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9

減碳與信仰疏食旅客已占一成 華航將供陽明春天米其林蔬食餐

 ▲華航12/1起提供米其林陽明春天餐廳疏食。(圖/記者張佩芬攝)

▲華航12/1起提供米其林陽明春天餐廳疏食。(圖/記者張佩芬攝)

記者張佩芬/台北報導

全球各國國境鬆綁,在減碳與宗教信仰因素下,中華航空在2019年疏食旅客已經達到一成,公司在後疫情時代,選擇經營素食16年,獲得米其林認證的陽明春天餐廳蔬食餐,提供台灣出發全艙等旅客素食選擇。

華航「空中旅人純淨疏食」將自12月1日起上線,豪華商務艙與商務艙以春天盛合沙拉揭開序幕,包含特製水果莎莎山藥細麵、黑豆胡麻秋葵、松子味噌黃瓜及橙蜜香石蓮花等繽紛前菜;主菜打破以往中式素食料理烹思.松露炊飯搭配法式芥子醬新魚排,淺嚐入口回味窮,湯品則是精選十多種珍貴中藥材熬煮而成的首烏養生湯。

豪華經濟艙以水果莎莎松子味噌黃瓜與橙蜜香葵前菜·搭配經濟四種隨機主菜如紅醬植物肉貝殼麵、白醬植物排藜麥飯、咖哩杏鮑菇燴飯及燒植物肉黃飯。

有別於以往的東方素食餐點,台灣地區出發的全等旅客皆能品嚐純淨蔬食米其林綠星料理,豪華商務/商務、豪華經濟艙旅客可藉由網路獨享餐或中式素食(VOML)預訂;經濟艙旅客則透過特別餐中式素食(VOML)預訂。

華航為全球航空產業 ESG標持續以永續、環保、在地的精神致力於企業永續發展·同步引領全球航空業蔬食趨勢·推行機上低碳飲食文化,追求零剩食的目標。

華航機上提供多元化的餐飲服務,除全新上線的「空中旅人純淨蔬食」(中式素食-VOM)外,尚有西方素食、印度素食、水果餐、嬰兒餐等多達20多種特別餐點供選擇。

原文網址: 減碳與信仰疏食旅客已占一成 華航將供陽明春天米其林蔬食餐 | ETtoday財經雲 | ETtoday新聞雲 https://finance.ettoday.net/news/2391375#ixzz7m6oBFmrI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2022/11/7

新研究:北極海2035無夏冰 鯊魚不愛人肉

記者 王德愷 報導

最後更新時間:2022/11/08 10:39
 
海洋中有太多未知,但氣候暖化可能讓我們在還不瞭解海洋前,就先毀了它。如果地球持續保持現今暖化速度,到了2035年夏天,北極海的海面將看不到冰!印度洋上的島國馬爾地夫,珊瑚礁也將完全白化,海平面淹沒國土。科學家們加緊腳步探勘海洋,希望從現有樣本與數據中找解方,至少儘量保護海洋生態。但美國有一項關於鯊魚的研究可讓人跌破眼鏡:鯊魚其實不愛吃人肉,對人類是忍耐又迴避;但牠們卻很喜歡接近城市附近的海灘,只為圖個不勞而獲。
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新研究:北極海2035無夏冰 鯊魚不愛人肉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身為北極理事會(The Arctic Council)的候選觀察員,土耳其科學家們在今年7月開始22天、超過3700公里的北極航程,蒐集動植物樣本、監測海洋汙染物。像這樣不結冰的北極航道可能會越來越多,若地球以目前的速度暖化,2035年夏天,北極洋面將看不到冰塊。

 

土耳其科學家 奧茲特克:「大家都知道了,北極的暖化速度,是世界其他地方的兩到三倍。」


人類的貿易、航運、補獵等活動,到底對北極生態系有何影響,也是土耳其科考隊的觀測重點。不過在美國,研究鯊魚的學者用超高頻聲波追蹤鯊魚洄游,發現牠們的與眾不同。


邁阿密大學鯊魚研究保育計畫主任 哈默施拉格:「狼和熊這種大型陸上食肉動物,會避開大城市周圍。但我們發現鯊魚才不是這樣,事實上我們發現鯊魚花相當多時間,靠近我們所謂的城市海灘。」


儘管如此,原因卻不是愛吃人肉,鯊魚接近城市海岸,只為漁船或釣客丟棄的漁獲。若你在鯊魚活動海域戴著閃亮亮的珠寶或手錶等,下水游泳,也可能被鯊魚誤判為小魚身上的反光,遭到攻擊;或者,你真的惹毛了鯊魚。

邁阿密大學鯊魚研究保育計畫主任 哈默施拉格:「鯊魚真的不想咬人,事實上牠是忍耐人類、要迴避人類。我們甚至看到一些空拍機鏡頭下,邁阿密海灘上的人們完全沒察覺,有鯊魚在他們身邊游泳!這實在是個瘋狂的奇觀,但也表示人類不是鯊魚的菜。」

但有時就是「不想努力了」,鯊魚仍可能接近船或人,等著分食漁獲;此時鯊魚也在冒險,漁夫可能補獵牠們、人類造成的汙染毒害牠們。在馬爾地夫這個千島國家、蜜月天堂,海面上人們歡樂度假,水面下卻正發生各種汙染與珊瑚礁白化。

保護海洋NGO Nekton馬爾地夫計畫主任科學家  伍德爾:「(在馬爾地夫)我們現在面臨更頻繁的暴風雨、海平面上升、海洋熱浪,這些都造成珊瑚礁白化,有時甚至破壞人類居住地區。」

印度洋上的馬爾地夫平均高度只有海拔1.5公尺,1998年因為海洋熱浪使水溫升高攝氏4至6度,不可逆的珊瑚暖化與死亡就此開始,也不斷發生。這裡超過七成人口靠海維生,或是捕魚、或從事觀光旅遊業。

馬爾地夫海洋生態學家 阿米爾:「幾乎所有這個國家的收入都依靠這些珊瑚礁。如果它們沒了,我們怎麼辦?我所做的每件事都與它有關。」

家鄉的海洋是阿米爾人生中無法割捨的一部分,她加入一個保護海洋非營利組織的研究計畫,9月初開始一個月的深海探索。一艘特別打造的研究船可以深潛,主要研究馬爾地夫海面下30公尺到1公里的海床生態系。因為馬爾地夫海域淺水區的上千種生物,已經岌岌可危,未來期望至少深海區域要保護好。

保護海洋NGO Nekton執行長 史帝茲:「馬爾地夫人對氣候變遷與造成生物多樣性危機,責任最少,但卻在第一線面對危險。從很多方面來看,他們像是煤礦裡的金絲雀。」

煤礦裡的金絲雀為礦工偵測毒氣,國土海拔只有1.5公尺的馬爾地夫,也將是氣候變遷海平面上升的最早一批犧牲者。無奈做研究的資源與破壞環境的因素,都是來自富裕國家,阿米爾苦笑著說得很委婉。

馬爾地夫海洋生態學家 阿米爾:「資本主義怎樣都還是佔上風,像是攔不住的火車。」

只希望更多人能把保護海洋這件事放在心裡,至少讓地球毀壞的速度,慢一點。

 

https://news.tvbs.com.tw/focus/1955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