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7/29

值此淨化時期要覺醒並持純素 Wake Up and Be Vegan in This Time of Cleaning

清海無上師呼籲世人覺醒並持純素

值此淨化時期要覺醒並持純素
Wake Up and Be Vegan in This Time of Cleaning

(六集之一/ Part 1 of 6) 2020.06.26
http://suprememastertv.com/ch1/v/102057990937.html
English
http://suprememastertv.com/en1/v/102057990937.html

(六集之二/ Part 2 of 6)
http://suprememastertv.com/ch1/v/102180220315.html
English
http://suprememastertv.com/en1/v/102180220315.html

(六集之三/ Part 3 of 6)
http://suprememastertv.com/ch1/v/102282130653.html
English
http://suprememastertv.com/en1/v/102282130653.html

(六集之四/ Part 4 of 6)
http://suprememastertv.com/ch1/v/102385733924.html
English
http://suprememastertv.com/en1/v/102385733924.html

(六集之五/ Part 5 of 6)
http://suprememastertv.com/ch1/v/102482768806.html
English
http://suprememastertv.com/en1/v/102482768806.html

(六集之六/ Part 6 of 6)
http://suprememastertv.com/ch1/v/102617813987.html
English
http://suprememastertv.com/en1/v/102617813987.html

澳洲最慘野火季 30億動物受影響

王安棣
澳洲從去年末到今年初的經歷的野火季,對當地生態衝擊甚鉅。(photo by Bruce Detorres via Flickr, used under CC license)
【台灣醒報記者王安棣綜合報導】「這是當代歷史上,最嚴重的野火災難之一。」從去年末到今年初,澳洲逾11萬平方公里的灌木與森林受到野火肆虐,一份由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委託進行的研究估計,這段期間有近30億動物被迫遷或是死亡。參與研究的專家呼籲,唯有減少碳排放,限制全球氣溫的上升,才能避免悲劇持續發生。

野生爬蟲類衝擊最大
德國之聲》的報導指出,這份由多位當地大學的科學家進行的報告揭露,橫跨近兩年的野火季,使得當地1.43億哺乳類、1.8億鳥類、5100萬蛙類以及25億的爬蟲類受影響。雖然並非所有動物都死於大火,但報告共同作者狄克曼指出,剩餘存活下來的動物「大概也不會多好,」因為它們失去了食物來源、原生棲息地及躲避掠食者的遮蔽物。

根據《衛報》的報導,這個研究結果就算對學者來說,也是十分震驚,狄克曼表示,「這個數字(30億動物)大到難以理解,這幾乎是地球上一半的人口數了。」他也表示,這個研究顯示出大火對澳洲生態多樣性的傷害多大,也顯示人們需要處理氣候危機,以及停止清出土地以作農業或是開發使用。

專家呼籲減少碳排放
早在1980年代末期,澳洲的科學家便不斷警示,若將更多溫室氣體排入大氣層,會增加森林大火的風險。今年3月的一份分析指出,出現會造成澳洲野火的乾旱情況的風險,自1900年至今已成長了超過4倍,且若全球氣溫上升超過前工業化時期達2度,機率將增加8倍。

世界自然基金會的物種保護專家科恩克表示,駭人的森林大火有可能經常發生,「澳洲的破紀錄大火有可能成為新常態,如果我們無法控制全球氣溫上升幅度在攝氏1.5度以內的話,這將僅僅是一個對未來的短暫體驗。」

https://tw.news.yahoo.com/%E6%BE%B3%E6%B4%B2%E6%9C%80%E6%85%98%E9%87%8E%E7%81%AB%E5%AD%A3-30%E5%84%84%E5%8B%95%E7%89%A9%E5%8F%97%E5%BD%B1%E9%9F%BF-051309476.html

2020/7/27

全球吃素人口暴增 但女遠多於男 女人為什麼比男人願意吃素?

2020/07/27 · 作者 / 熊玠非 · 出處 / Web only  
 
 
過去10年,全世界吃素人口激增,尤其是歐美,吃素人口增加一倍,原因一是環保,二是健康。但有趣的是,女性似乎更熱衷吃素,男人始終興趣缺缺,原因令人好奇。

根據英國「素食主義者協會」的調查,英國素食者當中,女性人數是男性的2倍。美國吃素的人當中,女性更是占了79%。如此懸殊的比例,原因出在哪裡?

有一說是動物權利主張是和女權主義是一起出現的,激進的女性主義人士當時把拒絕吃肉視為對父權主義的反叛。

大口吃肉=有男子氣魄


這似乎有點道理。從人類在地球上生活開始,「肉」和「性別」就有高度的聯繫。打獵是男人的事,男人帶回獵物餵飽全家,女人採集植物性食物。對於黑猩猩來說,男性狩獵愈成功,牠的社會地位就愈好。(推薦閱讀:累了就想吃肉!但真的能消除疲勞嗎?
雖然現在男人已經不需要為了養家糊口出去打獵,但「肉」與「勇猛」、「男子氣概」這些概念的連結並沒有被切斷;一項2018年的研究發現,藉由吃肉獲得「活力」、「力量」,還是很多人普遍的觀念。

英格蘭東北部的新堡大學(Newcastle University講師理查森Michael J Richardson就正在研究肉類與男子氣概之間的連結,並說人們對男性氣質這一明顯挑戰的反應方式可能會有所不同。他發現,認為自己很健康,有健身的年輕男性,會傾向於更加堅定地捍衛自己的肉類飲食。理查森今年底會出版他討論男子氣概、女權主義和家庭、食物之間的關係的新書。

理查森自己已經吃素3年,當他3年前宣佈自己吃素時,他的朋友圈反應頗為玩味,有些朋友甚至出現略帶攻擊性的言論,指他變得軟弱、是同性戀。

男人吃素,可能會被笑娘娘腔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吃素的男性,甚至會被嘲笑是「大豆男孩(soy boy)」,缺乏必要的男子氣概。幾年前,在Twitter上很流行使用這個名詞,而且通常和「弱者」、「娘娘腔」連在一起。(推薦閱讀:吃素更聰明?8招吃對了,身高、智力一級棒

這種對男性吃素的負面看法,很可能是導致男性吃素人口遠遠低於女性最主要的原因。就算男性想要少吃肉或停止吃肉,他必須得到社會的認同,才比較能夠實踐,尤其是在西方社會。

英國威爾斯從事漁產生意的希比斯(Mark Hibbitts),7年前他的太太決定改吃素,這讓他很火大,他決定展開研究,希望研究的結論能夠說服他太太「改變這愚蠢的決定」。

結果,最後改變決定的是他自己。他做了一堆研究,發現畜牧業很殘忍且對環境造成破壞,「我發現自己沒辦法再支持這產業。」

他說服自己加入妻子吃素的行列,朋友們取笑他,但他不放棄,還努力向朋友推銷吃肉對人道、健康和環境的影響,多名朋友聽進去了他的勸告,已經大幅減少吃肉和奶製品,還有朋友和他一起改吃素。

在東方,只要說「因為宗教」、「因為健康」而吃素,沒有人會因此被批評;但在西方,從統計上看,希比斯的例子畢竟還是少數,男性吃素,所面臨的社會壓力遠比女性大得多。

責任編輯:高儷綾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82326&fbclid=IwAR0fhF1rN7MEZuv6o1jK3z8GJ_vpIOaIEsdWpNBi-8N5PMD4rlGjoJNFvVI

2020/7/24

聯合國鼓勵投資客大賺素食財 以減緩氣候變遷的問題

2020/07/23
 
由聯合國支持的《責任投資原則》(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PRI)組織,目的是將永續議題融入投資策略之中。目前正極力呼籲投資客回流投資素食商品。

在《責任投資原則》新的一份報告《不可避免政策責任》(Inevitable Policy Response,IPR),其內容談到為減緩氣候變遷的問題,也許會在2025年前實施該政策,也提到實施後對經濟和金融市場的影響。

這份報告敘述2016《巴黎協定》為維持全球均溫升幅低於2度的長期目標,而後如何以失敗收場。《責任投資原則》表示該協定的任務要限制升幅落在1.5度,這樣會讓地球變得更好。
報告上說:「即使均溫升幅控制在1.5度是一項巨大的挑戰,我們還是要滿懷希望。」然而,未來預測卻指出升幅將會突破1.5度。

有鑑於這個狀況下,《責任投資原則》表示投資客更應該密切注意他們重要的研究和動態,稱之為「已知的未知」。

內容包括氫能源、生質能源、低碳原料和植物性食品。尤其植物性食品是最推薦的投資項目。想要減緩全球暖化,需要「改變飲食,讓牛肉的使用量減少」。

報告也說到濫砍森林的狀況在2030年前將不復見。這讓投資客更有意願投資在「以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法」。

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IPCC)在2019的報告中提到:畜牧業與氣候變遷的關聯性。

這份報告稱之為「氣候變遷與土地的關係」,講述如何以吃素來減緩氣候變遷的問題。

該委員會表示要降低農林業和其他土地利用所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問題,這個最好的解決方式其中包括減少森林濫墾和土地退化,盡可能不要製造廚餘和農用廢棄物,還有改成植物性飲食。

報告中講述到推薦大家少吃肉,其發現健康又能長期維持的飲食,可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契機。

該委員會也推崇大家多吃穀物、水果、蔬菜、堅果和種子類,建議多「吃仿肉食品」如植物肉和人造肉。

https://www.suiis.com/news/article/1480?fbclid=IwAR2wWaW1CPZrwNiJZ2kTvEN8WVKagCNv-4ehm27G4Z5YSvrM9Q4PiB78n0Y

2020/7/23

聯國報告:破壞環境 增「人畜共患病」

【明報專訊】周一(6日)為世界人畜共患疾病日,聯合國發表報告,指出人類活動損害自然環境,加上氣候變化等因素,令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等人畜共患疾病增加,如不加緊保護環境,便無法根治疾病源頭,可預期更多人畜共患疾病疫情接踵而來。

報告題為《預防下一次大流行病:人畜共患疾病及如何阻止傳播鏈》,由聯合國環境署(UNEP)及國際畜牧研究所(ILRI)共同發表。人畜共患疾病(zoonosis)指由動物源頭傳染至人類的疾病,例如伊波拉病毒、西尼羅河病毒、SARS病毒,以及新型冠狀病毒等。現有傳染病中,約六成為人畜共患疾病,主要通過食物系統等間接方式傳播,除了野生動物外,大量飼養的家畜牲口亦可能是致病來源。報告指出,導致人畜共患疾病增加有七大因素,1. 人類飲食對動物蛋白的需求增加;2. 不可持續及密集式農業增加;3. 對野生動植物的利用和開發增多;4. 都市化、土地用途改變等加速對自然資源的不可持續利用;5. 旅行和交通需求增長;6. 食物供應變化;7. 氣候變化。

七大因素增風險 每年逾200萬人死

報告稱,現今每年仍有最少有200萬人死於人畜共患疾病,主要集中在中低收入國家。單在過去20年間,人畜共患疾病已造成1000億美元(約7800億港元)經濟損失,新冠病毒疫情估計亦將令全球經濟損失達9萬億美元(約70.2萬億港元)。報告建議,應落實將人類、動物與環境健康整合處理的「健康一體化」方針,加強研究疾病威脅、改變食物系統、支持土地及海洋資源可持續發展等,以實現人類與環境持久健康。

(BBC/衛報)


https://news.mingpao.com/pns/%E5%9C%8B%E9%9A%9B/article/20200708/s00014/1594146298860/%E8%81%AF%E5%9C%8B%E5%A0%B1%E5%91%8A-%E7%A0%B4%E5%A3%9E%E7%92%B0%E5%A2%83-%E5%A2%9E%E3%80%8C%E4%BA%BA%E7%95%9C%E5%85%B1%E6%82%A3%E7%97%85%E3%80%8D?fbclid=IwAR0okkLdPKMDAKsUF0Yg-TQEnj2YwHLJbz6TJHsuD9fPX0a-CfFDFpjdV1Q

2020/7/21

全球暖化海冰縮小 北極熊80年內面臨滅絕

中央社
全球暖化海冰縮小 北極熊80年內面臨滅絕 © 中央社 全球暖化海冰縮小 北極熊80年內面臨滅絕 
 
(中央社巴黎20日綜合外電報導)根據「自然氣候變遷」(Nature Climate Change)期刊今天刊登的研究,氣候變遷正造成北極熊覓食困難、飢餓致死,預料80年內可能幾乎消失。
科學家在期刊文章指出,部分地區的北極熊早就陷入惡性循環,海冰面積縮小,使得北極熊獵捕海豹時間縮短。

科學家還說,北極熊體重下降,削弱牠們在沒有食物的情況下,度過北極寒冬的機會。
國際北極熊中心(Polar Bears International)首席科學家安斯特拉普(Steven Amstrup)說:「在冰層結冰且能回去覓食前,北極熊面臨更長的斷食期。」

研究得出的結論是,在當前趨勢下,分析北極熊的13個子群體,其中有12個將在80年之內,因北極地區飛速變化而數量劇減。北極地區暖化速度是整個地球的兩倍。

安斯特拉普說,在2100年之前,氣候變遷將嚴重影響北極熊延續後代,甚至可能除了加拿大伊麗莎白女王群島(Queen Elizabeth Islands)的子群體之外都很難產下幼熊。

這套設想是預期地球表面均溫會升到比工業化之前的基準高攝氏3.3度的情況。但即使人類能把全球升溫控制在2.4度以內,恐怕也只能讓北極熊多存續一段時間。

北極熊面臨的威脅並非氣溫上升本身,而是這個位於食物鏈頂端的掠食者無法適應快速變化的環境。

安斯特拉普在電郵中表示:「如果很神奇地,就算氣溫上升,海冰面積還能維持不變,北極熊可能就安然無恙。但問題是牠們的棲息地實際上正在融化。」(譯者:陳昱婷/核稿:曾依璇)1090721

https://www.msn.com/zh-tw/news/world/%e5%85%a8%e7%90%83%e6%9a%96%e5%8c%96%e6%b5%b7%e5%86%b0%e7%b8%ae%e5%b0%8f-%e5%8c%97%e6%a5%b5%e7%86%8a80%e5%b9%b4%e5%85%a7%e9%9d%a2%e8%87%a8%e6%bb%85%e7%b5%95/ar-BB16ZtL2?li=BBqiNIb

2020/7/17

【文茜世界財經周報】人畜共通病大流行 源起於人類侵占棲地

台灣素食人口破300萬! 蔬食文化成新主流


近幾年,隨著健康和環保意識抬頭,「素食」不再只侷限於宗教信仰,而是逐漸轉變為新的蔬食文化,尤其獲得年輕人的響應和支持。瞄準這波飲食商機,台灣蔬食餐廳的成長比例越來越高!就連超商雙雄也特別放主力在經營蔬食健康商品,一起來看看我們的專題報導。

滿滿一大把 摘生菜 ,豪邁"種"在松露烤餅頂端,葉子就像花朵般 華麗盛開。由蔬菜當主角,再經過巧克力醬塗鴉點綴 ,成為一道精緻的蔬菜料理,吸引素食饕客。

根據"世界素食人口報告"指出,台灣素食人口突破300萬人,佔總人口13%、世界排名第2,等於台灣每10人就至少有1人吃素 ,而且素食族群不斷成長,不同於過往因宗教信仰茹素,現在以健康為訴求的蔬食飲食,成為當道新寵兒。

非凡新聞記者 蔡佳芸:「在素食族群裡頭就包括全素、奶素、奶素蛋和彈性素等七大類,其中彈性素就佔比超過5成,也就是說可食葷卻又相當樂意食素的蔬食人口,正持續增加。」

根據"餐飲景氣白皮書"觀察,在2019年第二季,餐飲業吹起綠色風,蔬食餐廳營業額反轉向上 ,季成長43%、來客數同樣狂增64%,驚人成長帶出市場潛力。

農業生技品牌 執行副總 羅棣楹:「其實從美國他們漸漸從素食會改成蔬食,那我們在反過來看台灣3年前,就已經很推廣輕食跟蔬食餐廳,讓大家享受這種健康生活飲食。」

遍地蔬食餐廳百花齊放,各式多樣化蔬食餐推陳出新,背後動機就是因為有不少人開始追求天然、簡單、低負擔為口號的輕蔬食文化,甚至轉變為一種生活態度 ,也更吸引年輕世代。

民眾:「比起葷食,吃起來會身體比較清爽,那想說如果要為地球盡一份心力,也許可以一周吃一次素食。」

民眾:「越來越多人會注重不要攝取過多的鹽、油,然後吃素。」

全球興起"無肉飲食"這股摩登風潮,帶動吃素人口面貌大幅改變,邁向年輕化趨勢,而當吃素變"潮" ,超商也嗅到商機!

非凡新聞記者 蔡佳芸:「健康意識帶動吃素風潮,從便利商店也能看出端倪,有超商就成立"素食專案小組",觀察到2019年第二季,素食餐廳為全台成長最快的餐飲業!就是瞄準素食商機擴大,走進不少超商門市,還會看到像這樣的"蔬食專區"。」

全台擁有近6000家門市的超商龍頭,去年就在2500間門市中,成立冷凍素食區,帶動業績年成長2成。另一家超商則是引進國際植物肉大牌,同時推出快食商品,衝高去年蔬食主力品,業績達2億元。

超商 公共事務經理 楊翊暄:「看好近期很多在講環保、無肉或是蔬食這樣的飲食觀念逐漸興起,推了超過20種的健康鮮食商品。」

蔬食逐漸成為飲食趨勢,電商也瞄準商機,大舉在網路上賣起植物肉。另外像摩斯漢堡和丹提咖啡也都在今年相繼推出素肉漢堡;另外鍋貼品牌八方雲集,也意想不到推出植物肉鍋貼,就連連鎖咖啡星巴克,也宣布今年8月也將祭出植物肉餐點。

未來蔬食客不再侷限於特定餐廳,也能隨處、隨手吃到素食。

益普索市場分析 研究總監 謝惠玲:「越來越多的人,其實為了健康的因素或者她們是動物的愛好者。所以我們可以發現到未來台灣在素食跟蔬食上面有蓬勃發展的局勢。」

當新興素食客加入年輕新血,全球高舉雙手歡迎"無肉時代"來臨,一場餐桌革命的綠色浪潮也即將席捲而來。(記者 蔡佳芸 尤彩礽/台北彩訪報導)

https://www.ustv.com.tw/mobile/news/110/20200717A148?fbclid=IwAR19FfXAR0LyVAa3Wlean1m8H3FaIcNBNj2H0FqlYk13iCUxcF4vFtXJOfc

2020/7/14

美國癌症協會呼籲:少吃肉避免癌症危機!

  • 2020/07/13

美國癌症協會(ACS)公佈可以降低癌症風險的新指南。該組織建議人們少吃紅肉及加工肉類,改為多吃植物性食品。

這項新指南於6月9日發表在《 CA:臨床醫生癌症雜誌》,指出「定期運動」和「健康飲食方式」可以降低癌症的風險,大約有54%的癌症患者歸因於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列舉如下:
  1. 保持個人的體重在健康範圍內,避免增加。
  2. 積極運動,每星期進行150~300分鐘的中等強度的體育鍛鍊。
  3. 所有年齡皆須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營養含量高的食物,各種深綠及彩虹蔬果、富含纖維的豆類等;各種顏色的完整水果和全穀物。而應該避免的食物則包含紅肉加工肉類、含糖飲料、精緻穀物產品、飲酒。
  4. 研究也指出,食用非澱粉類蔬菜和或整個水果可能預防幾種癌症、包括口腔癌、咽癌、喉癌、鼻咽癌、食道癌、肺癌、胃癌和結腸直腸癌。
此外,並建議國家與地區合作,制定、倡導並實施政策,提供人們可以負擔的起的健康飲食與運動機會。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WCRF負責人Rachel Thompson博士說:「我們的證據表明,對於完全不食用蔬菜或水果的人來說,罹癌風險相當大。」

除了癌症,美國心臟協會(AHA)的研究也指出,吃紅肉與加工肉類也與心臟病有關,建議人們改以植物為基礎的飲食以保護心臟健康。

https://www.suiis.com/news/article/1478?fbclid=IwAR3MWvhtQq7cr-AyR8T1XjViar0JZIisjyIRKmjEq393KmuuK5eEfw1CXt4

2020/7/7

Tim Qo Tu的愛會獲勝

Tim Qo Tu的愛會獲勝2020.06.10

(九集之一)V6
https://suprememastertv.com/ch1/v/100014301854.html
(九集之二)V3
https://suprememastertv.com/ch1/v/100100189440.html
(九集之三)V0705
https://suprememastertv.com/ch1/v/100184000315.html
(九集之四)V2
https://suprememastertv.com/ch1/v/100318213967.html
(九集之五)V4
https://suprememastertv.com/ch1/v/100425389400.html
(九集之六)
https://suprememastertv.com/ch1/v/100518504934.html
(九集之七)V2
https://suprememastertv.com/ch1/v/100621425556.html
(九集之八)V4
https://suprememastertv.com/ch1/v/100721663611.html
(九集之九)V2
https://suprememastertv.com/ch1/v/100818475280.html

空拍|台灣污染地圖:你全家都髒 廢棄物全台亂倒,早被吃下肚?

 [天下雜誌]
天下雜誌
2020年7月7日 下午4:33

文/劉光瑩 圖/王建棟攝

你全家都髒!爐碴、污泥、鋁渣、鎘米……,地圖密密麻麻記下棄置瞬間,而污染50年也難除。《天下》直擊事業廢棄物全台亂倒,養鴨廠卻在隔壁。彰化米產量佔全台20%,污染農地卻有六成在彰化,恐怕重金屬早被吃下肚。

▲ 屏東新園赤山巖|汞污泥、重金屬污泥

屏東縣萬丹鄉與新園鄉交界處的赤山巖,過去有泥火山噴發,催生製磚產業,泥山挖空後,卻被不肖廠商傾倒廢棄物。1996年間,運泰環保公司以合法廠商身份替台塑處理廢棄物,卻非法棄置含重金屬污泥38000公噸,及8238公噸含汞污泥於此地,20多年後仍被環保署公告為土壤污染整治場址。今年土污仍整治中,隔壁卻有養鴨場,令人擔心重金屬是否污染鴨肉或鴨蛋。

■ 高雄路竹蓮溪埤|爐碴

爐碴是煉鋼過程的副產品。高雄路竹蓮溪埤,是二仁溪的滯洪區,腹地廣大,曾有許多水鳥棲息,台南社大志工卻從2015年起,發現此地被土資業者棄置爐碴,滲出水呈現詭異的黃色、綠色。

◆ 屏東萬丹|鋁渣

屏東萬丹鄉閒置農地,堆置數百個太空包,雨後飄出嗆鼻阿摩尼亞臭味,經環保單位檢驗為鋁金屬冶煉後的副產物鋁渣。根據台南社大,屏東、高雄有諸多農地被堆放各種廢棄物的太空包,業者經常辯解其為「產品」。

◆ 台南二仁溪|電子廢棄物

被棄置於台南與高雄交界二仁溪出海口的電子廢棄物,半世紀後仍在。包括鍵盤、電容、電路板等電子廢棄物,已長年風化裂解,成為沙灘的一部份,至今仍未完全清除。

★ 屏東林邊|集塵灰物

屏東縣林邊鄉國道3號末端,面積6公頃的濕地,20多年前遭回填有毒電弧爐碴及集塵灰,台南社大志工檢測發現多項重金屬含量超標,鄰近濕地、魚塭恐遭污染。

▲ 彰化和美|鎘米

彰化每年稻米產量佔全台五分之一,全台污染農地卻有六成在彰化。彰化縣和美鎮位於電鍍工廠與農地工廠密集區,自90年代以來頻傳鎘米污染事件,至今未曾完全根除。(責任編輯:曹凱婷)

https://tw.news.yahoo.com/%E7%A9%BA%E6%8B%8D%E5%8F%B0%E7%81%A3%E6%B1%A1%E6%9F%93%E5%9C%B0%E5%9C%96%E4%BD%A0%E5%85%A8%E5%AE%B6%E9%83%BD%E9%AB%92-%E5%BB%A2%E6%A3%84%E7%89%A9%E5%85%A8%E5%8F%B0%E4%BA%82%E5%80%92%E6%97%A9%E8%A2%AB%E5%90%83%E4%B8%8B%E8%82%9A-083348910.html

2020/7/6

特斯拉來自金星?FBI公布解密文件 內容讓人細思極恐

阿波羅新聞網 2020-06-12 訊】
作者:
近些年,由於保密年限的到來,FBI在其官網上公布了許多解密文件,這些公布的解密文件中有一份名為「Nikola Tesla Part03 of03」的文件,它是FBI解密的關於尼古拉·特斯拉的第三份文件。
 
如果在網上評選出最受爭議的十位科學家,那麼尼古拉·特斯拉絕對能佔一席。因為不管是生前還是身後,圍繞著他的爭論從來就沒有停息過,反而是愈演愈烈。
崇拜尼古拉·特斯拉的人認為他是個被世人低估的天才,而不喜歡他的人則認為他就是個普通的電氣工程師,許多人對他的追捧有些過頭了。

然而,不管世人在心中怎麼評價他,尼古拉·特斯拉對於整個人類文明的貢獻是無法抹去的。比如他改進的現代交流電系統至今仍然惠及著幾十億人類,當今科學界的發明體系也仍然是建立在他的發明體系之上。
因此有人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世界上沒有愛迪生的出現,那麼電燈和電報依舊會被發明出來,而如果沒有尼古拉·特斯拉的出現,那麼整個世界的發展至少延緩半個世紀的時間。
事實上,上面這句看似誇張的話其實一點也不誇張,因為尼古拉·特斯拉光是記錄在案的發明專利就有一千多項,而如果加上他已經出售或者沒有記錄的專利,那麼數字應該能夠達到恐怖的一千五百多項。
事實證明,聰明的人一般都極具遠見,而擁有一千多項發明的尼古拉·特斯拉絕對算是聰明的人,所以他也曾做出過許多驚人的預言,而這些預言在今天都成為了現實。

例如尼古拉·特斯拉在1926年的時候就成功預言了智能手機的出現。他當時認為,當人類能夠完美運用無線技術的時候,整個地球將成為一個整體,無論相隔多遠處於何地,我們都能夠瞬間聯絡到彼此,並且我們還能看到和聽到對方的樣貌及聲音。而具有這樣功能的設備體積極小,我們可以輕易地將它放到我們的衣服口袋中。
相信大家讀到這段話都會感到震撼,因為人類1993年才製造出世界上第一台智能手機,尼古拉·特斯拉等於提前了74年知道了智能手機的存在,這真的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事實上,尼古拉·特斯拉不可思議的不僅僅是提前74年預言智能手機的存在,還有他在1911年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研究顛覆認知的「反重力飛行器」。
根據尼古拉·特斯拉自己口述,他正在研究的飛行器不用推進器也沒有翅膀,並且能夠在空中保持絕對靜止,即便是在大風的環境中也能夠相對平穩的飛行。
因為流傳出來的資料過少,許多人認為尼古拉·特斯拉並未成功研製出這種劃時代的飛行器,但是也有許多人認為尼古拉·特斯拉已經完成了這種飛行器的研究工作,美國頻頻出現的不明飛行物很可能就是這種飛行器。
看到這裡可能你會覺得尼古拉·特斯拉很厲害,然而相比他的來歷,他所有的能力都將變得「不值一提」。

近些年,由於保密年限的到來,FBI在其官網上公布了許多解密文件,這些公布的解密文件中有一份名為「Nikola Tesla Part03 of03」的文件,它是FBI解密的關於尼古拉·特斯拉的第三份文件。

「Nikola Tesla Part03 of03」一共有64頁的內容,其中有部分內容被人為塗黑無法辨別。
而剩下沒有被塗黑的內容中有上圖所示的一段話,這段話是對尼古拉·特斯拉身世的介紹,翻譯過來大體意思為:宇宙人曾多次接觸尼古拉·特斯拉,並且告訴FBI特斯拉來自金星,1856年時特斯拉被帶到地球,交給一對南斯拉夫夫婦撫養。

當然了,文件記載的內容是真是假我們不得而知,不過這份文件一公布便引發了軒然大波,面對網友的討論和質疑FBI並未做出任何回應和解釋。
不過,如果尼古拉·特斯拉真的如FBI公布的文件記載的那樣,是一位來自金星的金星人,那麼他一些異於常人的能力或許就有了解釋,例如尼古拉·特斯拉從來不打草稿,一切的計算和設計全部在大腦中一次性完成。

而與此同時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也出現在了我們面前:金星真的可能有生命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金星因為是除了月球之外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所以自人類進入太空時代之後沒少對它進行研究。

當然了,對它進行研究不僅僅是因為它距離地球很近,還因為它從外表上看和地球很相似。
金星的體積約是地球體積的88%,質量約是地球質量的80%,金星的半徑為6073千米,而地球的半徑為6371千米,所以單看外表的話,金星絕對算得上地球的姊妹行星。
既然體積、質量以及位置都和地球差不多,那麼金星上是不是也有生命呢?按照科學家們最開始的幻想,金星的氣溫應該比地球略高,雨林將整個星球覆蓋。
然而事實證明科學家想多了,金星的溫度確實比地球高,但是並不是高「一點」,金星的平均溫度正常在465℃~485℃,這遠遠超出了生命的承受範圍。

另一方面,金星擁有厚厚的大氣,而大氣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這導致金星有嚴重的溫室效應且氣壓極高,表面氣壓通常跟地球深海中差不多。
溫度高、氣壓高也就算了,金星還有著隨時都可能會下的恐怖酸雨,這些酸雨的腐蝕性極強,能夠輕易腐蝕常見金屬,而這也是人類探索金星的主要難點。

既然金星根本不可能有生命的存在,那麼為什麼文件中會說尼古拉·特斯拉來自金星呢?這不得不讓人細思極恐。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網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612/1463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