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是什麼信仰,上天都告訴我們不殺生不食肉, 十二個宗教的經典都如此說明,整理出來了,值得深思。
這是多位宗教家與素食主義家的分享資料,不是爲推廣某某宗教,而是撇開人爲的思想,站在超然的角度來讓大家明白【持素】的真諦,沒有斷章取義,也不是牽強附會。
爲什麼不同宗教都有不同的上帝/上天?(上帝一詞也只是代名詞,也可稱爲如來、真主、主宰者)
愛因斯坦說:“我們就像是個進入一座大型圖書館的小孩。圖書館裏藏滿了許多由不同語言寫成的書籍。這個小孩知道,這些書一定是由某(些)人所寫,只是不知道他(們)是如何寫成的,或依據什麼規則排列成的。”
所以上天只有一個,是本來存在也永遠存在(就像科學裏的能量)。只是在不同地區、不同時代裏,大家都給了它不同的名字。而宗教之間的矛盾,都是人爲的太執著於表面不同文化習俗、不同方式、不同文字,才産生了誤解。
各類宗教經典裏說明了什麼?
各類宗教經典,都是當初聖人在世時留給人們的智慧語錄,也是上天的旨意,目的都是教導人們恢復善良的心,與萬物和諧相處。因爲它有絕對的價值,所以才能歷經歲月的洗刷,而永垂不朽。只是年代不同,語言翻譯不同,所以多少會有些出入。而衆多位宗教家也都發現這些文物內記載了上天告訴人們的話:不殺害動物,要人們吃素(或稱齋戒等)。
1. 佛教
佛教相信三世因果、六道輪回,而殺生更是五戒裏的首戒,殺生也是造成入地獄的惡果。
“衆生吃肉,就是吃自己的親屬。”
~楞嚴經。卷六七一
“大慧,凡殺生者,多爲人食,人若不食,亦無殺事,是故食肉與殺生同罪。”
~楞伽經
“殺動物並以其肉供養神靈,如同殺孩子並以其肉供養母親,這是可悲的錯誤。”
~ 藏傳佛教,《弟子最高法則》:古魯的格言,13過失
2. 道教
“一者不得殺生,二者不得葷酒。”
~《初真戒》
“勿食含血之物”
~《雲笈七簽》卷三八,老君二十七戒
“勿登山而網禽鳥,勿臨水而毒魚蝦,勿宰耕牛。”
~文昌帝君陰鷙文
“老君曰:戒之不食肉,心當莫念之,含血有形類,元氣所養活 ”
~《老子化胡經》
3. 儒學/儒家思想
儒家的素食觀念,在孔子的語錄裏並不明顯,但孟子說得很明白。據推論原因,孔子並不是一出生就是聖人,他是在七十歲才達到“從心所欲而不逾矩”,也就是後期才成爲素食者。孔子在51歲時拜見老子,後有“遊龍之歎”,說明老子的學問很高深,是孔子學習的榜樣,所以道家的天地和諧,與儒家的中心思想——仁很接近。
孔子很看重祭拜先人時,先要齋戒沐浴。齋,是約束自己的飲食,不縱欲,使身心清淨。
子之所慎:齊、戰、疾。
有三件事情是孔子謹慎的:齋戒、戰爭、疾病。戰爭與疾病都造成無數人傷亡,所以要謹慎防備。但孔子把齋戒排在前面,說明了,口齋與心齋的重要性。
顔淵問道於孔子。孔子曰:汝齋戒,吾將告汝。顔淵曰:回貧,唯不飲酒、不茹葷久矣。孔子曰:是祭祀之齋,非心齋也。……」
意思是說,顔淵向孔子拜師求道,孔子則要求他先齋戒,顔淵回答說他很窮,已經很久都沒有喝酒或吃肉了。孔子則進一步要求顔淵要「心齋」,意即淨化心靈。由此可見,孔子向弟子傳道時,也遵循規矩而要求弟子持戒。
“人皆有惻隱之心。君子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
~孟子。梁惠王篇第四章
孟子曰:「……雖有惡人,齋戒沐浴,則可以祀上帝。」
意思是說,即使是很壞的人,只要能齋戒並沐浴,則也可以禮拜上帝。可見齋戒是很好的行爲規範,甚至可以說能洗刷罪惡。
4. 基督教
“但凡有生命帶血的食物,你們不可吃。我一定會追討害你們生命的血債;向一切野獸追討,也向人追討;向每一個人我將追討他兄弟的靈魂。”
~舊約創世紀9:4
“肉爲了肚腹,肚腹裝滿了肉,但神要叫這兩樣都毀掉。”
~聖經。歌林多前書6:13
“天主說:看,全地面上結種子的各種蔬菜,在果內含有種子的各種果樹,我都給你們作食物。至於地上的各種野獸、天空中的各種飛鳥,在地上爬行有生魂的各種動物,我把一切青草給它們作食物。”
~創世紀1:29,30
“動物是創造來陪伴人類的。”
~聖經
“你們不要求我,不要向我祈求,因爲你們的手沾滿無辜的血腥,你們殺牛殺羊來供養我,我並沒有叫你們殺牛宰羊來供養我,你們應該纖悔,不然我不會聽你們的祈求,也不會原諒你們的業障。”
~聖經
“人吃野獸肉,將會變成他自己的墳墓。我告訴你們實話,那殺人者將殺了自己;那殺生吃肉者,就是吃死人的肉。”
~聖經
“聖經之中,人類活得最久的時候,是在他們吃素的時候。”
~理查.史華滋《猶太教與素食主義》
“虐待這些從來不會傷害人類、沒有抵抗能力、完全受人類掌控的動物,是可怕的惡魔行徑。”
~ 約翰.亨利.紐曼(John Henry Newman)主教
聖經上記載:遠在洪荒時代,人類只吃五穀米、麥之類的素食,進而才吃蔬菜,慢慢地可以吃清潔的肉類。在此以前,只吃五穀的人類壽命可活到幾百歲,而在人類開始吃清潔的肉類後,壽命慢慢地減低到八、九十歲。
5. 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是極爲慈悲的宗教,格外重視動物的福利,尤其並不排斥素食主義。
《可蘭經》有許多章節論及動物的生命是神聖不可侵犯的,而且動物也享有祥和生活、追尋上帝以及朝上帝意識發展的平等權利,與地球上的人類極爲相似:
“在大地上行走的獸類和天上飛翔的鳥類,跟你們一樣都是群體的一部分。在天經裏我沒有遺漏任何事物,一切衆生終將蒙主所召。”
~可蘭經(6:38)
“難道你不知道凡天地間的衆生和空中展翅的群鳥,莫不頌揚對真主的讚美?他們各自明瞭自身祈禱和讚頌的方式,真主全知他們一切所爲。”
~可蘭經(24:41)
《可蘭經》強調動物和人類一樣,得以同享大地的各種資源(25:48-49、32:27、79:31-33),並指出在上帝眼中,動物與人類是平等的;祂與動物之間的溝通,就像祂與人類的溝通一樣。例如在第16章68節提到:「你們的主曾對蜜蜂啓示道:『築你們的巢在山中與樹上,也在人類的居所中。」
“不要讓肚腹成爲動物的墳墓。”
~哈迪斯聖訓
“善待動物的功德,可比善待人類;殘害動物的罪孽,猶如殘害人類。”
~哈迪斯聖訓
“衆生皆爲上帝的家人,任何人最愛護祂的家人,必得祂的鍾愛至寵。”
~哈迪斯聖訓
“凡憐憫雀鳥且不傷其生命者,真主將於審判之日慈悲以待。”
~哈迪斯聖訓
“唯有悲憫其他衆生者,才能獲得真主的悲憫。”
~哈迪斯聖訓
“蔬果豐足之處,天使將成群降臨。”
~哈迪斯聖訓
“禁吃死的動物血及肉”
~可蘭經
6. 印度教
“既然你無法使動物死而復生,就要爲殺死它們負責,殺生者會下地獄,無法脫罪。”
~原初逍遙時光
“好好想想肉食是從何而來的,那殘酷的腳鐐和對生命的屠殺,讓人們戒除吃肉吧”
~ 吠陀經
“買肉的人用他的財富製造了暴力,吃肉的人用他的口欲製造了暴力,屠夫則捆綁殺害動物,所以有三種形式的屠殺。”
~ 吠陀經
“人無法不傷害生物而得到肉食,一個傷害有知覺生物的人,將永遠得不到天佑。所以避開肉食吧!”
~ 瑪奴(印度教規創始人)
“食肉者啊!你是魔鬼,不是人。不要和食肉者爲伍,和他一起也會損害對上帝的侍奉。朋友們,相信我!食魚食肉縱酒的人們終必被根除,有如肥田中的野草被摘除,丟進暗穀深處。所有血身同屬一軀,不論是飛鳥、鹿、牛。食肉之人將瞪著眼直墮地獄。”
~卡比爾,印度聖人
7. 猶太教
“凡以色列家中的人,或你們周圍陌生人,若吃什麼血,我將對那吃血的人掉頭而去,不再視他爲我的子民。”
~聖經。利未記 17:10 (血:意指“肉”)
耶穌曾說:“人吃進的野獸肉,將會成爲他自己的墳墓。我實話告訴你們,那殺人者,將殺了自己,吃被殺動物的肉,就是吃死人的肉。”
~猶太教和平福音
“亞當與他後代的許多子孫,都是嚴格的戒食肉類者。”
~猶太法典
“能夠彰顯上帝對動物的慈愛和瞭解動物不該受苦的重要性,是偉大的表現”
~猶太百科全書
“虐待動物不但是絕對禁止的,而且上帝明確要求人類要以仁慈善良之心善待動物”
~猶太百科全書
“對待動物仁愛的原則便是 - 上帝怎樣對待人類,人類就該怎靡對待動物。”
~猶太百科全書
“上帝不允許亞當和他的妻子去殺害任何生物並食其肉,他們能吃的只有各種綠色的藥草。”
~羅西 聞名的猶太聖經注解者
“造物主的原意是要人類嚴格吃素的。早期的猶太歷史記錄了人類對低等動物的人性對待…很明顯地顯示出古希伯來人當時就已經瞭解動物有感情、會受苦的道理,而他們也可能是第一批瞭解這個道理的人。”
~賽門.葛雷澤教士(Simon Glazer)
8. 巴哈伊教 (Bahá'í Faith)
巴哈伊教(舊譯大同教)由巴哈歐拉創立於十九世紀中葉的伊朗,其著述言論構成了被認爲是滿足人類現階段、即邁向成熟階段之需要的最新啓示體系。它的最高宗旨是創建一種新的世界文明,真正實現人類大同。其基本教義可概括爲“上帝唯一”、“宗教同源”和“人類一體”。
“對於禁止吃動物的肉,應該清楚知道,上帝在造物之初,決定每種衆生的食物,不遵照上帝的決定是不被允許的。”
~巴哈伊著作選集
9. 錫克教
“凡吸食大麻者、吃肉、喝酒的人,不論是否朝聖、守齋、行儀、都會下地獄。”
~格闌斯沙希伯。1377頁
10. 瑣羅亞斯德教(Zoroastrianism)
基督教誕生之前中東和西亞最具影響力的宗教,古代波斯帝國的國教。曾被伊斯蘭教徒貶稱爲“拜火教”,在中國稱爲「祆教」
“這些植物是我(上帝)爲大地降下雨水産生食物,餵養忠實者,餵養乳牛。”
~阿維斯塔
11. 高臺教 (Cao Dai)
高臺教是20世紀起源于越南的一種新興宗教,它與和好教(Đạo Hòa Hảo)是越南特有的兩種宗教之一,也是這個國家的第三大宗教。
“最重要的是就是停止殺生,因爲動物也像人類一樣,有靈魂,有知覺,因爲如果我們殺生,並吃掉他們就等於欠下了血債。”
~聖人的教理
12. 艾塞尼派經典
艾賽尼教派(Essenes),爲自西元前2世紀至1世紀流行於巴勒斯坦的猶太教派。
“我來終止祭奠與宴會,如果你們不停止獻祭與喝肉飲血,上帝將不會停止震怒。”
~十二門徒福音
《文章來自網路》