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26

死海古卷 The Dead Sea Scrolls: A New Translation

 

 作者: 麥可·懷斯, 小馬丁·阿貝格, 艾德華·庫克  
原文作者: Michael Wise, Martin Abegg Jr., Edward Cook
譯者: 一中心翻譯團隊
出版社:一中心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1/05/04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5557041
叢書系列:探索生命
規格:精裝 / 752頁 / 17 x 23 x 2.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內容簡介
  重現失落經典·完整新譯本

  完整解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考古發現。
  詳述古卷研究始末、古卷作者的身分與社群生活、文獻歷史背景,
  重建最古老的希伯來聖經抄本,
  另包括了《以諾書》、《禧年書》、《巨人之書》、
  天使教義、族長預言等大量未曾見過的經外篇章。
  =====================================

  本書由三位知名的死海古卷學者,將古老的昆蘭古卷原始樣貌帶到了世人眼前, 為死海古卷的研究樹立了重要的里程碑。

  古卷年代最早可追溯西元前三世紀,以耶穌誕生的年代更早。古卷碎片涵蓋了幾乎所有的《舊約聖經》抄本,不僅比已知最古老的希伯來聖經抄本還要早上一千年,而且與後世的傳抄本相似度極高。除此之外,還包括許多過去未曾見過的篇章:

  聖經人物故事,如以諾、亞伯拉罕和挪亞。
  大量《以諾書》和《禧年書》相關文獻。
  十幾篇未出現於聖經中,據說為摩西所著的文章。
  記載史前巨人的《巨人之書》,以及關於天使的古老教義。
  署名為大衛王及征服聖地領袖約書亞的詩篇。
  以西結、耶利米、但以理等人的經外預言。
  族長約瑟、猶大、利未、拿弗他利及摩西之父暗蘭等人的最後話語。

  本書作者解譯了幾乎所有可判讀的死海古卷殘片,並為每一段文獻提供了精闢扼要的評註,賦予古卷片段真實的歷史定位。書中「緒論」說明了死海古卷研究過去至今的世代演進,為爭議內容提出深刻的見解,另提供「死海古卷時間軸」方便讀者參照。本書堪稱近年來最全面的死海古卷讀本。

好評推薦

  「本修訂版是為一般讀者所作最完整、最有幫助的新譯本。」——艾曼紐.托夫(Emanuel Tov),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死海古卷出版計畫」主編。

  「一部重要著作。」——《出版者周刊》(Publishers Weekly)

  「本書無論是對學者或一般讀者都極具價值。」——凱倫.阿姆斯壯(Karen Armstrong),《神的歷史》(A History of God)作者

  「死海古卷不再是學者的專利了。本書正是每個人都能理解的古卷作品。閱讀這些文獻吧,這些文獻深埋在洞穴裡,歷經時間滄桑存活下來,在兩千年後對我們發聲。它們將存活得比它的作者更長久,也將比它的讀者更長久。」——約翰.克羅森(John Dominic Crossan),帝博大學(De Paul University)榮譽教授


 
 
作者介紹

麥可.懷斯(Michael Wise)

  美國明尼蘇達州聖保羅西北學院(Northwestern College)的駐校學者與教授,為當今最重要的死海古卷解譯者與學者之一,曾登上《時代》雜誌、《紐約時報》、《芝加哥論壇報》等。

小馬丁.阿貝格(Martin Abegg Jr.)

  西三一大學(Trinity Western University)「死海古卷學院」(Dead Sea Scrolls Institute)的共同主持人與聖經研究碩士學程指導教授

艾德華.庫克(Edward Cook)

  古希伯來文與亞蘭文專家,居住於美國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
 
目錄
作者簡介
好評推薦
序    
修訂版序
    
第一部 前言    
死海古卷時間軸    
如何閱讀死海古卷    
如何閱讀本書
    
第二部 文獻    
1. 大馬士革文獻(CD)    
2. 哈巴谷書註釋    
3. 彌迦書註釋    
4. 族長的傳說    
5. 摩西的話    
6. 祕密之書    
7. 猶太教會規章    
8. 以色列末世規章    
9. 祭司為末世祝福    
10. 如火之舌與讚美祈禱    
11. 戰卷    
12. 感恩頌歌(感恩卷)    
13. 節慶祝禱    
14. 一個關於出埃及的故事    
15. 猶大的最後遺言    
16. 寶藏清單(銅卷)    
17. 詩篇次經    
18. 〈創世記〉和〈出埃及記〉的重述    
19. 法規條例    
20. 撒母耳故事論述    
21. 〈以賽亞書〉註釋    
22. 〈何西阿書〉註釋    
23. 〈那鴻書〉註釋    
24. 〈詩篇〉註釋    
25. 末世:選經註釋    
26. 彌賽亞證據文獻集    
27. 聖經之撫慰篇章註釋    
28. 末世:經文選集釋義    
29. 錫安悼歌    
30. 世界各代    
31. 選經註釋    
32. 教派史    
33. 邪惡婦人的詭計    
34. 讚美智慧    
35. 星相密碼    
以諾文獻緒論    
36. 以諾書    
37. 巨人之書    
38. 以諾天文學    
39. 利未的話    
40. 拿弗他利遺言    
41. 正義之時    
42. 禧年書    
43. 〈創世記〉與〈出埃及記〉改寫    
44. 以色列與聖地    
45. 以諾與守望者    
47. 治癒那波尼德王    
48. 但以理的異象    
49. 但以理的第二個異象    
50. 上帝之子的異象    
51. 國王的行事
52. 摩西律法註釋    
53. 〈創世記〉註釋    
54. 〈瑪拉基書〉註釋    
55. 教派律法之部分內容    
56. 漏症的淨化儀式律法    
57. 入會規則    
58. 紅母牛犢的灰燼    
59. 經期淨化儀式律法    
60. 群體劃分律法    
61. 節慶日淨化儀式    
62. 漏液與拾取遺落莊稼之律法    
63. 彌賽亞之戰    
64. 祝福與詛咒之禮拜儀式    
65. 智者致「黎明之子」    
66. 結實累累之樹的比喻    
67. 創世之默想    
68. 犯錯之人    
昆蘭曆法文獻導讀
69. 月相變化    
70. 占卜文獻(論雷學)    
71. 天象之曆    
72. 共時曆    
73. 祭司侍奉職:安息日起始    
74. 歷史片段散記    
75. 祭司侍奉職:安息日、各月分與節日──第一年    
76. 祭司侍奉職:安息日、各月分與節日慶典──第四年    
77. 季節變換之祭司侍奉法則    
78. 安息日的祭司輪職    
79. 逾越節的祭司侍奉職    
80. 新年當日的祭司侍奉職    
81. 祭儀曆法    
82. 以色列的假先知    
83. 聖殿僕人名單    
84. 摩西律法註解版    
85. 摩西律法次經    
86. 長子繼承,大衛的彌賽亞    
87. 關於洪水的布道    
88. 以色列各部族故事    
89. 論出埃及與征戰    
90. 真先知的驗證    
91. 摩西密傳    
92. 約書亞密傳    
93. 君王詩集    
94. 以利亞密傳    
95. 耶利米密傳    
96. 以西結密傳    
97. 造物主上帝    
98. 請求饒恕的禱詞    
99. 年度安息日與節慶    
100. 教派宣言    
101. 安息日獻祭之歌    
102. 禮拜儀式    
103. 一則未知預言    
104. 洗禮儀式    
105. 萬物本貌之祕    
106. 智慧教導文獻    
107. 〈創世記〉與〈出埃及記〉註釋    
108. 〈箴言〉選集    
109. 感恩文集    
110. 讚美神恩
111. 創世第四日之默想    
112. 感恩的讚美詩    
113. 聖人之咒    
114. 讚美約拿單王    
115. 零散敘事    
116. 遺失之密傳碎片    
117. 遺失之敘事碎片    
118. 以色列歷史默想    
119. 族長的生活
120. 天使長米迦勒與西底家王    
121. 綜合手稿    
122. 兩條道路    
123. 紀律處分紀錄    
124. 請求拯救的禱文    
125. 感恩祭儀    
126. 每日祈禱文    
127. 天光之語    
128. 防邪靈的智者之歌    
129. 救贖與復活
130. 約書亞的故事    
131. 智者的祝福    
132. 天使長米迦勒的話
133. 受揀選者的誕生    
134. 雅各的異象
135. 猶大密傳    
136. 約瑟的最後遺言    
137. 哥轄的最後遺言    
138. 暗蘭的異象    
139. 戶珥與米利暗    
140. 帕提瑞薩與巴格斯洛的故事    
141. 亞蘭文碎片    
142. 四棵樹的異象    
143. 新耶路撒冷的異象    
144. 關於馬加比人的文獻?    
145. 聖經年代學    
146. 驅魔儀式    
147. 亞蘭星相學    
148. 波斯時期的亞蘭文文獻    
149. 祭司的異象    
150. 教派規則    
151. 大衛詩篇次經    
152. 〈約伯書〉的亞蘭文譯本    
153. 驅魔之歌    
154. 麥基洗德的來臨    
155. 聖殿古卷

參考書目   
 
序    

  在完成這部作品的那一刻,我們就深切地體認到我們這幾名作者只不過是龐大學術團隊中的一分子,因此我們要感謝的人不僅是彼此,更要感謝研究過「死海古卷」的每一個人。身為新一代研究者的我們深知自己肩負重任,承載著大家對這些古代文獻有更深刻認識的期許。但是第一代研究者的貢獻更是功不可沒。當讀者開始閱讀此書之後,便會對第一代死海古卷研究學者的姓名如數家珍,但是我們還是想在本書最開頭便列出他們的姓名,畢竟他們才是一切研究的源頭,他們就是:J.T.米利克(J. T. Milik)、約翰.斯特拉格奈爾(John Strugnell)、約翰.阿列佐(John Allegro)以及安德烈.杜龐撒默(Andre Dupont-Sommer)。

  我們也要感謝引領我們進入「死海古卷」研究領域的師長,是他們帶領我們見證了這個錯綜複雜與極度刺激的領域,他們是:芝加哥大學的諾曼.高爾伯 (Norman Golb)、希伯來大學(Hebrew University)的艾曼紐.托夫(Emanuel Tove)、希伯來協和學院(Hebrew Union College)的班·西恩.瓦克德(Ben Zion Wacholder)、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史丹尼斯拉夫.塞格特(Stanislav Segert),以及福樂神學院(Fuller Theological Seminary)已故的威廉.雷瑟(William S. Lasor)。本書的每一頁都可以看見他們所帶來的影響和樹立的典範。

  對我們的家人,我們也要表達最深的歉意與感謝。我們時常將工作放在第一位,感謝他們一直以來的體諒與寬容。他們做的許多具體貢獻我們都看在眼裡。好比回答極具挑戰性的問題(「那又代表什麼呢?」- 謝謝,珍妮!),以及閱讀我們寫作中的章節(謝謝,凱西!),這些都讓我們的作品得到了更豐厚的能量。

  對於舊金山哈潑出版社的編輯馬克.奇姆斯基(Mark Chimsky),我們由衷感謝他一路以來的守護與支持,並精心編修每一頁內容。感謝設計編輯羅夫.富樂 (Ralph Fowler)以及製作編輯米尼.庫許(Mimi Kusch),感謝你們總是超標完成超乎預期的成品。

  本書完工的那一天,正好是死海古卷發現的五十週年前夕。對於年代久遠的死海古卷研究界來說,五十年剛好是一個重要的時間點:是從活力充沛的年輕人轉變為擔負重責大任之領導者的轉捩點。然而在死海古卷的學術研究史中,五十年的時間連將整批原稿公諸於世都不夠,更遑論要對整批原稿做出確切的詮釋。這本書所代表的是死海古卷研究的開端,而不是結束。書中的許多結論會經過時光的焠煉並通過考驗,成為下一代年輕學生的基石。而書中有一些結論可能在日後會有所修正、被推翻並遺忘,當然,我們希望這樣的內容不會太多。死海古卷這個研究領域還很新也就是因為這樣,才充滿著令人腎上腺素飆升的刺激挑戰。這便是我們出版這本書的動力。

修訂版序

  世代是一種相對的概念。在聖經中,一代是四十年。二十一世紀的美國,大多數人會認為一代是二十年左右。而對於死海古卷的研究來說,一代是十年,其生命週期是如此快速,從年少到年老,從嶄新到過時僅僅只有短短十年的時間。此次的譯文修訂便是經過了一個完整世代後的作品,我們想將這十年間的變遷反映在我們的修訂版中。

  出版第一版時,我們的準備期間是一九九四年至一九九五年,而自此之後,最明顯的變化可以用一個詞來概括:正式發表。現在,死海古卷的所有內容都已經出現了「官方」學術版。而我們在一九九五年出版本書的第一版時,《猶大沙漠的發現》(Discoveries in the Judaean Desert) 第十冊才剛剛出現。時至今日,《猶大沙漠的發現》經過長久的孕育歷程,已經出版到第三十九冊,只剩下最後一部尚未面世(編註:第四十冊,也是最後一冊,已於二○○九年出版。這套書由哈佛大學出版,為全面性的死海古卷研究資料)。因此我們經由最簡單的算術,得到兩個結論:第一個結論:任何對聖經和聖經世界、對耶穌和《新約聖經》、對基督教和猶太教有興趣的人,都要感謝眾多學者長久以來的努力,讓那些大部頭的經文得見天日,尤其是從一九九○年早期就擔任該計畫主編的艾曼紐.托夫。而我們這些作者,更有必要對他致上最誠摯的感謝,在此特地對他說聲:感謝您。

  第二個結論:由最簡單的算術,或更精確地說是減法,讓我們了解到在準備第一版時,我們根本沒有足夠的官方版本可以使用。我們僅能用手邊可以取得的材料將就使用。我們用了非正式的版本與古卷照片,這裡一點那裡一點地勉強拼湊,尤其是由馬丁.阿貝格和班.西恩.瓦克德所編輯的《未發表之死海古卷預印版》(A Preliminary Edition of the Unpublished Dead Sea Scrolls)。當時並沒有這麼多正式版經文與工具供我們使用。過去十年間,大量正式版經文的發表便是促使我們出版修訂版的契機。
 
  在修訂這一版的內容時,我們依然延續了算術的主題,更準確來說,這一次我們使用了加法。我們加入了許多篇新的經文,一方面是因為有許多評論家建議我們應該多加入一些經文,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出版商慷慨應允了我們增加經文的要求。這些新增的經文中,有許多在我們的德文版中就以不同的形式出現過,而有一些則是頭一次出現。加入這些經文的初衷與出版第一版時的想法其實如出一轍,就是在能力可及的範圍內,達到最大的完整性。在決定是否加入某些經文時,最關鍵的考量因素當然是讀者的喜好。並非每一篇殘缺經文中的細小碎片內容都會出現在書中,但只要是我們和編輯認為讀者應該會有興趣閱讀,或是想知道有這樣的內容存在的,便會收錄至這一版中。

  基本上我們修訂了每一篇文獻譯文與文獻前的簡介,而且修改的幅度極大。這些修訂包括了死海古卷研究領域中一整個世代的研究成果,以及我們的見解。其中有一些經文被抽出來,重新組合成好幾篇不同的作品。還有一些經文看似是獨立作品,但實際上應該整合在一起。在這種情況下,除了我們自己的判斷,自然也參考了許多其他學者的研究成果及結論。這進一步擴充的參考書目,清楚說明了我們所背負的知識債有多麼重。另外,第一版出版後,有許多讀者建議我們加上更容易翻找經文內容的頁眉文獻標題,我們在這一版中也採納了讀者的建議。

  因此,與第一版相較,這是完全不同的版本,我們也希望對讀者來說會是更完善的版本。然而,儘管我們使盡全力,無疑還是會有疏漏或錯誤。因此我們誠摯地請求讀者,若是發現了書中的任何瑕疵,請不吝賜教,讓我們在日後的版本中可以借助您的寶貴意見,精益求精。
 
麥可·懷斯
小馬丁·阿貝格
艾德華·庫克
二○○五年三月三十一日
 

寬恕的一年:《奇蹟課程》學員每日練習.耶穌釋義版 A Year of Forgiveness: A Course in Miracles Lessons with Commentary from Jesus

 

 作者: 蒂娜.司帕爾汀  
原文作者: Tina Louise Spalding
譯者: 魏佳芳
出版社:一中心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0/12/09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5557027
叢書系列:探索生命
規格:平裝 / 624頁 / 15 x 23 x 2.8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內容簡介
21世紀影響最大的經典智慧之書《奇蹟課程》
全新耶穌評注版,透過365日的學員練習,活出奇蹟的生命。
 
  本書為《奇蹟課程》的伴讀本,收錄2019年耶穌透過蒂娜‧司帕爾汀所傳導的《奇蹟課程》每日一課評註。
 
  經由這一年的練習,以及年復一年的練習,最終我們將能走過恐懼的陰影,不再執著於過去種種或妄測未來的發展,而是真正活在當下。我們將以更高的振動頻率活出生命的喜悅,在這趟漫長旅途過後回到上主的懷抱,回到我們的家中。
 
  【寬恕,便是調整自己與真理和愛一致】
 
  ★ 寬恕乃是愛的前一步,你必須先寬恕,才能以有愛的方式回應他人對愛的呼求。事實上,呼求愛正是所有罪過或惡劣行徑的目的。那是在呼求愛,而不是呼求更多的分裂。
 
  ★ 寬恕的力量能帶來一切。許多人經常問:人生的目的是什麼?「寬恕你尚未寬恕的一切」就是你的人生目的。一旦從愛、仁慈及理解之地(寬恕)出發,就會獲得並體驗到你此生想體驗的一切。
 
  【我們擁有完美的導向系統,可以藉由它回到真正的家】
 
  ★ 朝著愛邁進時,你會有擁有正向的情緒,知道自己走在正確的路上;當你批判他人、質疑現狀、認為這世界不應如此,會感覺到一種仇恨、恐懼、羞恥或內疚的振動頻率,這表示導向系統在說:「你做了錯誤的決定。」這種回饋不是一種懲罰,而是要引起你的注意,因為導向系統不是針對世界,而是針對你與世界的關係。
 
  【你會獲得自己送出去的禮物】
 
  ★ 你懷有愛,給出愛,這份愛不會被拿走,而是受到強化。同時,因為你們都是一體的,所以你給予兄弟姊妹的任何東西都是給你自己的。
 
  ★ 當你將罪咎感投射到他人身上,會以為自己擺脫了它;但事實上,你放大了它,會因此感受到更多罪咎。因此,請給出你想保有的東西,分享你想擁有更多的東西,你會發現自己的人生不可思議地擴展開來了。
 
  【救恩來自你內,而非來自世界】
 
  ★ 你內擁有打開覺醒之門的鑰匙。唯有放下對批判與分裂的執著,才能找到回家的路。這條路在你心內,而不是在「外面」。請以愛做為救恩。請勿在世界中尋找救恩,不論是在他人身上、在更多金錢上,或是在更完美的身材上尋找。
 
  ★ 你的救恩已植入DNA中,即個人身心靈的特定結構中。你已經獲得你所需的一切以達到平安之地。這一切都會透過你的導向系統反映給你。
 
  【世界是由你所創造的;你相信什麼,便會經歷什麼】
 
  ★ 如果你在投入這個世界時懷著憤世嫉俗的態度,同時相信死亡是真實的,你的眼睛就會讓你看到那樣的世界。反之,如果你投入這個世界時將焦點放在奇蹟上,奇蹟就會是你帶給自己的體驗。你是感知者,你決定自己要經歷及看到什麼。你確實是創造出自己眼界的人,你造出肉眼所見的一切。
 
  魏佳芳老師近年除了致力翻譯靈性書籍之外,更無私地分享相關訊息,幫助許多人逐步學習,建立正見、體悟生命真義,令人敬佩。最近完成蒂娜‧司帕爾汀傳訊《寬恕的一年》的翻譯,為華人奇蹟學員又增添一份極佳的輔助教材。初學《奇蹟課程》者,按照〈學員練習手冊〉操練時,若輔以此書美妙及鼓舞人心的評註,會有甚多助益。此書對資深奇蹟學員亦極具參考價值,可加深許多觀念的理解與體會。奇蹟學員只要持續深入學習,必會對內在導向系統有更深刻的體認,而強化與聖靈的連結,並在面對各種情境時,皆能做出正確的選擇。如此,便為世人的共同福祉,善盡了自己應盡的那份責任。──快樂的學徒 何興亞 
 
學徒推薦
 
  何興亞博士、吳佳靜(恬野書創辦人)
 
作者介紹
 
蒂娜‧司帕爾汀(Tina Louise Spalding)
 
  一九五八年生於英國,一九七六年隨家人移民加拿大。從小在一個經常拜訪靈媒的家庭長大,對無形世界不陌生。經歷過兩次失敗的婚姻,對現代生活感到失望。四十二歲那年,搬到加拿大西海岸一個島上,從事藝術創作並開始專注學習《奇蹟課程》的教誨與練習,嘗試自我療癒。
 
  經十年的內在轉化後,二○一二年的夏至午後,蒂娜午休之際,一股巨大的能量席捲全身,將她帶至一種狂喜、極樂及意識轉變的狀態,持續將近一個月。這種感覺驅使她參加一個自動書寫的工作坊,在那裡首次結識阿南達:一群來自無形界的導師,為了幫助人類覺醒來到這個星球。從此,蒂娜便以完全出神的通靈方式為阿南達發言,為尋求連結聖靈的人提供教導及個人諮詢。
 
  二○一三年的夏天,蒂娜開始與耶穌相通,並接受耶穌指派給她的工作:書寫他的自傳。有關耶穌公開教導的提供平臺,請查詢她的網站 ChannelingJesus.com。

譯者簡介
 
魏佳芳
 
  臺灣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廣告組學士,自紐西蘭梅西大學商學系取得研究生文憑。自年少即探索人生真諦,受儒釋道等傳統宗教薰陶多年,深植「萬殊歸一本」之信念,後經《奇蹟課程》指引碰觸到心靈這一個終極源頭,因而豁然開朗。現旅居紐西蘭。譯有一中心出版《終結業力》、《愛的地圖》、《與神交歡》、《向原力覺醒》、《耶穌:我的自傳》,以及《飛越死亡的夢境》、《仁慈──療癒的力量》等書。目前致力於分享耶穌和阿南達的教誨。
 
  聯繫方式:clarewei57@gmail.com
 
目錄
簡介
序言
導言
每日練習1-365課
結語

 

導言
 
耶穌透過蒂娜‧司帕爾汀傳訊
 
  你確實是有福之人,我是你所知的耶穌。這是屬於你的一年。這是你選擇學習《奇蹟課程》的一年。那會是怎麼樣的一年呢?這是你根據真相來行動的一年,真相就是:你確實不喜歡你的心靈所製造的一切。你確實不太喜歡一直生活在這裡。這是此時地球上的人類共同的特徵。
 
  《奇蹟課程》首先透過一名傳訊人在特定時期傳下,這本書則是為了這個時代而傳下的。這些課程練習在你們地球上已流傳五十多年,期間出現許多奇蹟教師及學習團體以自我教育,之後又解散了。有些已辭世的人運用他們從這部課程學到的訊息和知識,解除扭曲的心靈所導致的痛苦;這正是這部課程的目的。
 
  我是你所知的耶穌。你心中可能有點懷疑這是否真實。我無法做點什麼來證明我是你所知的耶穌,但希望你了解:學習這份資料時,你會看到自己心中充滿仇恨、缺乏愛心的信念和觀念;這些觀念有很多是他人出於「為你好」的心態,不經意輸入你心中的。你會開始看出,痛苦是一種選擇。到最後,不論你相信我是誰,都無關緊要。那是無關緊要的。
 
  我希望你了解的是:你無須受苦。你不需要活在痛苦、苦惱和疾病中,也無須經歷最終的死亡。死亡是你信以為真的一種虛幻狀態,因為你接受了太多有關死亡的社會教育,比如以謀殺為題材的電影,以戰爭為題材的電影。你們的社會崇拜死亡。
 
  你可能會說:「不,這個社會並沒有崇拜死亡,我們試圖拯救人們。」但是,看一看你們政府的作為、你們教養子女的一些方式、這個星球上的一些工作環境,以及發生在這個美麗地球上嚴重的環境惡化及破壞情形,你就會知道,「現代社會」這棵樹上結出的果實無益健康,它不具健康的思想體系。
 
  在接下來的三百六十五天裡,就是要引導你跳出現代社會不健康、缺乏愛心、鼓吹戰爭的思想體系,邁向愛與真寬恕的思想體系。每一天,你都會學到如何鍛鍊自己的心靈,學到你心中有什麼觀念對你、對這個星球及你的家人是無益的。犧牲與受苦的觀念不是本書的教導內容,請勿帶著傳統基督教信念來接受這項心靈鍛鍊。這項鍛鍊是為了自由,為了自我的展現,也是為了真愛,即一位弟兄或姊妹對另一位弟兄或姊妹所懷抱的真正靈性之愛。你的救恩有賴於練習這些課程。
 
  (對傳訊人說:)親愛的傳訊人,感謝你參與這項工作,你本身就是一名優良的教師。
 
  我會鼓勵傳訊人在接下來的三百六十五天裡,每天與你一起練習這些課程。她先前的經驗為她帶來了一些觀念,因此知道這對她來說會是怎樣的一趟旅程。她這一生將致力於幫助你達到她所完成的內心與心靈的轉化,同時她也會學習自己的功課。
 
  我是你所知的耶穌。我們很快再敘。


星光體:阿乙莎帶你解鎖DNA,淨化精微體,還原人神一體的生命實相

 

 作者: 譚瑞琪(Rachel)  
出版社:方智  
出版日期:2021/04/01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1755861
叢書系列:新時代系列
規格:平裝 / 416頁 / 14.8 x 20.8 x 2.0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內容簡介
臺灣書市第一本!
探索人類除肉身存在之外的另一層意識——「星光體」的奧祕!

  開啟星光體意識層,與自己的源頭意識校準,
  你會收到來自宇宙源源不斷的支持,
  讓你在即將啟程的新地球之路上,不虞匱乏!

  揭開帷幕之外的星光體意識,
  為地球揚升再造人神合一的新人類!

  你或許聽說過人不只有一個身體,其中一個就是星光體,
  也或許聽說過星光體出遊這種奧妙的意識活動。
  究竟,什麼是星光體?它有何作用?對我們的生命有何影響?
  我們又為什麼要在這個階段學習進入自己的星光體?
  該如何恢復星光層的意識溝通能力?
  意識覺醒的人要如何與高我合作,學習操作自己的星光體,
  與自身源頭意識校準,進而幫助新地球加速誕生?
  這種種疑問,宇宙共同意識源頭阿乙莎將在本書中為你解答。

  這是一趟意識穿越帷幕之外、還原真我自性的靈魂真實歷程。
  阿乙莎帶領作者Rachel還原人神本為一體的宇宙實相,
  為創造地球新人類提供一條明晰的道路指引。
  你將會發現,邁向新地球、與眾神合一的鑰匙,就在你身上。

  ∣本書菁華內容∣
  ◎進入星光體的步驟
  ◎星光體的智能系統
  ◎與高我連結共振的音頻和咒語
  ◎淨化平衡全身精微體的量子光波療癒法
  ◎對應身體十二系統的咒音
  ◎幫助全身能量系統與星光體順利接軌的練習
  ◎讓星光體校準宇宙之心的方法
  ◎契入光之殿堂的方法
  ◎用內在之眼解鎖情緒密碼
  ◎回歸真我的步驟

  ★隨書附阿乙莎傳遞的美囋〈無條件的愛〉〈回到光之殿堂〉QR Code!

  .〈無條件的愛〉:平日常唸誦此咒,可以將周邊環境調頻成與你的身體場域共存共融的狀態,無法與你融合的能量會自動散去。唸誦後可以感受到心輪擴展,且整個身體場域的振動頻率明顯提升。

  .〈回到光之殿堂〉:這首美囋可以幫助分散的意識回歸中軸,並能撫平創傷和填補傷痛造成的心輪破洞。反覆唱誦這首歌,每唱一次都能感覺自己的意識回到心輪深處,感受到內在光之殿堂的寧靜。

名人推薦

  ★劉若瑀(優人神鼓創辦人)、白曛綾(交通大學環工所榮譽退休教授)、張啟仁(長庚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特聘教授)、彭芷雯(一心學院創辦人、心靈作家)、李麥克(克里昂讀書會帶領人) 感動推薦
 

作者介紹
譚瑞琪(Rachel)

  1967年出生,臺灣桃園人。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財金管理系碩士畢。

  從小到大家庭和樂安康,沒有後顧之憂地拿到碩士學位。回國後,順利進入職場工作,在臺灣的汽車業及電信業締造了輝煌的商場經歷。

  雖然擁有順遂的生活和工作,但是,生命不管你是跌入谷底或正玩得起勁,仍然會拉你走回此生早已安排好的路。

  第一次與內在聲音相遇是在同事的婚宴上,以主管身分在臺上致詞的她看著臺下的眾親友,突然間,內在出現一個聲音:「這些人認識的你,不是真的你!」

  被這突如其來的聲音震懾住的她,沒多久就走上了尋找生命意義的路,想要弄清楚:「如果那些人認識的我不是真的我,那麼,我是誰?」

  在探索自己的阿卡西紀錄的過程中,收到宇宙共同意識源頭阿乙莎要她傳給世人一起分享的智慧與教導,她忠實地記錄下來。這是阿乙莎給地球人類的直接而完整的傳訊內容。

  著有《阿乙莎靈訊》《創造新我‧新地球》《愛的復甦計畫》《星光體》等書。

  .歡迎上粉絲頁「阿乙莎」分享自己閱讀後的心得:www.facebook.com/anitya.com.tw
  ‧阿乙莎體驗工作坊:www.anitya.com.tw
 
目錄
〈推薦序〉放下疑惑,不再迷惘  劉若瑀
〈推薦序〉地球意識與人類意識的共振覺醒  白曛綾
〈推薦序〉讓這本書擴展你對「身心靈」的認知  張啟仁
〈推薦序〉新人類工作手冊  彭芷雯
〈推薦序〉讓我們在彼此的星光體裡相遇  李麥克
〈作者序〉與高我攜手合作,邁向新世界

第一章 進入帷幕的另一端
登上銀河母艦
在母艦上遇見另一個自己
何謂星光體?
由意識晶體組成的銀河母艦
你是一整個星際家族在地球的代表
星光體屏幕——心智圖
與高我合一是回到本源必經之路
你自性的光是你靈魂的導航系統
放下你對自己和未知世界的批判

第二章 星光體的智能系統
幫助細胞意識擴展的DNA解鎖咒語
星光體是每個靈魂都有的連結宇宙智能系統
高我會協助打開星光體DNA屏障
展開星光體的球形空間
你就是宇宙之心
靈魂晶體是星光體反射出來的鏡像
星光體是宇宙訊息交換中心
星光體的自動導航機制
音頻是你在星光體中與高我共振的語言
契入星光體的重要提醒
你與高我在星光體層是一體的

第三章 水晶圖書館
靈魂共同意識資料庫——水晶圖書館
水晶圖書館和阿卡西紀錄的差異
認出自己的天賦特質
你的靈性源頭有更高的目的

第四章 靈魂探源之旅
阿乙莎給的神祕任務
開啟新地球光之門的連結
靈魂探源的目的
遇見紅寶石的神奇經歷
連結靈性父母的愛,再次擴展與高我合一的身體場域
與高我合一的咒語使用法
未來地球人要活出的樣貌

第五章 靈魂的實相
星光體是你靈魂的實相
與高我合一時身體和感官會出現的現象
合一是在地球維度的身體場域中完成
你必須信任自己的內在導師
辨識高我訊息的品質
與高我合一的體驗

第六章 打開DNA屏障
星光體屏幕定位
星光體中不存在時間
星光體是永恆宇宙中的自己投影出來的全息網格
與高我合一才能打開自己與更高次元的DNA閘口
使用音頻與高我意識校準

第七章 身體精微系統的淨化與調整
導入光波,淨化全身的精微體
對應身體十二系統的咒音
光波導入加速身體與星光體意識的融合
應用不同咒音結構引導能量
唸誦身體系統咒音,觀察精微體的變化
對應身體各器官的咒音

第八章 星光體校準宇宙之心
身體系統在星光體中的相對位置
星光體系統維護工作
中軸校準的方法
檢查星光體的四方基柱是否擴展出適當寬度
平衡光的系統,檢視光的變化

第九章 契入靈魂光之殿堂
契入光之殿堂的方法
在光之殿堂中身體的變化
光之殿堂中的四大元素

第十章 我是臨在(以火之眼,承接覺知)
打開內在之眼

第十一章 情緒的重要性(以水之流,感知天地)
業力之路vs.創造之路
情緒創造意識流動
不同情緒在星光體中的流動路徑
情緒是幫助人類意識擴展的重要媒介
業力:尚未流動完全的情緒種子
水晶礦石記錄了人類歷史累積的情緒振動
用內在之眼解開情緒密碼
黑暗是光的動力來源
重建你和金錢的關係

第十二章 校準新地球,讓星光體充飽能量
新冠肺炎是上帝的粒子?
新地球能量校準
地球揚升到銀河系的目的
完成新地球校準的先決條件
新地球揚升行動迫切需要人類協助

第十三章 星際協作平臺
打開意識通往星際的閘口
與高我視角同步的溝通法
黑暗是為新的平衡找出口的必要過程
人類可以協助解鎖高我的黑暗印記
開啟星際協作平臺

第十四章 回歸真我
開啟真我之門

第十五章 人神合一(以土之基,融合萬有)
為自己和地球創造一個新的你
世界即將改變,新地球秩序就要誕生
回到最初始的你,和宇宙意識共舞
連結未來自己的光之橋
與眾神合一

〈附錄〉與阿乙莎的Q&A 


〈前言〉與高我攜手合作,邁向新世界

當人類能夠提升意識,從更高次元的觀點來看今日的地球,就會了解宇宙是一個相互支援的協作網絡。雖然每個星球都有自己的問題待解決和改善,但在自身能力所及的範圍內,即使跨越不同次元,遠在數萬光年之外的存有都可以經由意識交流,或透過光和振動頻率來協助其他星球。這也是神創造一切萬有、生生不息的基礎:透過彰顯無條件的愛,從付出當中獲得通行更高次元的獎勵。

地球人雖身處較低次元,仍受到宇宙高次元存有的支持與保護。透過意識交流,在光的世界裡,可以得到源源不絕的愛和所需的資源。與此同時,你們也終將憶起自己的源頭,知道自己是來自宇宙的勇士,為了地球的揚升,願意挺進這個不斷遺忘、輪迴,充滿仇恨和恐懼的物質世界。

最終,無論成功與否,你們仍會回到光的世界,告訴在宇宙更高次元的夥伴,你們是如何經歷地球上的一切,又是如何突破困難,為其他即將到來的夥伴造橋鋪路。現在,去連結自身的宇宙源頭,他們是你在地球上的堅強支援部隊,來自宇宙無窮盡的光和能量晶柵,只要你提出需求,宇宙都將無條件地支援你的請求。

當你們將身上封鎖已久的靈性意識打開時,地球人類終將恢復星光層的意識溝通能力,可以運用自己的更高意識,創造出新我。

前面這幾段話是阿乙莎在二○一九年八月四日傳來的訊息,節錄自《創造新我.新地球》一書。這段訊息只是個開場白,說實在的,當時的我仍無法理解,究竟星光層的意識溝通是什麼樣的狀態?又該如何到達?

直到寫完第三本書《愛的復甦計畫》,我才被阿乙莎引領走入這一段超越身體和物質界的星光體旅程,也才從這裡發現,原來我們身上都有著高次元的分身,正在地球帷幕之外的那頭等待我們甦醒。經由自己在帷幕之外的分身指引,我們就能打開早已準備好且開放給人類無條件取用的智慧和真理。

星光體是存在人類肉身之外的另一層意識,透過星光體,我們可以覺知到自己本身存在著另一個更恢弘版本的生命實相,那是超越人類目前的物質局限,更微觀也更宏觀的量子宇宙視野。當人類得以進入星光體層的意識溝通,生命從此不再因無名的恐懼而受到制約,在舊地球時代孤獨、苦澀、艱難的生命滋味,將被無條件的愛、喜悅與慈悲取代。

 

這本書對我來說是一個資訊量超載的下載過程。若是你尚未讀過《阿乙莎靈訊》,建議你先回去閱讀這第一本書,以免有種茫茫然的感覺,這本書的前情提要,就在《阿乙莎靈訊》的後半部「宇宙」篇。從第一本書《阿乙莎靈訊》、第二本《創造新我.新地球》、第三本《愛的復甦計畫》,一直到現在,阿乙莎每一次的傳訊都是進入內在宇宙的路徑指引。所以,若能按照這些書提供的練習循序漸進地實際演練,一定可以到達與高我合一的境界,而這本書就是完成之前的練習後,登入我們的內在宇宙,與存在高次元的自己合一的路徑指引。本書描述的過程,是否同樣可以為你打開與高我合一之門?我真的很期待。書中最後有打開我們內在晶體光之殿堂的指引,我猜想應該也適用同為星際種子的你們。就如之前釋出的「新地球能量校準」影片,當初我也質疑怎麼會有558-868-868,然後就會出現一個天狼星入口讓我們的身體接收到五次元新地球的能量?但後來發現,確實有不少讀者看過影片都能體驗到。

這本書是引領你進入星光體的旅程。這是阿乙莎指引我走入星光體的路徑,不見得適用於每一個人,希望每位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也都要允許自己有和書上不同的體驗。至於是否每個人最後都需要像我在書中描述的那樣,認出自己的靈性父母、認出高我之後,才能與之合一?請不要又被物質世界眼見為憑的想法困住,關鍵在於「認出」的方式每個人都不同,有些人是感受到光與愛,有些人會看到具體的視覺影像,也有些人會跟我一樣,內在有種清楚的知曉。閱讀過程中,你一定會有自己的詮釋方式和感受,你只需要允許自己的內在可以有屬於你的表達形式。放輕鬆,不要緊抓著書中的文字,認為自己沒有同樣的體會就到達不了。讀一段文字,然後放下、深呼吸,進入自己的內心去探索,你將會發現更多的自己。

對我個人來說,這本書最後回到真我,並與高我合一的路徑指引,是我與阿乙莎對話收訊以來收到最珍貴的禮物。沒有這個明確的路徑,每一次收訊連結我總是在黑暗中摸索,在看不見實體的虛幻世界中找尋曙光;但自從收到與高我合一的路徑指引後,每一次我都可以快速而精確地連結上此時此刻我需要連結上的宇宙資源。原來我們真的可以如此展開與高我攜手創造之路,這是我寫完這本書最大的收穫。

 

隨著地球揚升進入五次元軌道,生活在地球上的所有人類和物種將再度進化,我們與自身的高我意識會展開不同以往的道路。這是一條靈性覺醒後的創造之路,不但可以為我們生活的地球帶來新的文明和嶄新的創造力,更重要的是,與高我共同創造時,我們將不會錯過原本就存在我們生命本源的天賦才能。在星光體中,我們隨時可以取用這些天賦,以浩瀚無邊的宇宙為畫布,渲染出屬於我們生命永恆的光彩。人類重新憶起自己的神性,並與高我合作的新時代已經來臨

2021/4/9

比爾·蓋茲呼籲:「人類不該再吃牛肉!富裕國家應放棄牛肉改為植物替代品」

  • 2021/04/09

圖:UN Geneva

「我們不能再吃牛肉了!」億萬富翁企業家比爾蓋茲在接受《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採訪推廣他的新書《如何避免氣候災難》中說道。書中講述到未來畜牧業減少碳排放的挑戰性相當大,最好的方式是使用合成植物性肉類的蛋白質替代品。

蓋茲在接受採訪時說,創新並大膽的與政府政策結合,可以幫助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並建立可持續的全球糧食體系。他還特別強調成功的肉類替代品公司,例如孟菲斯肉類公司(Memphis Meats)的細胞培養業(該公司成功以細胞培養出牛肉,而不需要犧牲牲畜)和人造肉公司「不可能食品」(Impossible Foods)以及「未來肉」(Beyond Meat)的素食蛋白產品,它們都是有效的肉類替代品。

蓋茲在受訪時被詢問到:「您認為以植物為基礎的肉和實驗室種植的肉類是否可以完全解決全球蛋白質問題,即使在貧窮國家也是如此?」蓋茲回答說,「我認為最貧窮的80個國家不會食用植物肉,但我的確認為所有富裕國家都應轉向100%植物肉。人們可以逐漸習慣口感上的不同,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科技的進步將使植物牛肉口味變得更好。」

蓋茲過去就非常支持植物肉市場並投資植物肉類公司,他認為:「農業這區塊的總排放量大約18%,而畜牧就佔總排放量的一半,其中絕大部分是來自牛隻,每獲得一卡路里的牛肉就要用八卡路里來飼養牛,生產牛肉是特別沒效率的。這意味著比起車子、卡車、火車等交通運輸的加總排量來說,畜牧業才是產生溫室氣體的主因。植物性飲食才是能夠更有效使用自然資源的方式。假如全部國家將拿來餵養動物的飼料拿來成為糧食,我們就能再多養活三十五億人口的人類。」

 

https://www.suiis.com/news/article/1541?fbclid=IwAR3FVJSp3BJd9fK1BGmLgLqNF3wsnOv5Lf4-_MeQBpgjs2tofX9S4Xty1YU

2021/4/5

統治 Dominion 紀錄片

可能是文字的圖像

(可選中文字幕)

2021/4/4

《純素時代來臨!》:人類打造的肉類生產機器——食品業是造成絕大多數動物痛苦的產業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備受國際讚譽的蔬食營養先驅——布蘭達.戴維斯與薇珊托.梅麗娜,繼《全植物飲食.營養全書》的經典權威之作後,再次將她們多年的研究結果與素食營養知識,以淺顯易懂的文字與架構,為大眾讀者量身打造完整又易於理解的蔬食營養觀念。

文:布蘭達.戴維斯(Brenda Davis)、薇珊托.梅麗娜(Vesanto Melina)

動物的困境,人類的力量

有些人將地球上的一切,都視為可攫取的資源。對他們來說,動物存在的目的,就只是為人類服務。這樣的邏輯,被用來捍衛在時尚、娛樂、實驗、研究與食物方面對動物的剝削。在過程中應該如何對待動物,時常會引起爭議;但是對動物的實際運用,通常不是社會上大多數人爭論的焦點。

關於如何適當對待動物,觀點會因文化而大相逕庭。在美國,小貓與小狗是倍受寵愛的寵物;而在中國,牠們可能會被剝皮,並且煮成晚餐。儘管這種想法會讓美國人感到噁心,但他們卻能毫不猶豫地大啖龍蝦。有些人會反駁,因為貓和狗比龍蝦聰明,所以應該得到更友善的對待;但是我們在對待比狗更聰明的豬時,可能比對待龍蝦的方式還要糟。

食品業是造成絕大多數動物痛苦的產業。在被人有目的殺死的所有動物裡,有95%以上都是被殺來食用。

 

人類打造的肉類生產機器

忘掉你童年時最愛的故事書裡所描繪的田園風光吧。現今農場動物的生活,跟那些童話截然不同。

在1900年,有41%的美國人住在農場裡;100年後,這個比例掉到了1.9%。隨著動物性產品的消耗量增加,這麼少的農民,怎麼可能提供足夠的肉類與乳品,來滿足這麼多的人呢?答案可以由一個詞概括:農企業(agribusiness)。在動物性產品方面,農企業的目標,就是要把動物轉變成生產單位,以最少的金錢,來生產最多的肉品、乳品或蛋。要達成這個目標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把動物從田野帶進工廠,並盡一切努力,盡可能縮短屠宰所需要的時間。

這項任務本身已經成為一門科學。歷史最悠久的其中一項技術,就是把動物飼養在狹小的空間裡,給牠們使用荷爾蒙,讓牠們更快速地增重,激發牠們的食欲,將牠們配種以求快速生長,餵牠們抗生素來控制疾病,以及採用廉價飼料。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業界所謂的「集中型動物飼養經營」(concentrated animal feeding op­eration,簡稱CAFO),更常被稱為工廠化農場(factory farm)。

在北美,每年大約有110億陸生動物被屠宰作為食物。其中,有將近80%的牛,以及幾乎所有的肉雞、蛋雞、火雞與豬,都是飼養在工廠化農場中。這些動物被小心翼翼地隱藏起來,承受著難以言喻的痛苦;然而一般消費者跟這些動物的生活距離遙遠,因此他們很容易忘記,在超市中陳列的肉品,是來自於動物身上的肉。

 

 

豬的一生

在自然環境中,豬是以6∼30隻為群體來生活的。牠們非常愛乾淨,也很講究,飲食、睡眠、理毛與排泄有個別的場所。豬很愛玩,也很有保護性,並且具有複雜的社會系統。牠們喜歡泡在水裡,而在泥漿中翻滾的行為,是牠們調節溫度所必須的,因為豬缺少汗腺,很容易產生熱緊迫 [1](heat stress)。泥漿還可以保護牠們不受蚊蟲叮咬與曬傷。研究顯示,豬比狗、甚至3歲小孩都還要聰明。牠們有驚人的長期記憶,可以學習玩簡單的遊戲,學習速度就跟靈長類動物一樣快。牠們甚至可以成為電玩高手,學會用特別為牠們設計的搖桿來玩遊戲。

豬的自然壽命是10∼15年,不過在美國的食用豬只能存活六個月左右。育種母豬會活到牠們的繁殖能力減弱,通常是3∼4年。在牠們活著的大多數時間裡,都是待在沒有足夠空間可以轉身的木條箱子中。儘管小豬通常是在15週左右斷奶,但在集約化飼養中,牠們只接受2∼4週的哺乳,就會從母親身邊被帶走去催肥,然後母豬就會再次受孕。

剛斷奶的小豬會在接下來的六週中進行「保育」(nurseries),通常就是將鐵絲籠疊放在一起。長得不夠快的小豬,通常會在三週大時被「安樂死」。雖然有很多方法可以殺死這些小豬,但最常見的是頭部鈍傷。一般的執行方式,是抓住小豬的後腿,用力將牠們甩出,然後牠們的頭就會撞在水泥地板上而死。

健康的小豬要接受藥物治療,來預防因為吃固體食物所導致的腹瀉,因為牠們還太小,無法正常消化食物。大多數的豬都會遭受各種切割,包括雄性去勢、剪耳號、剪尾與剪針齒 [2],主要是為了減少與壓力有關的行為。這些造成劇痛的程序,都是在沒有施打止痛藥的情況下進行的。

 

用於肉類生產的豬,會被移到狹窄的圍欄中,直到體重達到110∼140公斤的可屠宰體重。豬隻被迫擠在一起,或者單獨關在隔欄,或者群聚在一起,擠到沒有空間可以拱土、探索、築巢,或者進行其他自然的社交行為。地板通常是金屬網格結構,好讓尿液、糞便和嘔吐物直接落入下方的大坑之中。這些設施內的空氣瀰漫著灰塵、皮屑、氨氣與其他有害氣體。毫不意外地,呼吸道疾病成為豬隻的流行病。養豬場是培育傳染病的沃土。為了確保動物能夠存活到宰殺之時,通常會在飼料中添加抗生素、荷爾蒙及其他藥物。

這些動物唯一能看到天光的時候,就是從籠子裡被移到載往屠宰場的卡車這段過程中。據估計,每年美國有100萬頭豬在運往屠宰場的途中被壓死、凍死,或者因為脫水或生病而死。如果動物受到驚嚇,抗拒被裝載、卸載或在屠宰場的滑道上前進,就會受到高壓電棒的攻擊。有時候,還會被惱怒的管理者用鐵條毆打,或者拳打腳踢。

屠宰豬的第一步,就是用電擊或者二氧化碳來迷昏豬,讓牠失去知覺。接著,會用鍊條或繩子綁在豬的後腳上,將牠倒吊起來。不幸的是,電擊並不一定都有效,因此常有關於動物慘叫與瘋狂踢踹的報導。接下來上場的是「屠夫」,也就是將豬割喉的人。如果屠夫沒有成功宰殺豬隻,豬還是會繼續沿著生產線抵達燙毛槽,在那裡,豬隻會被活生生燙煮去毛。所有的步驟都是快速完成的,生產線的速度,每小時可以處理超過1,000頭豬。

每次消費者在超市購買500公克培根或幾片火腿時,都在為這些做法提供徹徹底底的認可,以及實質的經濟獎勵。在美國,光是在2010年,估計就有1億1千萬頭豬被宰殺作為食物。而放眼全球,每年則有13億頭豬最終成為盤中飧。

小紅母雞 [3]

雞是群居的動物,通常會成群一起生活。每個雞群都建立了一個完善的「啄序」,在這個順序中,優勢個體在食物與築巢區都享有優先權。每個個體都知道自己在雞群中的地位,也能記住多達90隻其他雞的長相與位階。

雞比大多數人認為的要聰明得多。小雞會透過觀察來學習。牠們會算數,具有自我控制能力、時間感與物體恆存概念——這是人類嬰兒直到6∼7個月大時才會具備的技能。雞還可以預知事件的發生與預測結果。一個研究小組用彩色按鈕為雞建立了獎勵系統。如果雞等個2、3秒鐘再來啄按鈕,就會得到少量食物;但如果牠們可以等待22秒鐘,就會獲得大量的食物。在學會了規則後,有90%以上的時間,雞都會為累積獎品而等待。

在北美,每年宰殺來食用的雞、火雞、鴨、鵝、雉雞、鵪鶉與其他禽類,加起來超過90億隻,其中雞佔了絕大多數。而且,北美有95%以上為食用而飼養的雞,從出生到死亡都處於完全被監禁的狀態。牠們或者是作為肉品(肉雞),或者是為了孵蛋(蛋雞)。(有關「自由放養」的條件,請參閱P.13中「『零殘忍』的問題」。)

肉雞

肉雞通常都飼養在開放式地板的巨大金屬棚雞舍中,每個棚裡經常容納了兩萬隻以上,而每座養雞場則有15萬∼30萬隻雞。每隻雞平均擁有的空間都少於0.1平方公尺。這種過度擁擠的情況,會造成極大的壓力,也會增加受傷與生病的風險。

由於雞胸肉很受歡迎,因此會選育出具有更大胸肌的肉雞,而且這些肉雞在宰殺時的體重,幾乎是牠1950年代祖先的兩倍。這種選育性繁殖的結果,造成雞隻的肌肉生長超越了骨骼發育,導致畸形、骨折、肌肉撕裂傷與內臟組織破裂。許多雞實際上會因為自身的體重而跛腳。有些雞因為畸形的關係,無法順利進食或飲水而餓死,有些則會因為心臟病或器官衰竭而亡。

肉雞在僅僅6∼7週大的時候,就達到了可上市體重。抓捕人會一手抓住3、4隻雞的腳,每小時將1,000∼1,500隻雞裝進木條箱裡,運往屠宰場。這個過程充滿高度的壓力,通常會對雞造成嚴重的傷害,有時甚至會致命。在屠宰場裡,雞隻會被傾倒在輸送帶上,然後被倒吊在可移動的架子上。在屠宰雞以前,並沒有規定要先擊昏,因為雞沒有受到《人道屠宰法》(Humane Slaughter Act)的約束。取而代之的做法,是將牠們浸在電水浴中使其癱瘓,但不見得會失去知覺。如果牠們沒有失去知覺的話,就會被割喉,好讓牠們在被投入燙毛滾水之前死亡。某些不幸的雞在這個過程中仍然沒有死亡,因此會活活溺死在滾燙的熱水中。

蛋雞

蛋雞被緊緊塞在鐵絲格子籠中,所得到的空間還不及肉雞的一半。每隻雞大約只有430平方公分的空間,比A4紙張大小的一半略大一些。從正常的觀點來看,一隻母雞需要大約465平方公分的空間才能站直,1,148平方公分的空間才能用喙整理羽毛,1,877平方公分的空間才能開展翅膀。這種過度擁擠的狀況,讓這些母雞無法進行像是築巢、棲息、覓食、洗沙浴、用喙理毛或探索等自然活動。為了處理因為這類情況所造成的異常行為,會用炙熱的刀片將1/3∼1/2的鳥喙切掉,來防止雞隻互啄致死。這種切除是在沒有麻醉之下進行的,會造成嚴重的神經損傷,引起急性甚至長期的慢性疼痛。

許多蛋廠還會對他們的家禽進行強制換羽,來誘發下一個產卵週期。在這段時間裡,母雞被完全禁食或限制飲食10∼14天,期間所減輕的重量,可高達原體重的35%。

從餵食、飲水到收集雞蛋的整個系統,通常都是全自動的。籠子的地板向前傾斜,讓雞蛋能滾動到輸送帶上,然後就可以直接傳送到清潔站。蛋雞的產卵期有1∼2年,之後的產蛋量就會降到低於經濟效益標準以下。這些「產能耗盡」的母雞,是經由基因篩選來提高產蛋效率的,因此牠們身上的肉並不太多。因為生蛋需要大量的鈣,所以牠們的骨頭非常脆弱,在處理過程中很容易骨折。這兩個因素,使得這些母雞對肉品加工商來說幾乎沒有價值。傳統上,產能耗盡的母雞會被用來煮湯,也用於學校的營養午餐,不過由於肉雞的供應量很大,對這些體型較小的雞隻需求量很少,因此會用毒氣殺死牠們後焚化,或者將屍體磨碎然後餵食給其他動物,其中也包括了其他的雞。

當然,為了保持蛋業的持續發展,必須要不斷產生新的蛋雞。小雞在1天大的時候,就會經由性別來決定牠的命運。在美國,每年總共有2億6千萬隻出生的小公雞不具有經濟價值,因為牠們既不能產卵,也無法生產足夠的肉,因此牠們會立刻以幾種惡劣的方式被處理掉:活活被絞碎、用毒氣殺死、悶死、電死、甚至被丟進碎木機裡面絞死。

肉牛、乳牛與小牛

時至今日,畜養的牛為人類提供了大約一半的紅肉來源、80%左右的皮革,以及95%的牛奶。儘管牠們被烙印並除去牛角,公牛會被去勢,而且這一切過程都沒有使用止痛藥,但相對於豬和雞,牠們的生活似乎還頗令人稱羨。

肉牛

肉牛是少數能在戶外度過一生的食用動物之一,牠們出生後的7∼9個月之間都在牧場生活。當牠們成長到295公斤左右時,就會被帶到肥育場進行「肥育」。大多數的肥育設施,飼養了超過1,000頭牛,而較大的肥育場則能夠容納3萬∼15萬隻動物。在肥育場中,牠們會獲得以穀物為基礎的高熱量飲食,目的是要在3∼4個月中增加約180公斤的體重。當然,用違反自然的飲食餵養動物,讓牠能每個月增加約45公斤的體重,這對動物的健康一定會造成影響。牛的身體天生被設計成適合吃草料的完美構造,特別是高纖維低澱粉的飲食。以穀物為基礎的飲食,會對牛造成健康上的問題,嚴重的話,還會導致肝膿瘍、瘤胃酸中毒與瘤胃鼓脹。

飼料通常都添加了抗生素來促進生長 [4],同時降低因為這些集約化飼養系統所引發的疾病風險。目前,使用在牲口上的抗生素量,估計是美國所有抗生素使用量的70%;這助長了抗生素抗藥性細菌的問題。然而,抗生素似乎並沒有發揮功效:一項研究顯示,從美國5個城市的26家超市所採集到的136份肉類與禽肉樣本中,有將近半數在致病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檢測上呈現陽性。幾乎所有測試過的葡萄球菌都對至少1種抗生素具有抗藥性,而至少有一半對於3種以上的抗生素具有抗藥性。

肉牛供應商從1950年代以來,就一直使用生長激素,讓動物吃得更少,但長得更快。這樣的做法可以降低成本,並且生產出比較瘦的肉質,更符合消費者的喜好。目前,大約有2/3的牛以及90%左右的肥育牛,都有使用生長激素。而在大型商業肥育場中,幾乎100%的動物都使用了生長激素。

牛肉中殘留的生長激素,可能會在人體中成為內分泌干擾物,干擾體內天然荷爾蒙的作用。殘留的激素還可能影響生育能力、青春期發生的年齡,以及提高食肉人士罹患某些癌症的風險。此外,這些激素也會流入飼育場的廢料堆,經常會污染當地的水源。

肉牛生命中的最後一趟旅程,就是前往屠宰場。在那裡,每小時有300頭牛被依次送上斜坡道,擊昏後吊掛在空中,然後在割喉之後,順著肢解生產線往下走。

毫無意外地,屠宰場是北美最危險的工作場所之一。曾經,大多數的屠宰場工作者都加入了工會,具有良好的薪資與穩定的工作。過去的生產線速度較緩慢,工作也相對安全。如今,大部分的屠宰場都沒有工會,薪水很低,工作人員主要都是移民。生產線的速度提高,事故率也倍增。由於肉品加工廠會因為高傷害率而被罰款,有人曾發現工廠經理與經營者篡改實際發生的受傷與患病紀錄,謬誤率高達1,000%。

乳牛與小牛肉

有些素食者認為,喝牛奶和吃雞蛋是合理的選擇,因為在獲取牛奶或雞蛋的過程中,動物不需要犧牲生命。雖然在生產這些品項的過程中,動物的確不需要犧牲生命,不過一旦牠們的產值下降,幾乎都會被送進屠宰場。而且目前生產牛奶與雞蛋所採取的集約方式,所導致的痛苦與死亡跟肉類生產不相上下,在雞蛋生產上情況可能更加嚴重。

在1900年代早期,乳牛平均每年大約生產1,360公斤的牛奶。到了1950年,每頭牛每年的產乳量幾乎翻倍,而如今,每頭牛每年的產量竟然高達驚人的7,710公斤,在一個世紀間,產乳量幾乎變成了6倍。

在1950年代,大多數的農場家庭至少都擁有兩頭乳牛,來確保家裡整年的乳製品供應量。典型的酪農場大約會有12頭乳牛,而最大的農場則號稱擁有50∼100頭乳牛。時至今日,標準的酪農場擁有超過100頭乳牛,而許多大型設施則容納了700∼1,000頭牛,最大型的還能容納幾千隻動物。

酪農業在各方面的做法,都是為了盡可能提高產量和利潤。乳牛通常是在13∼16個月大時,藉由受孕(通常是人工授精)開始牠們的產乳期。接著,就會讓牠們每年受孕一次,以確保穩定的乳產量。在大多數情況下,小牛在出生後一天之內,就會被迫與母親分離。雖然這種分離對母牛與小牛都會造成極大的創傷,但如果讓牠們在一起更久,就會加強母子之間的連結,增加分離時的壓力。

小母牛會被飼養來替代「產能耗盡」的母牛,而小公牛,想當然爾對於酪農業毫無用處。除了少數幾隻會用於育種之外,剩下的小公牛中,較幸運的會被送去肉品業,其餘的則會變成小牛肉。在美國,這通常叫做「特殊飼餵小牛肉」,也稱為「白色小牛肉」或「乳飼小牛肉」,這些名稱反映了市場對於淺色肉品的需求。這是餵養小牛缺乏鐵質的牛奶代替品而達成的;而肉質的柔軟,則是藉由將牠們栓在狹小的牛欄中,讓牠們無法移動,也不能發育肌肉所造成。

大多數的小牛都會在16∼18週大時被宰殺。這個年紀或許看起來很幼小,不過還有15%的美國小牛肉(稱為「初生犢肉」),則是來自於僅僅2∼3週大的仔牛。

超過80%的乳牛主要都被囚禁在室內系統中,有些乳牛則可以進入穀倉周圍的院地裡。養在牧場上的乳牛不到10%。有些乳牛被拴養在牛欄中,而有些則被允許可以在牛舍裡自由走動。

這些飼養方法引發了兩種關鍵性的疾病:跛足與乳腺炎。據估計,有14∼25%的乳牛都出現跛腳的症狀,主要是由於長期接觸水泥地面,以及身體活動不足所導致的蹄部病變。這種痛苦的病症,是造成乳牛死亡的主要原因。而極高的產乳量與衛生不良所造成的細菌感染,則會引發乳腺的腫脹與感染,也就是所謂的乳腺炎,這是乳牛最常見的疾病,也是第二大死因。跟跛足與乳腺炎都密切相關的一個因素,就是使用重組牛生長激素(recombinant bovine somatotropin,簡稱rBst,也稱為recombinant bovine growth hormone〔簡稱rBGH〕);這是一種基改激素,可以增加牛奶的產量。大多數的美國荷斯登(Holstein)乳牛在四歲時,就已經產乳729天左右了,對酪農業也不再有利用價值,因此會被宰殺。但牠們的自然壽命,原本至少有20年。

魚類

直到最近,科學都沒有把魚當成有感情的生物來重視。很少人相信魚具有思考的能力,更少人相信魚具有感覺的能力。不過,自從1990年代開始,源源不斷的研究迫使我們重新思考這個立場。現在我們知道,魚能建立群體關係、辨認出其他個體、傳遞知識與技能、具有長期記憶、能解決問題、會合作獵食、使用工具、建立策略、會經歷恐懼與痛苦,也會避免危險的情況。無庸置疑,魚能感覺到痛苦,不過由於表達的方式不同,因此我們很難衡量魚類與哺乳動物的痛苦程度是否相當。

衛生當局提倡要多吃魚,來降低患病的風險,但人們對於這種生物的開發利用,以及捕撈活動所造成影響的擔憂,卻是與日俱增。商業化漁業分為兩個部分:商業捕撈(或稱為捕撈漁業)與水產養殖(或稱為養殖漁業),每年的分別產值大約各佔了70億被宰殺魚類(甲殼類除外)的一半。

捕撈漁業

我們目前的捕撈活動,對於海洋生態系統的影響無法估量。如今,有超過一半的受監控魚群已經被完全開發,意味著我們在捕撈這些物種上已經達到了極限,再捕撈就會威脅到牠們的生存。另外有1/4則是遭到過度捕撈、數量耗竭,或者再生緩慢。全球有超過90%的掠食性魚類已經被消滅了,然而消費者仍然不斷被鼓勵食用更多的魚。如果照目前的捕撈趨勢繼續下去,到2048年,所有的魚群都將崩解,也就是說,瀕臨絕種的魚種不太可能會重返生機。

捕撈漁業使用了大範圍的捕撈技術,其中有許多非常惡劣,像是炸毀珊瑚礁,以及用非常高效率的底拖網、延繩釣、刺網與圍網捕撈等方法。除此之外,捕撈業也慣用毒藥來使魚癱瘓或昏迷,好將魚送去水族館或活魚餐廳,但在過程中卻會殺死珊瑚礁。生態破壞性較小的作業方式也很常用。例如,用魚鉤來抓捕鯊魚,把鰭切下之後,再把牠們活著丟回海裡。在海洋中,這些鯊魚會慢慢窒息,因為在失去鰭之後,牠們無法游動,但牠們必須要讓水不停流過鰓才能呼吸——這一切,都是因為鯊魚鰭(魚翅)是亞洲料理中的美味佳餚,而且索價高昂。

海洋深處是地球上保留最原始的生態系統之一,也是一些尚未命名物種的家園,這些物種可能在被發現之前就已經絕種。據估計,對於這些生態系統的破壞,有95%是由於深海底拖網的捕撈所造成的。這種巨大的網子,兩端帶有金屬板,底部則有金屬輪子,像巨型水下挖土機一樣在海底拖行,破壞了海底生態系統。這是伐木業「皆伐」的海底版本。而當漁網被拉出海面時,被網子捕獲的魚與海洋生物會經歷極快速的減壓,造成重要器官破裂。其中最惡劣的,要屬蝦曳網漁船了,每網獲0.45公斤蝦,就會在「無意間」殺死高達9公斤的海洋生物。這種被稱為「混獲」(bycatch)的內容,包括了海龜、海豚、鯊魚,以及許多其他魚類與非魚類的水生物種,而處理的方式,就是單純地扔出船外。

延繩釣採用1條或多條主線,上面綁了多條末端有鉤的短線。主線可以長達120公里,上面掛了數百或數千個餌鉤。這些繩子會根據目標物種被置於不同的水深處。延繩釣所捕獲的魚,可能會被拖在漁船後面幾個小時,甚至達數天之久。延繩釣漁業因為殺死了數百萬的海洋生物而惡名昭彰,其中包括了海鳥類、海豚、鯊魚與海龜。不過,跟底拖網相比,延繩釣對於海洋底層的破壞性相對還是比較小。

刺網法是種使用數十公尺到1.6公里以上巨大漁網,來捕撈目標魚類的方法。被捕的魚會試圖從網目游出去,但牠們的鰓會被卡住,因此無法逃脫。其他物種可能會因體型小而足以游出網目,或者體型大到魚鰓不會被卡住。刺網通常長時間處於無人監控的狀態,因此受困的魚會慢慢窒息而死。

圍網是另一種使用大型漁網捕魚的方式,因其結構而得名:一條繩子穿過一串沿著漁網底部延伸的環,可以拉動繩索,將網底封閉起來,就像個巨大的束口袋。圍網捕魚是抓捕聚集在水面附近魚群的首選方法。但圍網捕魚的其中一個主要問題,是海豚經常會被漁網困住。而當魚被拉上甲板時,通常都還活著,因此當牠們被開腸剖肚時,都還是處於有知覺的狀態。

水產養殖

全球即將面臨的野生魚類資源崩毀,促使漁業從捕撈大規模轉向水產養殖。水產養殖,一般稱為養殖漁業,是世界上以動物為基礎的食品業中發展最快速的。在2008年,全球食用的魚類中,估計有46%都是來自於養殖漁業;而在1980年時,這個比例只有9%。一些養殖場以陸地為基礎,採用了池塘、水池、水缸或者人工水道來養殖。另一些則建立在海岸線附近,在海裡用巨大的網子、圍欄或籠子把養殖的魚圈住。所有的養殖漁業都是集約式經營,跟陸生動物的工廠化農場很類似。

養殖漁業的目標與集約畜牧並無不同,也就是用最少的成本,生產出最多的肉。養殖場的魚一直處於在野生狀態很少會出現的密集程度。因此,魚很容易生病或感染,而通常的處理方式,就是使用抗生素、抗菌劑與其他藥物。

這些集約養殖具有帶來廣泛且嚴重的後果,不過我們僅能推測在個別動物身上的嚴重程度。擁擠、不當的實體環境、受汙染的水與疾病的爆發,都會導致魚產生壓力、恐懼、不適與痛苦。然而最迫切的問題,是所有海洋生物的福祉、對環境的負面影響,以及對於野生魚類的破壞。

養殖場的廢棄物、魚飼料與藥物殘留,都嚴重威脅著紅樹林沼澤區、沿海河口與鮭魚遷徙路線等生態敏感區域。這些未經處理的廢棄物直接流入海洋,會影響海洋生物與水質。水產養殖活動也會助長有害的藻華(algal blooms),這是一種有毒藻類大量繁殖的現象,會導致魚類、甲殼類、海洋哺乳動物、海鳥與食用牠們的動物大量死亡。

用來證明養殖漁業正當性最有力的論點,就是養殖漁業保護了野生魚類。然而矛盾的是,對於肉食性的海洋動物而言,養殖漁業的所作所為卻可能適得其反,因為養殖的肉食性魚類必須吃1∼2公斤的野生魚類,才能夠生產出0.5公斤的肉。除此之外,養殖魚可能會逃脫,將疾病、海蝨或其他寄生蟲傳染給野生魚類。當外來物種逃到附近水域時,會透過爭奪食物與棲息地,減損本地魚群的數量。

此外,漁業也逃不出基因工程的魔掌。雖然還沒有獲得市場銷售的許可,但目前已有基因改造的鮭魚、大蝦與鮑魚。舉例來說,大西洋鮭魚已經用帝王鮭的基因進行改造,讓牠們能夠用原本一半的時間,就成長到可市售的尺寸。而就像許多開放式養殖場飼養的魚一樣,基因改造過的魚可能會逃脫進入野外;一旦牠們進行雜交,就會對相關的本地物種構成重大威脅。


  1. 審訂注:熱緊迫症狀包括體溫升高、呼吸速率增加、 增加水分的攝取、進食量減少。
  2. 編注:小豬的上下顎各有一對細長尖銳的乳牙,即為第三門齒與犬齒,又稱為「針齒」(needle teeth)。為了防止小豬吮乳時咬傷母豬的乳頭,而造成母豬不願意哺乳,所以會進行剪齒。
  3. 譯注:小紅母雞是個童話故事,旨在說明勤勞的重要,故事裡的小紅母雞既勤勞又聰明。作者在此使用這個故事名稱,應該是要凸顯雞的聰明。
  4. 審訂注:「抗生素生長促進劑」(antibiotic growth promoters,簡稱AGPs)。1940年代時,製藥廠發現家禽、家畜吃了混有抗生素的飼料後,可以快速增重,還能減少罹病率(集約飼養容易使得動物免疫力下降,故採取預防性投藥的方式,將抗生素混在飼料內改善罹病率)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純素時代來臨!國際蔬食營養權威,教你成為自己的營養師,打造天然自癒力》,漫遊者文化出版

作者:布蘭達.戴維斯(Brenda Davis)、薇珊托.梅麗娜(Vesanto Melina)
譯者:謝宜暉

  • momo網路書店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比爾蓋茲、李奧納多、娜塔莉波曼、珍妮佛洛佩茲、瑪丹娜……
全球知名人士力行實踐的永續飲食法

低飽和脂肪、高膳食纖維與零膽固醇的全植物飲食,
不僅是新世代的綠色飲食趨勢,
也是拯救地球環境、愛護動物的永續生活方式,
更能逆轉多種致命慢性病。

成為自己的營養師,打造天然自癒力
繼備受營養醫療專業人士推崇的蔬食營養學聖典《全植物飲食.營養全書》後,
國際蔬食營養權威——布蘭達.戴維斯與薇珊托.梅麗娜,
再度為大眾量身打造,實踐純素飲食的最新姊妹作!
擁有本書,你不僅能輕鬆理解植物性飲食與營養素對於健康的重要性,
更能獲得許多增進營養攝取、備餐與烹調的重要觀念與眾多訣竅,
為自己與家人規劃均衡健康的一日三餐,
進而發揮純素飲食的最大優勢,
打造出天然的防疫力與健康自癒力!

適讀對象

  • 各類型素食族群
  • 孕婦、哺乳媽媽、嬰幼兒、青少年、老年、運動員、減重等特殊營養需求素食族群
  • 患有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糖尿病、膽結石、類風濕關節炎等慢性病患者

本書內容重點

  1. 破除素食的迷思與偏見
  2. 以深入淺出的文字,建構正確全面的素食營養概念
  3. 了解各種食物的營養成分、各種營養素的重要性與每日攝取標準
  4. 烹調時保留最多營養素與攝取營養素最有效的方法
  5. 學習為自己或家人規劃營養均衡的蔬食菜單
  6. 近千筆食物營養成分與GI、GL值等速查表,提供便利的採購及備餐依據
  7. BMI速查表與不同熱量需求的一日菜單,提供飲食規劃的示範與指引
  8. 慢性病患者、不同年齡階段、具有特殊營養需求者,應如何加強特殊營養素補充
  9. 兼具營養價值與口味多元化的烹調巧思,增添品嘗蔬食的更多樂趣

素食一直被各界誤導為不均衡的飲食方式,但各國蔬食營養專家學者們歷經了數十年、採樣自全球各地數百項研究,的確證實了——規劃完善的全植物飲食,不僅對全年齡的健康有益,而且還是多種慢性病的不藥解方。

然而無論是你出於健康、擔心環境汙染,或者愛護動物的理由而想要吃素,都應該了解素食對於健康的實際好處與營養概念,以及如何選擇對健康真正有益的食物,才能維持長遠的蔬食生活。

備受國際讚譽的蔬食營養先驅——布蘭達.戴維斯與薇珊托.梅麗娜,繼《全植物飲食.營養全書》的經典權威之作後,再次將她們多年的研究結果與素食營養知識,以淺顯易懂的文字與架構,為大眾讀者量身打造完整又易於理解的蔬食營養觀念。

她們將在本書中告訴你,
素食者應如何正確地選擇飲食以確保均衡的營養,
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完整分析五大營養素的重要性與攝取重點,
並提供全面、正確的營養資訊,以及豐富實用的選購、烹調與備餐要點,
讓你無論處於哪個人生階段,想藉由飲食來改善慢性病症,
都能同時享受健康美味的蔬食生活!

getImage  

Photo Credit: 漫遊者文化出版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丁肇九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48774?fbclid=IwAR2igMHTpiH3-o5XMVsJds4GMQBImkOE1eRjn0HgWt1xpohZgQ7nchi_U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