其他無特定目標的傳粉者也可能經由花蜜和花粉沾染可尼丁而中毒。而使蜜蜂暴露於慢性中毒的影響中,更包括了對幼蟲與蜂后生殖能力等致命性程度不等的效應。」
弗瑞茲補註,曾出現結合使用某種殺蟲劑和殺菌劑的計畫,但是北科羅萊納州立大學的實驗研究發現,有些新菸鹼類殺蟲劑和某些殺菌劑合成後的綜合藥效,對蜜蜂的毒性增加1000倍以上。
自2006 年蜜蜂群衰竭失調症問題浮現後,至今美國已有三分之一的蜜蜂被認定為因此症死亡或失蹤。根據2008年5月美國蜜蜂養殖觀察會(Apiary Inspectors of America)公佈的研究調查,2007年9月至2008年3月之間蜂場共損失36%的蜜蜂,往年這段期間損失量是31%。
接著在2008年5月德國也下令禁止使用拜耳公司販售的「斗篷牌」(Poncho)殺蟲劑,因其含有可尼丁,但未獲准即上市。雖然拜耳公司聲稱這只是極少數的審核作業疏失,但事實上德國早已禁止所有包括可尼丁的新菸鹼類殺蟲劑。
此外,拜耳公司生產的另一種新菸鹼類殺蟲劑「益達胺」,最近也因法國和美國南達科塔州爆發蜜蜂群衰竭失調症而成為眾矢之的。南達科塔州的農民控告拜耳公司造成作物損失,而法國政府也明令禁止使用此藥於向日葵種子的耕作。科學家至今仍致力於蜜蜂群失調症的詳細原因,不過他們認為這肯定和殺蟲劑大有關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